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铁血1928:我的东北军能屠神 > 第25章 德匠东来 双线并举

第25章 德匠东来 双线并举(1 / 1)

民国十八年(1929年)八月中旬,一列来自塘沽港的专列喷吐着浓烟,缓缓驶入奉天站。月台上,军乐队奏响了略显生硬但充满敬意的《德意志高于一切》,卫兵持枪肃立。鲍尔上校为首的德国军事顾问团首批核心成员,踏上了东北的土地。此行,他们肩负着魏玛共和国拓展远东影响力、为德国军工界开辟市场、并获取中国钨、锑等战略矿产的使命。

帅府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欢迎仪式。张学良一身戎装,亲自迎接。鲍尔上校,这位一战时期德军总参谋部的军需与后勤组织天才,身材高大,面容冷峻,举止间带着普鲁士军官特有的刻板与精确。他与张学良的握手短暂而有力。

“总司令阁下,奉您与蒋总司令之邀,德意志顾问团先遣组向您报到。”鲍尔的汉语生硬,但语气沉稳,“我们期待能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贡献一份专业力量。”

“鲍尔上校,诸位先生,欢迎来到奉天!”张学良笑容诚挚,“诸位远道而来,是我东北军民之幸。强敌环伺,时不我待,我期待诸位能尽快开展工作。”

然而,良好的开端之后,真正的文化与管理冲击才刚开始。

鲍尔要求首先视察部队和兵工厂,以评估现状。张学良欣然应允,派荣臻全程陪同。

在北大营,德军顾问们观摩了一次步兵团进攻演练。看着士兵们喊着口号、以密集队形发起“冲锋”,缺乏火力协同与战术展开,曾任帝国陆军连长的战术教官赫尔曼·克里贝尔上尉 忍不住对荣臻首言:“将军阁下,这种战术在面对现代机枪和火炮时,伤亡将是毁灭性的。我们需要从最基础的散兵线、土工作业和班排战术教起。”

在东三省兵工厂,情况更让来自工业强国德国的专家们震惊。虽然规模宏大,但管理之混乱、工艺之粗糙、标准之缺失,让总工程师海因里希·施赖伯博士在提交给鲍尔的初步报告中写道:“这里拥有潜力,但缺乏现代工业的灵魂——精确的标准、科学的管理、系统的质量控制和持续的技术研发。它更像一个放大了无数倍的手工作坊集合体。”

更让德国人头疼的是官僚体系的低效。一份简单的设备采购申请,需要盖上十几个公章,辗转数周。

鲍尔在一次与张学良的单独会晤中,坦诚地指出了所有问题。张学良听罢,非但没有不悦,反而目光灼灼:“上校先生,您所说的,正是我日夜思虑的症结所在!我请诸位来,正是要请诸位帮我刮骨疗毒,革除这些积弊!请放手去做,任何改革方案,我将给予全力支持!”

有了张学良的授权,鲍尔团队迅速制定了一份详尽的《整军及兵工改良初步建议书》。

军事改革:编练新式示范部队

建议首先编练1-2个全部德式装备、德式训练的示范团,作为种子部队。

?

轻武器: 立即通过德国礼和洋行订购一批德制1924年式毛瑟标准步枪(aer standardodell 1924),此枪是德国在一战后为出口设计的,是后来kar98k的前身,性能优异。同时订购瑞士索罗通或丹麦麦德森轻机枪,(因zb-26尚未被德军关注)而g08/15过于笨重。手枪选用毛瑟c96“盒子炮” 或卢格p08(均有大量库存或生产线)。

重武器(核心与难点):

炮兵: 这是德军顾问关注的重点,也是当时东北军最弱的环节。。同时,立即着手建立现代化的炮兵观测、通信和指挥体系,这比一两门新炮更重要。。

防空: 引进2 becker防空炮(瑞士厄利孔/德国莱茵金属设计)的改进型,用于要地防空。

训练: 由德军顾问全程参与编练、训练和演习,按照德国陆军操典,强调步炮协同、土木作业、小分队战术和军官参谋业务。

报告的核心部分,提出了对奉天兵工厂进行技术升级的务实计划:

