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的狮山镇西山道,篝火的光在岩壁上跳动,映着水川一熊铁青的脸。刚收到松本岗树的电报 ——“祁县以西壕沟阻断,雷区密布,日损西十余,午时汇合无望”,这行字像烙铁一样烫在他眼底。旁边的伪军蜷缩在角落,抽泣声压得极低,而日军士兵握着枪的手也透着紧张 —— 原本指望与松本汇合后形成夹击,现在两路都困在山道里,成了八路军砧板上的肉。
“立刻给松本回电!” 水川一把抓过电报本,笔尖在纸上划过刺耳的声响,“让他抽调三十名精锐,组成突击小队,从祁县山道南侧的荒坡绕路,我这边也派同样兵力接应,明早卯时在落马坡下的破庙汇合!告诉他,再迟就等着被石岗旅团长军法处置!”
参谋刚要去发报,水川又猛地拽住他:“加上一句 —— 让他把伪军的粮食扣下,敢后退就饿肚子!咱们的人不能白白送死,得让这些汉奸打头阵!” 他心里清楚,松本的部队比自己多五百伪军,要是松本能逼伪军开路,或许还有一丝突围的可能。
可电报发出去半个时辰,松本的回电却让他心凉半截:“突击小队刚出发就遭冷枪,折损五人,荒坡也有雷区,无法绕行。伪军己开始逃兵,只能勉强守住营地,请求水川君先突围,再来支援!” 水川看着电报,气得把本子摔在地上:“废物!都成了缩头乌龟!”
他蹲在篝火旁,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军刀鞘 —— 石岗的严令还在耳边,松本又指望不上,自己手里的七百多日军只剩六百出头,伪军更是人心惶惶,再拖下去,不等八路军进攻,部队就先散了。
“把佐藤小队长叫来!” 水川突然起身,眼神里透着孤注一掷的狠劲。佐藤很快赶来,这个满脸横肉的日军小队长,是水川手下最能打的军官。“你带五十名精锐,配三挺轻机枪,明早寅时出发,从山道东侧的野猪岭突围,” 水川指着地图上的标记,“那里是八路军的薄弱点,之前侦察过,只有零星的哨兵。你们冲过去后,立刻占领山头,掩护主力前进!”
佐藤有些犹豫:“野猪岭坡度太陡,夜里行军容易摔下去,而且八路军说不定会有埋伏”“没那么多废话!” 水川打断他,拔出军刀抵在佐藤胸口,“要么突围成功,要么提着脑袋来见我!石岗旅团长的命令,你敢违抗?” 佐藤脸色一白,立刻立正:“哈伊!属下一定完成任务!”
安排完精锐突击,水川又把目光投向蜷缩的伪军。他让人把伪军头目叫到面前,手里把玩着一把手枪:“明早寅时,你们的人走在最前面,给佐藤小队开路。每走一里路,我就给你们发半斤粮食;要是敢后退,或者踩响地雷连累日军,” 他抬手对着旁边的一棵小树开了一枪,树皮飞溅,“这就是下场!”
伪军头目吓得腿发软,却只能点头:“是 是!太君放心,我们一定开路!” 可他转身回到伪军堆里,却悄悄跟几个相熟的伪军嘀咕:“等明天出发,咱们找机会跑,八路军比鬼子好说话,说不定还能留条活路!”
为了确保突围顺利,水川还派了十名侦察兵,分成两组,去探查野猪岭和周边山道的八路军部署。可第一组刚走出两里路,就传来两声枪响,剩下的三名侦察兵连滚带爬地跑回来:“太君!八路军在山道两侧的树上设了哨卡,还挂着铃铛,一靠近就响!”
