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到1938年 > 第150章 南满工业升级

第150章 南满工业升级(1 / 1)

当南满输电网的电流贯通城乡,通化发电厂的涡轮机不再只点亮灯火——500千瓦的稳定电力,成了撬动工业升级的“金钥匙”。叶树秋站在伪满时期遗留的火车修造厂废墟前,手里攥着泛黄的设备清单:“电力通了,铁路要活,军工要强!咱们要以火车修造为龙头,拉动机加产业;以煤炭为原料,催生炸药、橡胶产业,让南满的工业从‘民生保障’迈向‘战略支撑’!”

南满火车修造厂位于通化铁路干线旁,是伪满时期为关东军维修蒸汽机车的核心工厂,占地百亩,遗留2座维修车间、1台30吨天车、12台大型车床,还有1条简易机车试验轨道。但鬼子撤退时,不仅炸毁了车间屋顶,还拆走了机车锅炉的核心零件,机床也被泼了硫酸,锈蚀严重。

1 修复规划:分三步走,先保维修再谋制造

叶树秋组织技术团队(含北满机械骨干、哈城支援技师、伪满留任老工匠)实地勘察,制定“三个月修复计划”:

- 第一步(1个月):清理加固,恢复基础功能

抽调英雄团战士和俘虏劳力,清理车间废墟,用煤矿的焦煤烧制水泥,修补破损屋顶和地面;对锈蚀机床进行“脱锈-换油-校准”。针对炸毁的天车,军工工匠用煤矿巷道的钢梁改造承重结构,更换电机(东总后勤调拨的10千瓦电机),让天车重新具备吊装机车部件的能力。

- 第二步(1个月):攻克核心部件,实现机车维修

最棘手的是机车锅炉修复——鬼子拆走了炉排和过热器。老工匠赵师傅(伪满时期锅炉技师)提出:“用煤矿的优质焦煤烧锅炉,炉排可用军工废钢锻打,过热器用铁路钢轨改造,虽然热效率比原装低10,但能满足维修需求。”技术团队立刻行动,机械加工厂同步生产炉排片(每片厚10毫米,耐高温1200c),用了20天就完成锅炉组装。同时,派学徒去哈城火车修造厂学习机车电路维修,带回图纸后,修复了3台报废蒸汽机车的电路系统。

- 第三步(1个月):搭建试验轨道,完善配套设施

修复厂区内的1公里试验轨道,更换腐朽枕木,加固铁轨扣件;新建机车配件仓库(用林场的红松搭建,防火防潮),储备常用零件(车轮、车轴、刹车蹄片);设立质量检测组,用北满带来的压力试验机,检测锅炉承压能力,确保机车维修后安全运行。

2 首修成功:蒸汽机车鸣笛唤醒工业活力

修复工作进入第70天,第一台待修的蒸汽机车(南满军区运输用,锅炉漏水、车轮变形)被拖进车间。技术团队分工协作:锅炉组更换新炉排,焊接漏水处;机械组用车床修复变形车轮,打磨轮缘;电路组重新布线,安装新信号灯。叶树秋每天泡在车间,和工人一起加班,饿了就啃玉米饼,累了就靠在机床旁歇会儿。

当机车锅炉点火,蒸汽缓缓升起,压力表指针稳定在正常范围,车轮在试验轨道上平稳转动时,车间里爆发出欢呼。老工匠赵师傅拉着叶树秋的手,泪水首流:“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看到这台机车再跑起来!”这台修复的机车,后续承担起南满煤矿、林场的物资运输任务,运力比之前提升3倍,一趟能拉50吨焦煤,彻底解决了原料运输瓶颈。

针对火车修造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叶树秋在工厂设立“技师学堂”,由哈城技师、北满骨干、留任老工匠担任讲师,招收40名青年学徒(多为工厂工人和互助组青年),开设“锅炉维修、机车电路、机械加工”三个专业,理论课与实操课结合,学徒们白天跟着师傅干活,晚上上课,三个月就能独立完成简单配件的维修。同时,对接东北局,申请将南满火车修造厂设为“东北铁路技术培训基地”,每年接收100名学员,为后续机车制造储备人才。

火车修造厂的修复,带动了一批配套机械加工厂的建立,叶树秋规划“一核多辅”布局——以火车修造厂为核心,在周边建立车轮厂、车轴厂、铁轨扣件厂、机床修理厂,形成“原料-加工-组装-维修”的闭环。

车轮制造需要高强度钢材,叶树秋利用煤矿的焦煤,在机械修理厂旁新建一座小型炼钢炉(用军工报废炮管改造,容积5吨),将剿匪收缴的废武器、铁路废钢轨熔炼成优质碳钢。调整炼钢配方:“加入3的硅和1的锰,能提高钢材硬度和耐磨性,适合做车轮。”

车轮厂的关键设备是“轮箍轧机”,技术团队用伪满遗留的旧轧机改造,增加电力驱动系统,让轧机转速从每分钟30转提升到60转。。。

2 车轴厂:深孔加工技术突破,保障承重安全

车轴是机车的核心承重部件,需要在实心钢棒上加工深孔(首径50毫米,长度2米),精度要求极高。之前南满的机械加工厂没有深孔加工设备,叶树秋请哈城技师带来“枪钻”技术,将普通车床改造为深孔钻床,用电力驱动钻头,通过高压油冷却排屑,成功加工出第一根合格车轴。

为确保安全,车轴厂建立“三重检测”制度:先用超声波检测内部裂纹,再用拉力试验机测试抗拉强度,最后进行10万次疲劳试验(模拟机车运行时的震动),不合格的车轴一律报废。截至年底,车轴厂累计生产50根车轴,全部通过检测,不仅满足南满需求,还支援了北满的火车修造。

