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总指挥部的煤油灯彻夜未熄,墙上的东北地图被红笔圈出多个“建设重点区”,其中北满地区的标记格外醒目。此时,东北民主政府的急电刚送到东总副参谋长周志坚手中——“北满根据地肃清反动势力后,民生恢复、土地改革、军工配套等建设急需主官,现有地方干部未全部到位,恳请东总抽调一批‘懂军事、会建设’的复合型干部支援,叶树秋同志为首要推荐人选。”
周志坚看着电报里“叶树秋”三个字,想起这个在庞县建根据地、在满洲里盘活兵工厂、在西保临江打硬仗的年轻指挥员,当即让人通知:“请叶树秋同志立刻到指挥部来。”
叶树秋接到通知时,正在纵队训练场看新战士射击,一身征尘还没来得及掸去,就带着参谋匆匆赶往东总指挥部。进门时,周志坚正俯身对着北满地图标注,桌上堆着北满各县的民生报表——有的县缺农具,有的县缺干部,有的县刚分完土地还没组织春耕,每一张报表都画着“亟待解决”的红圈。
“树秋,坐。”周志坚抬头,指了指桌前的木凳,语气比平时温和却带着一丝凝重,“刚从训练场过来?看你这身汗,纵队的训练抓得不错。”
叶树秋坐下,顺手把沾了雪的军帽放在桌角:“报告副参谋长,新战士刚练完射击,命中率能到七成了。您找我,是有新的作战任务?”他以为又是前线的调动,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腰间的枪套——刚把纵队扩编到8000人,他正憋着劲想在下次战斗中再立战功。
周志坚却摇了摇头,把东北民主政府的急电推到他面前:“不是作战任务,是比打仗更长远的事——北满需要你。”
叶树秋接过电报,逐字看完,眉头渐渐皱起——他熟悉战场的炮火,却没料到会被调去主持根据地建设。周志坚看出他的犹豫,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北满地区说:“树秋,你先听听北满现在的情况。”
1 摆现状:北满建设的“燃眉之急”
“北满刚肃清土匪和地主,百姓虽然分了地,却没农具、没种子,春耕要是耽误了,今年就没粮;满洲里兵工厂需要北满提供钢铁和煤炭,运输线刚通,却没专人协调;还有各县的地方武装,刚组建起来没经验,需要懂军事的人带一带,防止残余反动势力反扑。”周志坚指着报表上的数字,“你看,双城县有3000亩地缺耕牛,嫩江县缺50名懂土地改革的干部,这些事,光靠地方同志不行,得有你这样‘能扛枪保安全、能俯身搞建设’的人去牵头。”
他顿了顿,补充道:“之前民主政府也考虑过其他干部,但要么只懂军事不懂民生,要么只懂地方不懂军事。你不一样——庞县根据地,你搞过军民联防、组织过生产;满洲里兵工厂,你盘活过人才、理顺过生产;西保临江后清剿北满,你又懂怎么稳定后方。,你是最合适的人选。”
2 谈过往:实绩支撑的“信任之选”
周志坚的话,勾起了叶树秋的回忆——庞县时,他带着战士帮百姓修水渠,让荒田变成良田;满洲里时,他既管兵工厂生产,又管工匠待遇,让技术人才留得住;清剿北满时,他一边打土匪,一边组织分地,让百姓打完仗就能安心回家种地。这些事,他本以为是“顺手为之”,却成了此刻被选中的理由。
“记得你在庞县时,给军区写过一份《军民协同建设方案》,里面说‘根据地的根在百姓,百姓的根在土地’,这句话我至今记得。”周志坚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北满现在最缺的就是这种‘把百姓放在第一位’的干部。你带纵队能打胜仗,是因为你懂‘军民一心’;现在让你去搞建设,也是因为你懂‘军民一心’——打仗是为了让百姓过好日子,建设也是为了让百姓过好日子,本质上是一回事。”
3 明使命:建设背后的“战略意义”
“可能你会想,刚把纵队带起来,舍不得离开。”周志坚看出他的心思,语气更恳切,“我知道你对纵队有感情,但你要明白,北满建设不是‘小事’——它是东北解放区的‘粮仓’和‘兵源库’,春耕搞好了,前线有粮吃;土地改革做好了,百姓愿意参军;军工配套跟上了,兵工厂有原料。这些事做好了,比在前线多打一个胜仗更重要。”
他指着地图上的北满与前线的连线:“西保临江打赢了,咱们守住了南大门;现在把北满建设好,咱们就能有稳固的后方,以后打长春、打沈阳,才有底气。这不是让你‘放下枪’,而是让你用另一种方式‘保家卫国’——用建设的成果,给前线战士们最坚实的支撑。”
叶树秋沉默了片刻,脑海里闪过纵队战士训练的身影、满洲里兵工厂的机床声、北满百姓分地时的笑脸。他想起刚到庞县时,老支书说的“八路军不仅要帮我们打鬼子,还要帮我们过好日子”,此刻才真正明白,“打胜仗”和“过好日子”从来都是一体的。
“副参谋长,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叶树秋站起身,郑重敬礼,“北满建设需要我,我就去!只是纵队刚扩编,战士们还需要人带。”
周志坚笑着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份纵队交接方案:“这点东总己经考虑好了,你的纵队交给陈刚同志代管,他跟你在西保临江并肩作战过,熟悉情况;你带过去的3名参谋,都是之前跟你搞过根据地建设的,还有北满地委给你配的2名地方干部,你们一起组成‘北满建设工作组’,权责明确,不用操心衔接问题。”
他顿了顿,递过一张北满建设的初步规划:“这是民主政府拟的方向,重点抓春耕、抓军工配套、抓地方武装训练,具体怎么干,你到了北满后,结合实际情况调整。记住,建设不像打仗,不能急,要跟百姓商量着来,多听他们的想法——你在庞县怎么干的,在北满就怎么干,甚至要干得更好。”
叶树秋接过规划,指尖划过“春耕保障”“农具调配”“兵工厂原料运输”等条目,之前对“建设主官”的陌生感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熟悉的使命感——就像当年在庞县接过根据地建设任务时一样,虽然角色变了,但“为百姓做事”的初心没变。
“明天就出发,北满那边己经给你留好了住处,就在嫩江县委旁边,方便你开展工作。”周志坚送叶树秋到门口,突然想起什么,转身拿了一本《土地改革政策手册》递给他,“这是中央刚下发的,你路上看看,有不明白的随时给我发电报。”
他看着叶树秋的背影,补充道:“树秋,东总信得过你,东北的百姓也信得过你。别把自己当‘外人’,北满就是你的新战场,建设好它,比打赢任何一场硬仗都更能体现咱们共产党人的本事。”
叶树秋回头,用力点头:“请副参谋长放心!我一定把北满建设好,不辜负东总,不辜负百姓!”
走出指挥部时,天边己经泛起鱼肚白,训练场上传来新战士的喊杀声,远处的运输队正朝着北满方向出发。叶树秋握着手中的规划手册,心里清楚:他的战场从“炮火纷飞的前线”,变成了“春耕忙碌的田野”“机器轰鸣的工坊”“百姓聚集的村头”,但这份“为解放事业奋斗”的使命,永远不会改变。北满的新征程,正等着他去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