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到1938年 > 第145章 建设北满(10)

第145章 建设北满(10)(1 / 1)

1947年的春风吹绿北满黑土地时,叶树秋担任北满地委书记、北满军区司令员己满一年。这一年里,曾经匪患横行、民生凋敝的北满,彻底换了模样:田野里春耕的犁铧翻起新土,工厂里机器轰鸣昼夜不息,集市上商户云集人声鼎沸,村头的扫盲班传来朗朗书声,军民同心筑成的根据地,处处透着“百业兴旺、生机勃勃”的活力。3月中旬,东北局、黑龙江省委联合调研团进驻北满,在走访12县、察看20余个工厂农庄、旁听党政学习班后,给出了“北满经验是东北解放区根据地建设的标杆”的高度评价,明确要求叶树秋系统总结治理经验,供全省各地学习借鉴。

调研团刚进入嫩江县城,就被眼前的景象打动——新修的柏油大道上,运粮的牛车、载着商户的马车往来穿梭,道旁的“北满特产店”“农具代销点”门庭若市;城郊的面粉厂烟囱冒着青烟,门口排队拉面粉的百姓提着布袋,脸上满是笑容;不远处的被服厂,女工们正将刚缝好的蓝色棉衣打包,准备运往哈城和前线;田间地头,互助组的百姓牵着耕牛深耕,远处的农机修理厂门口,修好的犁铧、锄头整齐排列,等着被农户领走。

1 农业:从“缺地缺粮”到“粮满仓、地深耕”

- 土改全覆盖:12县8000户百姓全部分到土地,发放土地证7600份,3万亩地主土地变成“百姓田”具覆盖率达90(较去年提升60);

- 粮食产能翻倍:秋粮收购160万斤,加工应急储备粮30万斤,不仅能满足军民口粮,还能支援哈城及前线,玉米、大豆亩产较去年提高40;

- 互助体系成型:组建村级互助组280个,吸纳老弱妇孺、伤残老兵3000余人,推行“劳力互助、农具共享、种子统配”,解决了单户种地“缺劳力、缺工具”的难题。

2 工业:从“零基础”到“民生军工双支撑”

- 三大工厂提质扩能:面粉厂日产能从5万斤提升至8万斤,被服厂月产棉衣从500件增至1500件,农机修理厂月修农具从300件增至800件,还新增了小型纺织厂(月产土布500匹);

- 技术人才扎根:12名日本工程师全部留任,培养本地青年技工150余人,俘虏转化的技术劳力80人,形成“老工匠带徒、新技术改良”的人才梯队;

- 原料自给率提升:通过“产品置换原料”,不再依赖外部调拨。

3 商业:从“封锁停滞”到“产销两旺”

- 流通网络畅通:5个重点城镇集市常态化开放,成立“北满-哈城产销联盟”,发展商户300余家,面粉、棉衣、农具远销哈城及周边县镇,月交易额达5000银元;

- 市场秩序规范:设立“公平交易管理站”,打击奸商哄抬物价,推行“明码标价、赊销退换”政策,百姓购物、商户经营都放心;

- 集体经济萌芽:农会牵头成立“供销合作社”,统一采购种子、化肥,统一销售农产品,减少中间环节,让百姓多赚20利润。

4 民生与党建:从“民心涣散”到“同心聚力”

- 教育医疗普及:开办村级扫盲班40个,招收学员1200余人(多为青壮年农民、工厂工人);建立县乡卫生站15个,配备从兵工厂调拨的急救药品,解决百姓“看病难”;

- 干部队伍过硬:1200余名伤残老兵扎根乡村,担任村支书、互助组组长,将部队作风融入基层治理;

- 党政学习班开班:首期招收各县乡干部200余人,开设“土地政策、工厂管理、群众工作”等课程,叶树秋亲自授课,提升干部治理能力。

调研团旁听的首期党政学习班,设在嫩江县地委礼堂,课堂里坐满了来自各县的基层干部——有农会出身的老党员,有刚从部队转业的年轻战士,还有工厂的技术骨干。黑板上写着“学政策、学方法、学作风”九个大字,叶树秋正结合北满实践,讲解“如何让政策落地生根”。

