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到1938年 > 第168章 三化入人心

第168章 三化入人心(1 / 1)

1965年下半年,叶树秋没闲着——不是在办公室写报告,而是带着协调小组,跑遍了全国军地的几十家工厂。他没搞“花架子”,专盯那些因为“规格不统一、零件对不上”闹矛盾的事儿:比如军工厂要的螺栓是“16毫米长”,地方厂习惯做“14毫米”,两边吵得没法生产;再比如冶金厂炼的钢板,有的厚3毫米、有的厚4毫米,军工用的时候得重新切割,浪费时间又浪费料。

协调小组到了,不只是“劝和”,而是带着人一起算明白:把螺栓统一成15毫米,军工厂能用,地方厂不用换模具;钢板常用厚度定成3种,既能满足大多数装备需求,冶金厂也能批量炼,省得频繁调炉温。就这么一件一件解决,慢慢的,“标准化、模块化、数据化”不再是纸上的词儿,成了工厂里“能省事儿、多干活”的实在办法。

一、从“工厂实效”到“部委关注”:三化的好处,大家看在眼里

叶树秋的“笨办法”没白干,很快就传到了机械工业部、冶金部的耳朵里——不是靠汇报,是靠工厂的“口碑”。

沈阳机床厂是机械工业部的老厂,之前做军工零件,光螺栓就有8种规格,车间里堆着8套模具,换一次模具得耽误俩小时。协调小组去了之后,和厂里一起琢磨,把常用的螺栓统一成3种,模具少了一多半,工人拧螺丝也熟练了,不合格的零件从以前的10个里有1个,变成100个里才1个。机床厂的厂长专门给机械工业部打电话:“叶委员搞的这个‘三化’,是真管用!现在我们做零件,又快又好,还省料!”

这话传到机械工业部王部长耳朵里,他当即让秘书收集情况——一汇总才发现,不光沈阳机床厂,全国好几十家机械工厂都在说“三化”的好处:有的说换模具的时间省了一半,有的说零件能卖给更多厂子,不用只盯着一家。王部长琢磨:“要是全国机械行业都这么干,得少走多少弯路?”

另一边,冶金部也注意到了动静。””,炉温刚调好又得改,炼出来的钢还常因为成分不对报废。自从按“三化”定了几种常用的成分比例,炉温不用频繁调了,报废率从8降到了2。冶金部李部长在会上说:“以前总说‘按需生产’,结果需求太散,我们也跟不上;现在把主要需求定下来,我们能批量炼,军工也能及时用上,这才是真‘对接’!”

很快,机械工业部先找了国防科工委,说想请叶树秋来聊聊;接着冶金部也找上门,说这事儿得一起商量。最后,国家计委牵头,把机械、冶金、电子、兵器几个部委凑到一起,开了个“三化可行性研讨会”——核心就一个:叶树秋那套“实在办法”,在咱们这些部门里,到底能不能推、怎么推?

二、研讨会开成“聊天会”:部委领导不绕弯,专问“实在问题”

研讨会没设在大礼堂,就在机械工业部的小会议室,桌子上摆着茶水和馒头,大家坐下来就首奔主题——不说空话,专说“自己部门的难处”和“能不能干”。

1 机械工业部:“我们最愁‘换模具’,三化能解决不?”

机械工业部王部长先开口,一上来就说大实话:“我们部管着全国的机床厂、汽车厂,最大的麻烦就是‘规格太乱’。比如做个机床零件,甲厂要的轴是20毫米粗,乙厂要22毫米,丙厂又要21毫米,同一个厂子,换个订单就得换套模具,工人刚熟练又得学新的,效率低还容易出错。”

他看着叶树秋:“你在军工厂搞的‘统一规格’,要是用到我们机械行业,比如把常用的轴粗定成20、25、30毫米这几种,是不是真能行?小厂子没那么多设备,能跟上不?”

叶树秋没讲理论,拿沈阳机床厂的例子说话:“王部长,沈阳机床厂以前螺栓有8种规格,现在统一成3种,小模具厂给他们做配件,不用每次都重新开模,成本降了三成。小厂子其实更愿意干——规格统一了,他们能批量做,不愁卖不出去。我们还能派技术组去教,比如怎么调机床,保证做出来的零件对得上规格。”

王部长点点头:“要是这样,我们部里先找几家大厂试点,比如北京机床厂、上海机床厂,先把常用零件的规格定下来,试试水!”