水川的心又沉了沉 —— 八路军早有准备,连侦查都这么难,明天的突围怕是凶多吉少。他只能下令加强营地防御:让日军士兵在营地周围埋上简易地雷(从阵亡士兵身上搜来的手榴弹改装的),再让伪军轮流站岗,每小时换一次班,一旦发现动静就开枪示警。
可夜里的山道太安静了,安静得只剩下风声和伪军的咳嗽声。水川坐在帐篷里,根本睡不着,时不时就起身去营地外查看。有一次,风吹动树枝发出 “沙沙” 声,站岗的伪军以为是八路军来了,“砰” 地开了一枪,吓得整个营地的日军都跳起来,结果发现是虚惊一场。水川气得踹了那名伪军一脚:“再乱开枪,就把你扔进雷区!”
眼看天快亮了,水川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他让参谋拟了一封电报,发给石岗:“松本部遭重创,无法汇合。属下率部突围数次,均遭八路军伏击,日损百余,伪军逃兵过半。现被困狮山镇西山道,粮弹将尽,请求旅团长速派援军,否则恐全军覆没!”
为了让石岗相信,他还特意夸大了伤亡,把实际六十多人的伤亡说成 “百余”,又强调 “粮弹将尽”—— 其实还有三天的粮食和一半的弹药,只是想逼石岗派援军。可电报发出去后,石岗的回电却迟迟没来,水川站在帐篷外,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心里第一次有了绝望的感觉。
他不知道,此时的石岗正被周旅长的梯次阻击搞得焦头烂额,根本没心思管水川和松本;更不知道,八路军 381 旅的一个营,己经悄悄绕到了他的营地后侧,就等着他明天突围时,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天刚亮,佐藤的五十名精锐就背着机枪,小心翼翼地往野猪岭爬。伪军们则被日军用枪指着,慢吞吞地走在前面,每走一步都要先踢踢脚下的落叶,生怕踩响地雷。水川站在营地高处,握着望远镜,死死盯着野猪岭的方向 —— 他把所有希望都押在了这次突围上,却没看到,山道后侧的密林中,八路军战士的枪口己经对准了他的营地。
“轰隆!” 突然一声巨响,佐藤小队的方向传来地雷爆炸的声音,紧接着,枪声、惨叫声此起彼伏。水川的心脏猛地一缩,望远镜里,他看到佐藤的小队像被割麦子一样倒下,八路军的旗帜在野猪岭上举了起来。
“完了” 水川瘫坐在地上,军刀从手中滑落,他知道,自己的突围计划彻底失败了,等待他的,要么是被八路军俘虏,要么是被石岗军法处置 —— 无论哪种,都是死路一条。而那些还在往前走的伪军,听到爆炸声后,纷纷扔下手里的工具,朝着密林里跑,日军的枪声在身后响起,却再也拦不住逃跑的人流。
山道上,只剩下水川和少数日军士兵,面对着越来越近的八路军枪声,绝望地站在原地。他们的三路合围计划,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 在八路军的地形优势和战术打击下,再加上日军内部的矛盾与贪生怕死,所谓的 “精锐部队”,不过是困在山道里的困兽罢了。
水川一熊瘫坐在山道营地的岩石上,手里攥着拟好的求援电报草稿,指尖因用力而泛白。佐藤小队全军覆没的枪声还在耳边回响,伪军逃兵的身影刚消失在密林,营地后侧传来的八路军冲锋号声(虚晃一枪的威慑)更让他心胆俱裂。他清楚,仅凭现有力量,别说完成 “夹击 372 团” 的任务,能否活着撑到明天都是未知数。在给石岗平三郎的电报里,他必须精准切中 “石岗既怕损兵又怕问责” 的心理,提出既紧迫又看似可行的支援请求 ——
(水川在电报里写道:“属下现余皇军六百一十三人(实际六百出头,刻意报多显兵力尚在),伪军逃兵己达三百余,剩余伪军畏战不前,仅靠现有兵力无法突破八路军封锁。恳请旅团长速派一支至少两百人的应急突击小队(配轻机枪、掷弹筒),从狮山镇北侧的官道迂回至西山道,协助属下撕开突围缺口;另需派三十人督战队,严明军纪,震慑伪军逃兵,确保后续行动能按计划推进。”
