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风口战斗中,新一团的移动弹药库穿梭在战场、土制迫击炮炮弹精准轰开据点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沂蒙山区的各个角落。周边临县、费县的游击队,早就听说新一团能自己造武器、搞补给,如今亲眼见证其战斗力,纷纷主动上门,希望加入新一团,一起抗日。
第一个找上门的是临县游击队——队长赵强带着10名队员,背着老旧的步枪,辗转三天来到庞县根据地。刚到村口,就看到新一团的战士们正在训练,移动弹药库停在一旁,工匠们正从车上往下搬新造的手榴弹。
“这就是能跟着部队跑的弹药库?”赵强围着移动弹药库转了两圈,伸手摸了摸车厢的防护层,又拿起一枚新造的手榴弹,掂量着说:“俺们游击队打鬼子,最愁的就是弹药不够,打一半就得撤,要是有这‘流动军火库’,俺们也能跟鬼子硬刚!”
叶树秋带着赵强参观兵工厂:锻造车间里,熔炉火光冲天,工匠们正在打造刺刀;弹药车间里,新生产的迫击炮炮弹整齐码放;机械维修车间里,李师傅正带着战士们检修从鬼子那儿缴获的机械零件。赵强看着这一切,激动得首搓手:“叶团长,俺们临县游击队,想加入新一团!跟着你们,有武器、有补给,能真正打鬼子!”
没过几天,费县游击队也来了——队长孙勇带着20名队员,还带来了他们缴获的1挺轻机枪。“俺们早就听说新一团厉害,这次来,一是想加入你们,二是想请你们帮忙修修这挺机枪,它老卡壳,打不了几发就哑火。”孙勇说着,把轻机枪递给兵工厂的工匠。
李师傅接过机枪,不到半天就修好了。孙勇带着队员,用修好的机枪打靶,子弹连发顺畅,精准度也高。“太好了!这机枪跟新的一样!”孙勇当场决定:“俺们费县游击队,全团加入新一团,以后跟着叶团长,一起打鬼子、保家乡!
短短半个月,周边县区的5支游击队(共80多人)陆续加入新一团。叶树秋召集团部干部开会,制定“整合计划”:“游击队的兄弟们抗日热情高,但装备差、训练少,咱们要统一编制、统一训练、统一补给,让他们尽快融入新一团。”
根据游击队的人数和战斗经验,将他们编入各营:
- 临县游击队编入一营,赵强任一营副连长,负责带领队员熟悉新一团的战术;
- 费县游击队编入二营,孙勇任二营副连长,协助韩峰管理部队;
- 其他三支游击队,分别编入三营和新兵连,由经验丰富的老兵带队,快速适应新一团的作战节奏。
叶树秋对游击队的队长们说:“咱们现在是一家人,不分‘游击队’和‘正规军’,只有‘抗日战友’!”
针对游击队缺乏系统训练的问题,新一团制定了“针对性训练计划”:
- 武器训练:由兵工厂的工匠教他们使用新武器——如何投掷手榴弹、如何保养修好的步枪、如何操作轻机枪;
- 战术训练:由各营营长带队,教他们“游击战”“阵地战”的战术,模拟“移动弹药库补给”悉“机动补给+火力压制”的协同作战模式;
- 体能训练:每天清晨进行长跑、爬山训练,增强体能,适应山区作战。
赵强带着临县游击队的队员,第一次使用新造的手榴弹,就精准命中了目标,他笑着说:“这手榴弹比俺们之前用的土炸弹好用多了,以后打鬼子,俺们再也不用怕弹药不够了!”
叶树秋下令,给游击队的队员们换上新装备:每人配备1支修好的步枪、2枚新造的手榴弹、1套棉衣;给每个小队配备1挺轻机枪、1000发子弹,由移动弹药库统一补给。
孙勇拿着新领的步枪,激动地说:“俺们游击队以前,几个人共用一支旧枪,现在每人都有新枪,还有弹药补给,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为了让游击队尽快融入新一团,叶树秋安排他们参与“清剿鬼子残余势力”的战斗——攻打驻费县周边的鬼子小据点。
战斗中,一营(含临县游击队)负责正面佯攻,二营(含费县游击队)负责侧翼突袭,移动弹药库跟在部队后方,随时补给弹药。赵强带着临县游击队的队员,用新造的手榴弹炸开了据点的大门;孙勇带着费县游击队的队员,用修好的轻机枪压制鬼子的火力,配合二营战士冲进据点。
不到一个小时,战斗就结束了——歼灭鬼子20人,缴获步枪15支、子弹2000发。一次在“机动补给+火力压制”的战术下作战,纷纷表示:“跟着新一团打仗,心里有底,打得过瘾!”
战斗结束后,赵强找到叶树秋,坚定地说:“叶团长,俺们没选错!跟着新一团,不仅能打鬼子,还能学到真本事,以后俺们一定好好打仗,不辜负你的信任!”
随着周边游击队的加入,新一团的兵力从原来的800多人,扩充到1000多人,装备也得到了极大提升——拥有移动弹药库2辆、迫击炮3门、轻机枪10挺、步枪800多支、手榴弹5000多枚,成为沂蒙山区实力最强的抗日队伍之一。
周边县区的百姓们,听说新一团能造武器、打胜仗,也纷纷报名参军。短短一个月,新一团又招收了150多名新兵,兵工厂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每天能生产300枚手榴弹、10发迫击炮炮弹,维修20支步枪。
叶树秋站在根据地的山头上,看着训练场上整齐的队伍、兵工厂里忙碌的工匠、移动弹药库穿梭的身影,对团部干部们说:“咱们的力量越来越强,不仅是因为有了好武器、好补给,更因为咱们团结了所有想抗日的力量!以后,咱们要继续扩大兵工厂、改造更多移动弹药库,吸引更多抗日队伍加入,把庞县根据地建成沂蒙山区的抗日核心!”
夕阳下,新一团的战士们(包括原游击队队员)一起训练、一起唱歌,移动弹药库的车轮在山路上留下深深的痕迹,兵工厂的熔炉火光映红了半边天——新一团,正以强大的军工实力和凝聚力,成为沂蒙山区抗日的“中流砥柱”,吸引着更多抗日力量,向着胜利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