2 冶金部:“统一规格,会不会耽误‘特殊需求’?”

冶金部李部长有顾虑,他皱着眉说:“我们的问题不一样——军工有时候要‘特殊钢’,比如有的装备要特别硬的,有的要特别轻的。要是都按‘三化’统一成几种,万一有紧急需求要不一样的,咋办?总不能让装备等钢吧?”

叶树秋明白这个担心,他拿出之前协调的案例:“李部长,我们没说‘所有都统一’,是‘常用的先统一’。比如普通装备用的钢板,先定3种厚度、2种硬度,这些能满足80的需求,冶金厂能批量炼,不用天天调炉。真有特殊需求,比如导弹上用的高强度钢,咱们提前半个月打招呼,冶金厂专门开一炉,不耽误事。之前鞍钢给导弹厂炼特种钢,就是这么干的,又快又没浪费。”

李部长听了松了口气:“这么说就合理了!要是能分清‘常用’和‘特殊’,我们冶金厂也能配合。比如先把军工常用的钢材型号列个单子,我们按单子批量生产,省得瞎忙活。”

3 电子部:“我们的小零件多,数据化咋搞?”

电子部的张部长插话说:“我们部管的电容、电阻,都是小零件,以前军工厂要的型号太杂,有的厂做出来,参数对不上,装到雷达里就坏。叶委员说的‘数据化’,是不是把这些小零件的参数都记下来,比如电容容量多少、电阻阻值多大,以后按这个找,就不会错了?”

叶树秋笑着点头:“就是这个意思!上海仪表厂之前做电容,参数没记全,军工厂用的时候总出问题。后来我们帮他们建了个‘小本子’,每个电容的容量、误差、生产时间都写清楚,军工厂要的时候,对着本子找,一找一个准。。电子零件小,更得把数据记明白,不然丢了哪个参数,都可能出大问题。”

张部长立刻说:“那我们部里也搞这个‘小本子’,先从常用的电容、电阻开始,把参数定死,让工厂按参数生产,军地都省事!”

三、聊出“实在办法”:先试点、再推广,不搞“一刀切”

研讨会开了两天,没定什么“高大上”的政策,反而聊出了几个接地气的办法:

1 先找“试点”,不贪多:机械工业部选3家机床厂,先统一螺栓、轴类零件的规格;冶金部选2家炼钢厂,先定5种常用军工钢材的型号;电子部选1家仪表厂,先把电容、电阻的数据记全。试点成了,再往其他厂推,不搞“一刀切”。

2 互相“搭茬”,不脱节:比如冶金厂定了钢材规格,提前告诉机械厂“我们能炼哪几种”,机械厂设计零件的时候,就按这些规格来,不用再等着冶金厂“临时调货”;军工厂要新零件,先跟地方厂说清“要啥规格、啥参数”,两边提前对好,省得生产出来不对路。

3 派“帮手”,不撒手:叶树秋的协调小组,不光帮军地厂,也帮部委里的试点厂——机械厂不知道怎么定规格,就派懂军工需求的人去;冶金厂不知道怎么调炉温,就派懂钢材的人去;电子厂不知道怎么记数据,就派懂检测的人去,手把手教,首到教会。

散会的时候,王部长拍着叶树秋的肩膀说:“你这‘三化’,不是虚的,是能让工厂多干活、少费劲的实在办法!我们部里先干起来,有问题再找你商量!”李部长也说:“以前各部门各干各的,总碰钉子,现在坐下来一起聊,才知道怎么配合。这事儿能成,能让工业发展快不少!”

叶树秋心里清楚,这只是开始——三化要真正扎进各个部门,还得一件一件解决实际问题。但他不着急,因为他知道:只要大家都认“实在办法”,不搞虚的,工业发展的步子,肯定能迈得更稳、更快。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宝可梦:从华丽大赛席卷联盟 嘘!乖一点,再跑试试 家父干巫,复制同族词条开始起飞 精灵:谁让他当搜查官的! 姐姐乖,弄脏我 邪修成大道 放下血仇?我化异类逢魔不死不休 综武:绝世天骄,开局拜入雪月城 夜色温和 重生茶香暖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