“咱们搞土改,不是分完地就完事了,要想着百姓怎么种好地;建工厂,不是机器转起来就够了,要想着产品怎么卖出去、原料怎么进来。”叶树秋拿着面粉厂的账本,给学员们算账,“比如面粉厂,刚开始缺电力、缺原料,我们从兵工厂分电、用面粉换棉花,这就是‘问题导向’,干部要带着问题去工作,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

课堂互动环节,讷河县村支书、伤残老兵张铁山站起来提问:“叶书记,我们村互助组想办个小型养猪场,缺资金、缺技术,该咋弄?”叶树秋当场回应:“第一,县农会可从集体储备粮中借500斤玉米当饲料,出栏后还300斤就行;第二,联系兵工厂,用废弃钢材做猪食槽、猪圈栏杆;第三,从哈城请老兽医来指导,费用由地委商科报销——这就是‘资源整合’,把现有资源用活,就能解决难题。

调研团团长、东北局组织部副部长李达,课后握着叶树秋的手说:“你们的学习班不是‘纸上谈兵’,是‘实战教学’,教的都是干部能首接用的方法,这才是党建引领治理的关键!”

经过10天的深入调研,在总结会上,李达代表调研团给出了三点核心评价:

1 军民融合的典范:“北满把‘军事保卫’与‘民生建设’拧成一股绳,军区战士既剿匪又修路,伤残老兵既守土又带队种地,兵工厂既造武器又帮地方建工厂,真正实现了‘军护民、民拥军,军民同心筑根基’。”

2 工农并举的样板:“不搞‘重农轻工’或‘重工轻农’,而是让农业给工业供原料(粮食、棉花),工业给农业提支撑(农具、化肥),商业打通产销闭环,形成‘农兴工旺、工强农稳’的良性循环。”

3 民心为本的标杆:“从分地时的‘公平丈量’,到建厂时的‘百姓参与’,再到招商时的‘诚信让利’,每一项决策都围着百姓转,让百姓真正感受到‘根据地是自己的家’,这是北满能快速稳定发展的核心密码。”

李达最后强调:“北满的经验不是‘特殊条件下的偶然’,而是‘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范式——它证明了,只要守住‘民心’这个根本,用好‘协同’这个方法,再贫瘠的土地也能种出希望,再破败的地区也能焕发活力。要求叶树秋同志牵头,把这些经验系统梳理,形成书面材料,下发全省各地党委政府学习。”

接到调研团要求后,叶树秋召集地委、军区核心干部,结合一年来的实践,历时半个月,撰写了《北满根据地建设一年实践与经验总结》,核心提炼为六大范式:

1 党建引领范式:把“战斗堡垒”建在基层一线

- 核心做法:推行“老兵驻村”制度,选拔1200余名伤残老兵担任村支书、乡干部,他们作风硬、懂群众、能吃苦,成为基层治理的“主心骨”;建立“党政学习班”,定期组织干部学政策、学方法,提升治理能力;实行“干部包联制”,地委干部包乡、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确保政策落地无死角。

- 实践成效:基层干部执行力显著提升,土改、秋收、建厂等工作推进效率提高50,百姓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度达95以上。

- 借鉴要点:选拔干部优先看“群众基础、实战经验”,避免“纸上谈兵”;通过常态化培训,让干部既懂政策又懂实操。

2 军民协同范式:让“军护民、民拥军”形成闭环

- 核心做法:军区除值班兵力外,全员参与根据地建设——剿匪时保护百姓生命财产,修路时提供劳力护卫,秋收时帮百姓抢收抢种;地方党委则全力保障部队后勤,兵工厂优先生产武器支援前线,农会优先保障军粮供应,百姓自发组织“支前队”送粮送药。

- 实践成效:剿匪仅用2个月完成,修路3个月贯通全县,军粮、军需供应充足,前线战士无后顾之忧。

- 借鉴要点:打破“部队只管打仗、地方只管民生”的壁垒,建立军民协同机制,让军事力量成为根据地建设的“守护者”和“参与者”。

3 工农并举范式:构建“农兴工、工强农”的产业生态

- 核心做法:农业端——通过土改分地、互助组协作、深耕保墒,提高粮食产量,为工业提供原料(玉米、棉花)和劳动力;工业端——优先建设民生工厂(面粉厂、被服厂、农机修理厂),解决百姓“吃、穿、用”难题,同时为农业提供农具维修、种子加工等服务;通过“产品置换”模式,用工业产品换原料,打通工农循环。

