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到1938年 > 第128章 解决兵工厂困境(3)

第128章 解决兵工厂困境(3)(1 / 1)

满洲里兵工厂的伙食改善、宿舍翻新后,日本工程师们脸上的拘谨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主动融入的热情——山口一郎会提前半小时到车间检查设备,佐藤午休时还在教青年学员打磨精密零件,田中则把自己的焊接技巧写成笔记,交给中国工匠。这种被尊重、被信任的归属感,让他们主动向叶树秋递出了一份沉甸甸的“设备工艺升级计划书”,提出要制造大口径炮弹和九二步兵炮,把兵工厂的产能从“维修补充”推向“自主研发”。

叶树秋每月都会召开一次技术研讨会,让中日工匠、青年学员一起交流生产难题。这天的研讨会刚开场,山口一郎就拿着一叠图纸,有些紧张却坚定地站起来:“叶司令,各位师傅,我们几个日本工程师,这几天整理了鬼子军工厂的旧技术资料,结合现在工厂的设备,想提一个计划——升级设备工艺,制造120大口径迫击炮炮弹,还有九二式步兵炮!”

话音刚落,车间里瞬间安静下来——之前兵工厂最多只能造82迫击炮炮弹,九二步兵炮是鬼子的主力火炮,结构复杂,没人敢想能自主制造。李师傅下意识地问:“山口师傅,这咱们的设备能行吗?大口径炮弹的弹壳厚度、膛压要求都高,九二步兵炮的炮管加工更是难活。”

山口一郎赶紧展开图纸,指着上面的标注解释:“我们查过,工厂现有的3台大型车床,只要改造主轴和刀架,就能加工120炮弹的弹壳;九二步兵炮的炮管,虽然需要深孔钻床,但咱们可以用现有的铣床改装,配合鬼子遗留的深孔钻头,慢慢加工。”

佐藤也站起来补充:“之前修复的冲压机,只要增加一个压力模块,就能压制大口径炮弹的底座;田中师傅还改进了焊接工艺,能保证炮架的承重强度,不会在发射时断裂。

叶树秋没有立刻表态,而是走到图纸前,弯腰仔细查看——上面不仅有设备改造的详细参数,还有原料需求清单(需要更多高碳钢和炸药)、生产周期预估(2个月完成设备改造,1个月试生产),甚至标注了可能遇到的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案。他抬头看向山口一郎,发现对方的手还在微微发抖,眼里却满是期待。

研讨会后,叶树秋把山口一郎、藤本、田中请到自己的办公室,没有谈技术,先聊起了他们的过往——山口一郎曾在德国学习过精密机械制造,鬼子强征他来中国造武器时,他多次故意放慢生产进度;藤本的弟弟死于日军的侵略战争,他早就厌恶战争,只想靠手艺活下去。

“你们为什么愿意主动提这个计划?”叶树秋轻声问。

山口一郎沉默了几秒,认真地说:“叶司令,之前我们是俘虏,以为会被当成敌人。但您给我们平等的待遇,让我们教技术、做指导,甚至让青年学员喊我们‘师傅’——这是我们在中国从未有过的尊重。”他指着窗外的车间,“现在这工厂,不只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制造大口径炮弹和步兵炮,能帮你们打反动派,早点结束战争,我们也能早点回家,或者在这里安稳过日子。”

叶树秋听完,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山口师傅,你们的心意我懂。但我必须跟你们说清楚,制造这些武器,是为了解放全中国的百姓,不是为了战争,是为了和平。只要你们真心为这个目标出力,我叶树秋,还有整个兵工厂的人,都会把你们当成战友。”

他当场同意了计划,还成立“技术攻坚组”:山口一郎任组长,负责整体方案;佐藤牵头改造车床和冲压机;田中负责焊接工艺优化;李师傅带领中国工匠配合实操;青年学员里挑10个学得快的,跟着工程师当助手,边学边干。叶树秋还承诺:“需要的原料,我立刻联系东总和当地党委协调;改造设备需要的零件,就算拆鬼子的旧装备,也要凑齐!”

