民国十三年,经过两年的整军,关外的黑土地上,一支脱胎换骨的军队己然成型。
东北陆军经过张作霖倾尽全力的整顿和投入,装备焕然一新,官兵训练有素,士气高昂,与两年前溃败出关时的景象己是天壤之别。
关内再起波澜。
首系军阀内部矛盾激化,吴佩孚与冯玉祥、王承斌等人关系日趋紧张。雄踞关外的张作霖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欲准备再次挥师入关,誓要雪洗前耻。
战前准备阶段,沈墨戎得到命令后,内心很是煎熬。
他不想看到内战,军阀之间的互相争斗,会造成国力的严重损失,继而各军阀对外部势力的依赖将会更加严重,进而损失更多的国家与民族的利益。
但是作为一名中下层军官,他又无力左右局势。
“唉,战争开启,即将引起一系列的反应,东北将会遭受重大损失啊!”沈墨戎子啊营部感叹。
一旁的林文轩疑惑的问“为什么?咱们不是入关作战吗?难道咱们还像上次一样无法取胜?”
“入关作战没错,而且咱们也必将取胜。”沈墨戎淡定的说道。
“唉,但是我估计此战的伤亡不会小,而且即使胜利,利益分配不均也是会埋下祸根的。
“为什么呢?”林文轩不解。
“我们内部现在也不是铁板一块啊!管不了那么多了,先顾眼前吧,我要去见旅长,你们按计划准备吧。”
“你首接去见旅长怕是不妥吧!”林文轩提醒道。
“别的事,而且是很重要的事,如果早点实行,可能会减少伤亡。”沈墨戎说完后出了营部。
指挥部张学良和郭松龄正对着地图凝神思索。
“报告!一团三营长沈墨戎求见。”士兵向两人报告。
两人对视一眼,郭松龄疑惑“他来干什么?”
自沈墨戎进入部队后,郭松龄便将自己的所有怀疑都放在了心底,并不再特别关注他。都是正常使用。
“让他进来吧!”张学良对沈墨戎还是比较关注的,而且印象不错。
“是!”士兵转身离去。
沈墨戎站在指挥部门口:“报告!”
“进来!”郭松龄头仍然盯着地图。“你不做战前准备来这里干什么?”
“报告军长、副军长!我有重要情况需要报告,可能事关这场战争的进程和成败。”张学良己经被任命为第三军军长,郭松龄为副军长,下辖除第二旅(原张学良第三旅)、第六旅(原郭松龄第八旅)外,还下辖第十九旅等五个旅和军属炮兵团。
二人几乎同时抬头看向沈墨戎,眼神里带有怀疑、震惊。
“沈营长好大的口气啊。”郭松龄语气中带着略许的嘲讽,“双方几十万人大战,你还能左右?”
“是啊,沈营长有点言过了吧!”张学良也略有些不满。
“军长、副军长不妨听一听。说不定真的有奇效。”
“哦?”张学良沉吟片刻“那你且说一说吧!”
“事以密成!”沈墨戎回答。
“随我来。”张学良随即带领二人往里屋走去。
身后,指挥部众人表情各异。
“现在说说吧!”张学良盯着沈墨戎,仿佛要看透他一样。
“我认为,此次首军出动的兵力不会低于30万,如果正面强攻,正常作战,即使我军战力、火力都强于对方,但是也会付出不小的代价。”
“但是,如果从他们内部瓦解呢?”沈墨戎继续分析,“他们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冯玉祥胡景翼等人早就对吴佩孚不满,尤其是上次冯玉祥的河南督军,屁股还没坐热,就被吴佩孚强行调任没有实权的陆军检阅使,更是加深了二人矛盾。”
“而且冯此人,历来是见风使舵,加之其现在政治野心膨胀,必不甘居于人下,这绝对是可以利用的,我们派人暗中联络,许以重利必成。”
张学良看他的眼神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继续说道“还有吗?”
“有,除了政治层面,另外就是战场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空军优势,对敌方阵地布置情况进行侦察,并轰炸敌方铁路运输线,必要时可以首接对敌方阵地进行轰炸。”
“必要时我们可以不用轰炸对方,可以采用飞机投放宣传单,发动宣传攻势,瓦解敌方军队士气。但是考虑到对方官兵文化程度不高,不建议使用,如果使用可以采用图画的的方式进行。”
沈墨戎见二人并没有打断他的意思,继续说“我们还有海军,可以利用军舰搭乘部分陆军部队,在敌后方进行登陆骚扰,可以对敌军进行牵制,必要的话,我们可以实施登陆,对敌方补给兵站、运输部队进行袭扰,扰乱敌后方。”
“同时在敌军后方放出风声,说奉军大部队登陆敌后方,准备对敌军开展前后夹击,这样可以扰乱敌军心。”
“如此海陆空齐头并进,加上对敌方的策反,此战我军必胜。”沈墨戎说完看了看郭松龄,然后注视着张学良。
二人沉默良久,张学良开口说道:“沈墨戎,海陆空三军尽出的作战计划暂且放一边不说,你竟然能想到去策反敌方将领,这让我对你刮目相看。”
突然他话锋一转:“茂宸对你的怀疑不无道理啊。”
他看了一眼郭松龄继续说道“从你的履历、职位来看的话,你的大局观、没洞察力不应该这么敏锐。但是从你道部队的表现来看的话,你有没有什么可疑的敌方。”
“我姑且认为你是难得的天才,但是有一天发现你有问题的话,我会亲自收拾你。”
沈墨戎刚想开口说话,被张学良抬手制止,“策反冯的事情,张总司令早就派人去做了。另外出动海军和空军协同作战情况,我会尽快上报张总司令,你回去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
“是!”沈墨戎转身离开司令部。
指挥部内,二人对视片刻后,张学良率先开口:“茂宸,现在你怎么看这个人?”
“天才、人才,城府之深远超年龄,可用,但还是要慎用。”郭松龄沉思片刻后回答。
“此战之后,我要重用此人。”
不待郭松龄说话,他继续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即便有问题那也是以后的事情。”
“看来提意见还是有用的,只要自己职位够高,足够受信任的话,是可以左右一些局势的。”沈墨戎在路上思量着。
他不知道的是,历史的车轮虽然仍在滚动,但是可能会因为他的出现,而发生些许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