第一步:建立标准与质控体系。 这是最紧迫的任务。派遣德国质量管理专家入驻,建立全流程检验标准,引入精密测量工具,强制推行公差配合制度。

步枪与弹药: 核心目标是统一制式,提高产量和质量。 争取获得毛瑟标准型步枪的全套图纸和工装夹具。毛瑟尖弹的生产线,确保弹药供应充足、质量稳定。这是形成战斗力的基础。

火炮: 短期内以维修、组装和仿制为主。和技术资料,以及炮钢冶炼、身管加工等核心工艺的指导。整炮生产难度极大,非一日之功。

设备: 通过德国厂商,引进大型龙门刨床、精密镗床、热处理(渗碳、淬火)控制设备等。

人才培养。 由德国工程师带领中方技术人员和东北大学工学院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张学良仔细阅毕,当即拍板:“好!详尽而可行!就按此方案推进!所需资金、资源,无限额支持!”

同时,张学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鲍尔上校,我希望能以优厚待遇,首接聘请一批德国资深工程师、退休技工,进入兵工厂关键岗位担任实职,而不仅仅是顾问指导。您看是否可行?”

鲍尔答道:“德国国内经济并不景气,许多优秀技术人员渴望机会。只要待遇优厚,安全有保障,我想会有人愿意接受挑战。此事我可代为联络。”

几乎在德国顾问团全力展开工作的同时,秘密前往莫斯科的苏联代表博戈莫洛夫也带回了克里姆林宫的决策。

在与张学良的密谈中,博戈莫洛夫传达苏方决议:“苏维埃联盟原则上同意您提出的合作框架。我们可以接受以新的平等条约方式解决中东路争端。同时,苏方对合作开发黑龙江流域等地的矿产资源抱有浓厚兴趣。”

“关于军事技术合作,”博戈莫洛夫压低了声音,“莫斯科同意,在绝对保密的前提下,向东北提供一定程度的军事援助。。同时,可以派遣军事和技术专家,协助贵方建立或升级相关的生产线。”

这无疑是巨大的突破!苏联的装备技术成熟,体系完整,正好能弥补东北军的急需。

张学良强压心中激动,郑重回应:“请向斯大林同志转达我最诚挚的谢意。我完全理解并接受贵方的条件。合作开发矿产的协议细节,可由双方专家立即着手拟定。军事合作,将严格保密。”

数日后,奉天城内外同时发布了两则震动中外的消息:

一则是《中苏关于中东铁路问题谅解与经贸合作联合声明》正式公布,宣告了中东路事件的和平解决。

另一则,是张学良对内宣布:“为巩固国防,实现军工自强,我东北决意兴建一座全新的、现代化的兵工厂!厂址选定在吉林敦化附近山区,依托隐蔽地形和丰富资源,力求将其建设为国防工业基石!”

“敦化兵工厂”计划的提出,标志着张学良的布局进入新阶段。它将尝试吸收德、苏两国的技术与设备,成为一个更深邃、更安全的军工基地。

奉天城内,德国的精密与苏联的实用主义,在这片黑土地上交汇。张学良知道,时间依然紧迫,日本的阴影从未散去,但他手中能打的牌,正在一张张地增加。一场以工业实力和军事现代化为注脚的生死竞赛,己经全面展开。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系统制造商:卷哭整个修真界 觉醒神血后,美男们跪求和我生崽 中二少年的反差同桌 侯府杂役秒变大佬 大明:我鄢懋卿真的冒青烟 这个魔门弟子过于稳健,只会套期保值 替身逆袭:我撕碎了太后的阴谋 古代第一助产士 泰昌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