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二年的早春,鸭绿江依旧封冻,江面像一条蜿蜒的银色缎带,静静地躺在苍茫的群山之间。在这看似无人关注的边境线下,一场意义深远的会面,正在密林深处紧张地进行。
地点选在江东岸一处人迹罕至的林间洼地,距离封冻的江面约有数里之遥。这里是抗日联军一处极为隐秘的交通站。除了张学良、黄显声等核心几人,无人知晓此次会面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东北联军方面的代表是王以哲将军,他身后站着两名精干的警卫员和一名朝语翻译。他们提前两小时抵达,对周边进行了彻底警戒,人人屏息凝神,等待着客人的到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林间只有风声。终于,远处传来了几声模仿松鸡的鸣叫——约定的信号。王以哲神情一凛,抬手回应了三声布谷鸟叫。
片刻后,几个身影如同鬼魅般从枯木和巨石后闪出。他们穿着混合了朝鲜平民和猎人装束的棉服,身形精悍,动作敏捷,眼神中带着长期在敌后活动所特有的机警与锐利。为首一人,约莫三十多岁年纪,面容坚毅,嘴唇紧抿,目光如电,正是朝方代表,化名“金成柱”的朝鲜独立同盟军军事负责人。
双方在洼地中心相遇。没有寒暄,只有相互审视的、锐利如刀的眼神。空气仿佛凝固,信任在无声中艰难地滋生。
“金成柱同志,”王以哲首先开口,通过翻译,声音低沉而有力,“一路辛苦。我是王以哲,奉张总司令之命,在此迎候。”
“王将军,”金成柱的汉语有些生硬,但足够交流,他省去了翻译,首接回应,“久仰。能来到这里,见到你们,再多的辛苦也值得。”他伸出手,与王以哲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两只手,一只代表着白山黑水间不屈的抵抗,一只承载着三千里江山上复国的渴望,在这一刻,跨越了国界,紧紧相握。冰凉的手套下,能感受到对方脉搏的跳动,那是同样炽热而决绝的抗敌之心。
紧张的气氛稍稍缓和,但警惕并未放松。双方迅速进入洼地边缘一个半塌的窝棚,这里勉强能遮挡一些寒风。
“情况紧急,客套话就不多说了。”金成柱率先切入正题,语气急切,“日本人在朝鲜的统治越来越严酷,但我们的人心未死!只是缺枪,缺弹,缺药,更缺系统的军事知识。我们的小规模袭击,就像用石子砸铁桶,很难真正撼动他们。”
王以哲重重点头:“你们的处境,总司令和我们感同身受。日本人是我们共同的敌人,鸭绿江隔不开我们共同的仇恨和命运。你们在敌后的每一次行动,都是在分担我们的压力。帮助你们,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窝棚里,摊开了一张简陋的军事地图。两人就着微光,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一道道箭头和圆圈。
经过紧张而高效的磋商,一份基于现实需求和战略互信的口头协议迅速达成核心内容清晰而务实:
物资援助:东北联军将分批次向朝鲜独立同盟军提供急需的武器弹药。主要包括缴获的三八式步枪、部分国产仿制步枪、手榴弹以及有限的轻机枪和弹药。同时,提供一批珍贵的药品,特别是外伤用药和抗生素。
军事培训:联军将秘密接纳朝方选派的有潜力的军事骨干,进入后方基地接受短期的战术、爆破、侦察等专项军事训练,速成后返回朝鲜领导斗争。
军事行动:朝方力量则在朝鲜境内,广泛开展破袭战,重点攻击日军的铁路、公路、桥梁、通讯线路和后勤兵站,尽最大可能牵制、消耗日军兵力,扰乱其后方秩序。
情报共享:朝方利用其本土优势,建立情报网络,重点监视并即时传递日军从本土经朝鲜半岛向中国东北增兵、运输物资的详细情报。联军方面则共享相关的日军部署和动向。
协议的核心宗旨,被王以哲概括为八个字:“互为犄角,共御强敌”。金成柱深深认同:“没错!我们在江东打,你们在江西打,让日本人腹背受敌,首尾难顾!”
这是一场弱者的联合,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最实际的需求和最坚定的决心。每一句话,都沉甸甸地压着血与火的考验。
协议既定,行动立即开始。当夜,月暗星稀,正是行动的好时机。
在距离会面地点下游数里的一处隐蔽江湾,一支精干的联军小分队早己准备就绪。十匹健壮的骡马驮着沉重的物资,蹄子都用厚布包裹,马口也戴了嚼子,确保不会发出声响。驮子里,是五十支保养良好的步枪、二十箱子弹、一百枚手榴弹、两挺轻机枪以及若干箱珍贵的磺胺粉和急救包。这对于联军来说,也是挤牙缝省出来的宝贵资源。
金成柱带着他的几名队员,沉默地检查着物资,他们的眼神在黑暗中闪烁着激动与感激的光芒。
“金同志,这是第一批。”王以哲低声叮嘱,“路线己经探明,对岸有我们的人接应一小段。过了江,就全靠你们了。务必小心!”
“放心!王将军!”金成柱重重点头,“每一颗子弹,都会用在鬼子身上!每一片药,都会救活我们的战士!”
没有多余的话语,小队成员牵着骡马,缓缓踏上了冰封的江面。冰层很厚,承载着沉重的希望,发出轻微的、令人心颤的“嘎吱”声。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每一个人都屏住呼吸,警惕地注视着两岸和远方的黑暗。
王以哲站在江边,目送着这支沉默的队伍如同黑色的剪影,缓缓移向对岸那片更加深邃的黑暗——那里是日占区,是虎狼巢穴,也是烽火即将更猛烈燃烧的地方。
终于,队伍安全抵达对岸,迅速消失在林木线中。接应的信号——一点微弱的火光闪烁了三下——传了回来。
王以哲心中一块石头稍稍落地。这时,本该离开的金成柱却从对岸的阴影中再次折返,独自一人快速跑回王以哲面前。
他再次用力握住王以哲的手,声音因激动和严寒而有些沙哑:“王将军,请一定转告张总司令和东北军的兄弟们你们在江北的坚持,就是我们江南所有人,最大的希望!”
说完,他深深看了一眼江北的土地,转身毅然决然地再次跃入黑暗,追赶他的队伍去了。
王以哲伫立在寒冷的江风中,久久望着对岸。江水之下,暗流涌动;江山之外,烽火连天。这一次跨江的握手,这一次暗夜中的输送,播下的是一颗火种。
它微弱,却顽强,注定要在朝鲜半岛的群山之间,燃起一场扑不灭的燎原之火,与江北的烈焰交相辉映,共同灼烧着侵略者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