技术攻坚组成立后,车间里的灯每天亮到深夜,中日工匠、青年学员拧成一股绳,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

1 车床改造:从“小口径”到“大口径”的跨越

藤本带着3名中国工匠和5名青年学员,对着大型车床“开刀”——他们把鬼子遗留的旧主轴拆下来,用铣床打磨加粗,再给刀架加装一个“可调节刀座”,确保加工120弹壳时,刀头能精准控制切削深度。

最麻烦的是刀头材质——普通钢刀头加工高碳钢弹壳时,很快就会磨损。佐藤想起之前在鬼子军工厂用过的合金刀头,带着学员在厂区废料堆里翻找,终于找到一盒藏在油桶里的合金刀头。“有了这个,加工弹壳时,每小时能多做2个,废品率也能降下来!”佐藤拿着刀头,兴奋地跟学员们演示。。李师傅拿着弹壳,拍了拍藤本的肩膀:“藤本师傅,你这手艺,真是没话说!”

2 深孔加工:九二步兵炮炮管的“硬骨头”。工厂没有专用的深孔钻床,山口一郎提议用铣床改装:在铣床主轴上加装加长钻杆,配合冷却系统(用柴油降温),慢慢推进钻孔。

第一次试钻时,钻杆刚推进30厘米就断了,钻头上的合金齿也崩了。田中蹲在地上,看着断裂的钻杆,琢磨着说:“钻杆太长,刚性不够,得在中间加个支撑套;冷却油要一首淋在钻头上,不然温度太高会崩齿。”

他们按这个思路改造,在铣床工作台上装了一个可移动的支撑套,让钻杆在推进时始终有支撑;又找了一个旧油桶,改装成冷却油箱,用管子把油引到钻头处。。“成了!炮管的关键难题解决了!”青年学员王小柱激动地跳了起来,山口一郎也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3 工艺优化:大口径炮弹的“稳定性提升”

大口径炮弹的炸药装填量是82炮弹的3倍,要是装填不均匀,发射时容易炸膛。山口一郎带着工匠们,设计了“分层装填法”——先在弹壳底部装一层防潮纸,再分3次装炸药,每次都用木槌轻轻夯实,最后加装密封盖。

他们还改进了炮弹引信的安装工艺:在引信和弹壳的连接处,加一个铜制密封圈,防止发射时火药气体泄漏。。

两个月后,设备改造全部完成,兵工厂开始试生产:

- 大口径炮弹:每天能生产20枚,成品率高达95,远超预期;

- 九二步兵炮:每周能组装1门,炮管精度、炮架承重都通过测试,射程达到2800米(和鬼子的制式炮相当)。

叶树秋第一时间把消息上报东总,东总立刻派来验收组。验收组的同志看着刚生产出的大口径炮弹和九二步兵炮,当场组织试射——120炮弹在2000米外炸开,弹坑首径达5米;九二步兵炮发射的炮弹,精准命中1500米外的靶心。“太好了!满洲里兵工厂现在能造重火力了!”验收组组长激动地握着叶树秋的手。

这些武器很快送到前线,东北民主联军某部用新造的120炮弹,在一次战斗中摧毁了国民党军的3个碉堡;九二步兵炮则在攻城战中,轰开了敌人的城墙缺口。前线部队专门给兵工厂发来感谢信:“你们造的武器太给力了!战士们都说,这火力比之前强了一倍,打反动派更有底气了!”

车间里,山口一郎拿着前线的感谢信,翻译成中文念给大家听。王小柱等青年学员围着他,追问下一步能不能造更大的火炮。叶树秋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感慨:尊重与信任,能打破国籍的隔阂;技术与协作,能创造超越预期的成果。这座曾经的鬼子军工厂,如今成了八路军的“重火力粮仓”,而那些曾被视为“俘虏”的日本工程师,也成了推动解放事业的重要力量。

“下一步,咱们还要升级工艺,造榴弹炮!”叶树秋对着大家宣布,车间里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中日工匠、青年学员的笑声和机床的轰鸣声,交织成满洲里兵工厂最激昂的“奋斗乐章”。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天幕放映:在二战前,放二战历史 亮剑:基地展开,老李吓懵了 五姓嫡脉:躺赢大唐 大案纪实録 诸世纪 开局废柴少爷华夏兵王杀疯了 猫的一千零一梦 HP狸猫与蝙蝠的共生法则 苟道,种树,长生仙 梦到我日记后,全家都逆天改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