- 实践成效:农业亩产翻倍,工业产能从无到有,形成“粮食-面粉-销售-原料”的闭环,百姓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 借鉴要点:根据地建设初期,优先发展“接地气”的民生产业,避免盲目上大项目;让工农产业相互支撑,而非各自为战。

4 民生为本范式:把“百姓需求”作为工作出发点

- 核心做法:推行“三先原则”——先解决百姓最迫切的需求(分地、磨面、缝衣),再推进长远建设;先保障弱势群体(老弱妇孺、伤残老兵),再兼顾普通群众;先听百姓意见(通过农会、座谈会收集诉求),再制定政策。具体举措包括:分地时“人七劳三”保公平,建厂时优先吸纳困难户就业,招商时推行“赊销退换”方便小商户。

- 借鉴要点:干部要“蹲下来听意见、站起来解难题”,不搞“拍脑袋决策”;把民生实事做细做实,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

5 诚信招商范式:用“诚意”激活商业流通

- 核心做法:制定“优惠政策10条”,涵盖税收减免、运输补贴、场地支持、风险保障等,打消商户顾虑;举办“产销对接招商会”,让商户实地考察工厂、查看产品,现场签约、当场兑现政策;建立“公平交易机制”,打击哄抬物价、以次充好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 实践成效:吸引哈城及周边商户300余家,月交易额达5000银元,解决了工业产品滞销、原料短缺的难题。

- 借鉴要点:根据地招商要“以诚待人、以信立业”,政策要实、兑现要快,不能只画“大饼”;既要吸引外部商户,也要扶持本地小商户,形成多层次商业网络。

6 人才转化范式:把“存量资源”变成“发展动力”

- 核心做法:对日本工程师——平等对待、提高待遇,让他们从“俘虏”变成“技术骨干”劳动改造,选拔表现积极的参与修路、建厂、种地,表现优秀的可缩短改造期、优先就业;对本地百姓——通过“师傅带徒”模式,培养青年技工、农业能手,让“土专家”发挥作用。

- 实践成效:盘活各类人才2000余人,解决了根据地建设“缺技术、缺劳力”的难题,形成了“人人能干事、事事有人干”的良好局面。

- 借鉴要点:人才建设要“不拘一格”,不唯身份、不唯国籍,只要有一技之长、愿意为根据地出力,就给予平台;通过“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让人才扎根根据地。

叶树秋在总结报告的结尾写道:“北满一年的变化,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也不是某一项政策的奇效,而是我们始终守住了‘民心’这个根本——分地时让百姓有‘根’,建厂时让百姓有‘活’,修路时让百姓有‘路’,办学时让百姓有‘盼’。我们的经验很简单:把百姓当亲人,把根据地当家园,干部带头干、军民一起干,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这份总结报告下发后,黑龙江省各地纷纷组织学习,不少县乡派人到北满实地考察——有的借鉴“老兵驻村”制度加强基层治理,有的学习“工农并举”模式建设民生工厂,有的复制“诚信招商”经验激活本地商业。北满的火种,就这样以经验为载体,在东北解放区的黑土地上,点燃了更多根据地建设的希望。

而叶树秋站在嫩江县的田埂上,望着春耕的百姓、运转的工厂,心里清楚:这只是开始,北满的下一步,要继续扩大工业规模、完善民生保障、支援前线解放,让“百业兴旺”的景象,蔓延到东北的每一个角落。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旋风少女第三季季雅风武道 女配日记曝光,侯爷你脸红什么 锋情傲雪 我姐是皇后,你跟我比不讲理? 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 系统提前三年,可全民神只还没来 小排球:被弟弟卷成满级主攻 名义:我的巅峰从省秘起步 天幕放映:在二战前,放二战历史 亮剑:基地展开,老李吓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