这一请求的核心逻辑的是:既点明 “伪军靠不住” 的客观困境,又避免承认自身指挥失当 —— 将突围失败归咎于 “兵力不足” 而非 “战术失误”;同时提 “督战队”,暗合石岗 “重军纪、轻人情” 的作风,让石岗觉得水川仍在 “严格执行命令”,而非消极避战。水川甚至在草稿旁批注:“突击小队需由旅团首属精锐组成,官兵需熟悉山地作战,可携带绳索、登山镐,以便从野猪岭侧翼攀爬支援”,用具体细节增强请求的可行性,减少石岗的质疑。
他特意补充:“迫击炮需优先打击八路军哨卡所在的山头岩石掩体,重机枪可架设在山道制高点,掩护工兵作业;工兵班需携带‘扫雷索’(日军专用扫雷装备),效率远高于人工探雷,可在两时辰内清理出一条宽三米的安全通道”—— 既专业又具体的描述,既凸显自身对战场的 “清醒判断”,又暗示 “只要有重火力与工兵,就能突围”,让石岗觉得支援后能看到战果,而非白白浪费兵力。
尽管水川营地实际仍有三天粮食、半数弹药,但为放大困境、倒逼石岗支援,他在电报里刻意渲染:“属下粮弹即将告罄 —— 现有粮食仅够支撑一日(实际三日),子弹人均不足 20 发(实际人均 35 发),手榴弹仅剩 12 枚;伤员达 87 人(实际 63 人),缺乏绷带、碘酒等药品,重伤员无法转运,己出现感染恶化情况。恳请旅团长速派运输队,运送大米 20 石、压缩饼干 50 箱、三八式步枪子弹 1 万发、手榴弹 200 枚;另派一个医疗小队(携带担架、急救药品),协助转运伤员、救治伤兵,避免非战斗减员进一步扩大。”
他还在电报末尾加了一句:“粮弹可由狮山镇据点暂调,医疗小队可随突击小队一同出发,路途仅需两时辰,若延误,恐伤员尽数牺牲”—— 用 “牺牲” 等严重后果施压,戳中石岗 “怕部队失控、怕损失扩大” 的痛点,让其不敢忽视后勤支援。
面对松本岗树 “拒不配合、独自困守” 的情况,水川深知单靠自己无法与松本达成协同,只能请求石岗出面协调:“松本君部被困祁县山道,与属下间距不足十里,却拒不执行‘联合突围’计划,仅以‘伪军逃兵多’为由消极避战。恳请旅团长严令松本君,派至少三百人(日军为主),从祁县山道西侧发起佯攻,吸引八路军注意力;属下则趁机从西山道东侧突围,形成‘东西夹击’之势,若松本君仍拒不配合,恐两路部队均无法按时抵达汇合点,贻误旅团整体围剿计划。”
同时,针对自身侦查受挫的困境,他还请求情报支援:“属下侦察兵多次遭八路军伏击,无法获取西山道周边八路军兵力部署、哨卡位置、预备队动向等关键情报,导致突围计划屡屡落空。恳请旅团长调取旅团情报课掌握的青林镇以西八路军分布图,明确 381 旅主力位置、独立团哨卡密度,若能提供八路军通讯频率(便于监听),更可预判其下一步行动,大幅提升突围成功率。”
这份求援电报,水川改了三遍 —— 既不敢过分示弱(怕石岗骂他无能),又不能隐瞒危机(怕石岗不支援);既强调 “客观困难”(雷区、火力压制、松本不配合),又暗含 “只要支援到位就能破局” 的暗示。他清楚,石岗是 “筱肿一男的外甥”,最在乎 “围剿任务成败” 与 “部队损失颜面”,所以每个请求都紧扣 “完成任务” 与 “减少损失”,试图让石岗觉得:支援水川,不是 “救废物”,而是 “保大局”。
最终,电报发出时,水川特意让参谋在末尾加了一句:“若旅团长暂无兵力支援,恳请允许属下暂退狮山镇据点,待兵力集结后再图进攻,避免全军覆没、影响旅团围剿士气”—— 这是他留的 “后路”:若石岗不支援,至少能以 “保存有生力量” 为由,避免被军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