3 铁轨扣件厂:小零件大作用,保障铁路安全

南满铁路支线的扣件缺失严重,之前依赖外部调拨,成本高、周期长。叶树秋决定自建铁轨扣件厂,用机械加工厂的边角料生产螺栓、螺母、弹条等配件。工厂引进哈城的冷镦技术,用电力驱动冷镦机,将钢丝冷压成型,比热锻更节省钢材,效率提升2倍。

扣件厂实行“按需求生产”模式,铁路段每月上报扣件缺口,工厂精准生产,避免浪费。生产的弹条扣件,采用60si2n弹簧钢,弹性好、不易变形,安装在支线铁轨上后,火车行驶时的震动明显减小,脱轨风险大幅降低。

南满丰富的优质焦煤,不仅能发电、炼钢,还能通过化学加工,生产炸药、橡胶等战略物资。叶树秋联合东北局军工部门,组建“煤炭化工技术组”,利用伪满遗留的小型化工厂,改造建立炸药厂和硫化橡胶厂。

1 炸药厂:焦煤制硝酸,打造“军工粮仓”

炸药生产的核心原料是硝酸和硫磺,焦煤可通过“氨氧化法”制取硝酸——叶树秋从哈城军工部门请来化学技师,改造化工厂的反应釜,用焦煤气化产生的氨气,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硝酸。硫磺则从北满调拨(北满有小型硫磺矿),按“硝酸:硫磺:木炭=75:10:15”的比例,混合制成硝铵炸药(威力适中,安全性高,适合采矿和军事用途)。

炸药厂的安全措施极为严格:

- 厂区选址在远离县城的山谷,与居民区保持5公里距离;

- 生产车间采用木质结构(减少爆炸冲击力),地面铺防火沙,墙壁开设泄压窗;

- 工人穿戴防静电服和胶鞋,禁止携带火种,车间内安装防爆灯具和通风设备;

- 设立专门的炸药仓库,用钢筋混凝土建造,配备灭火器材和避雷针,由军区战士24小时看守。

投产第一个月,炸药厂生产硝铵炸药5吨,其中3吨用于煤矿巷道爆破(提高采矿效率),2吨支援前线,受到东总军工部门的高度认可。后续又开发出胶质炸药(威力更大,用于军事攻坚),成为东北解放区重要的炸药供应基地。

南满的火车、汽车、军工设备急需橡胶制品(轮胎、密封件、传送带),但橡胶依赖从苏联进口,成本高、运输难。叶树秋利用煤炭的热能,建立硫化橡胶厂——将进口的天然橡胶,加入硫磺和促进剂,在高温高压下硫化,提高橡胶的耐磨性和弹性。

工厂的核心设备是“硫化罐”,技术团队用伪满遗留的蒸汽罐改造,接入发电厂的蒸汽管道,将温度控制在140c,压力维持在4公斤/平方厘米。工人先将橡胶炼制成型(比如轮胎胎面、密封垫圈),再放入硫化罐中硫化4小时,就能生产出合格的橡胶制品。

为降低成本,技术团队还研发出“橡胶再生技术”——将报废的橡胶制品粉碎,加入再生剂和硫磺,重新硫化,再生橡胶的性能可达新橡胶的70,适合制作传送带和低档轮胎。硫化橡胶厂投产半年,生产轮胎100套、密封件5000件、传送带200米,不仅满足南满火车修造厂和军工的需求,还能出口到哈城,换回急需的化工原料。

随着各工厂陆续投产,南满形成了以电力为纽带、以铁路为骨架、以煤炭为基础的工业生态圈,各产业环环相扣、相互支撑:

- 能源端:煤矿产出的焦煤,一部分供应发电厂发电,一部分用于炼钢炉、硫化罐加热,一部分用于炸药厂制硝酸,实现“煤-电-热”三联供;

- 制造端:火车修造厂需要的车轮、车轴,由配套机械加工厂供应;机械加工厂需要的钢材,由炼钢炉生产;炼钢炉需要的焦煤,由煤矿供应;

- 战略端:炸药厂的炸药用于煤矿采矿和前线作战;硫化橡胶厂的橡胶制品用于火车、汽车和军工设备;火车修造厂修复的机车,负责运输原料和成品,形成“原料-加工-运输-应用”的闭环。

叶树秋在工业总结会上强调:“南满的工业,不是孤立的工厂,而是一个有机整体。电力让机器转起来,铁路让物资动起来,煤炭让产业活起来,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延伸产业链,建立钢铁厂、机床厂,让南满成为东北解放区的‘工业心脏’!”

东北局派来的工业视察组,在参观完各工厂后,给出了极高评价:“南满仅用一年时间,就从‘工业空白’发展为‘多产业协同’,尤其是火车修造和煤炭化工产业,首接支撑了前线后勤和根据地建设,叶树秋同志的‘以电促工、以煤兴产’思路,值得在全东北推广!

夕阳下,火车修造厂的蒸汽机车鸣笛驶出厂区,铁轨上的列车满载着焦煤和钢材驶向远方;炸药厂的烟囱冒着淡淡的青烟,硫化橡胶厂的机器声嗡嗡作响,机械加工厂的车床飞速旋转——南满的工业热土上,一幅“交通发达、军工强劲、材料自主”的壮阔画卷,正在叶树秋和工人们的手中,徐徐展开。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亮剑:从苍云岭,被旅长夸为虎将 苟在魔宗当恶人 人在完美开直播,乱古F4惊天下 废柴领主?玄学种田,吓哭全星际 以恨为名:总裁的蚀骨痴缠 失去光芒?那我自己化为光 模拟器:从杀穿清风寨开始无敌 白银之辉 长生从献祭妖兽开始 间谍:扫描眼在手敌友身份我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