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小米未来蓝图(1 / 1)

所谓“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这话确实有它的道理。

许多关键决策,还真不适合在人多眼杂的场合讨论。

大会刚散,雷君便跟着陈天走进了他办公室。

“陈总,您找我?”雷君询问道。

“坐。”陈天言简意赅,指了指一旁的沙发。

待雷君坐下,他开门见山地问道:“你那个小米品牌,准备得怎么样了?”

雷君微微一怔,有些意外。

他原本以为,陈天即便口头支持,内心或许对他这个主打低端市场、靠性价比走量的新品牌并不十分看重。

毕竟,这位老板的视野和格局,一向放在更宏大的棋盘上。

“公司架构已经基本搭建完成,”雷君迅速收敛心神:“产品方面,我计划是效仿咱们e的成功路径,先推出一款p3来试水市场,打磨团队,打通供应链。”

陈天目光带着丝赞许:“思路是对的。

用一款门槛相对较低、市场认知度高的产品切入,既能控制风险,又能快速验证模式和凝聚初期用户。

你想做哪个价位的细分市场?”

雷君身体微倾,显然对此早有谋划:

“ep3主打设计和品牌调性,价格锚定在中高端。

我想让小米走一条完全不同的路,死磕极致性价比。

用最高的配置、最低的价格,几乎贴着成本卖,目标用户就是那些对价格敏感、又追求性能的年轻群体。

我们不追求单件利润,要的是规模和口碑,是抢占入口。”

陈天眼神里透出兴趣:“贴着成本卖?想法很激进,那你准备怎么盈利?做硬件不赚钱的话,故事就讲不下去,还不如做软件。”

“硬件本身,在规模上来后,通过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控制,可以争取微利。

“但我更看重的,”雷君顿了顿,语气加重:“是后续的生态。”

“硬件是入口,是抓手,真正有价值的是通过硬件聚集起庞大的用户群,未来可以做软件、做服务、甚至延伸至更多的设备。

卖硬件不是终点,而是和用户交朋友的开始。”

“交朋友…”陈天重复了一遍,嘴角露出丝意味深长的笑。

“这个说法有点意思,用成本价‘交朋友’,确实诚意十足,但你需要确保你的产品体验能真正配得上‘朋友’的期待,否则就是哗众取宠。”

“我明白。”雷君郑重回答:“第一款产品,我会亲自盯每一个细节,成本可以压缩,但品质和用户体验的底线绝不能破,关于产品定价…”

“我克制住了贪婪,我准备向消费者承诺,小米未来硬件综合毛利率不超过5,还望陈总批准。”

陈天大手一挥:“既然让你去做,我自然会支持你的一切决定。

但我需要看到小米面世后的市场占有率和用户口碑,你要定期直接向我汇报。”

雷君心中一震,陈天这话意味着小米项目获得了最高级别的关注和资源倾斜,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压力。

“明白,我不会让您失望。”

“对国内家电市场,你怎么看?”陈天话锋毫无征兆地一转,抛出了一个与先前讨论似乎全然无关的问题。

雷君闻言一怔,一时语塞。

他了解陈天,这位老板从不问无意义的问题。

此问背后必定有其深意。

雷君思维急速飞转,试图捕捉这一问背后隐藏的线头。

电光火石间,他猛然想起了年前那场针对陈天的舆论狙击战。

公司事后迅速查明了参与者。

对方几乎毫无遮掩,堪称“阳谋”,摆明了就是要表达对陈天打破行业常规的强烈不满。

那份名单堪称触目惊心:

消费电子领域的波导、爱国者、东信等老牌企业赫然在列。

令人心惊的是,连白色家电巨头海信、荣事达、九阳等企业也纷纷下场。

甚至包括产品线覆盖几乎所有大家电、小家电的行业绝对霸主海尔。

这些名字背后所代表的,是一个盘根错节、根基深厚的传统实体利益联盟。

他们联合起来的力量足以撼动一切。

年前那场风波,与其说是对陈天个人的攻击,不如说是一次毫不掩饰的集体警告。

警告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闯入者”,立刻停止破坏行业多年以来形成的潜规则。

然而,经过这段时间的共事,雷君早已摸清自家老板的脾性。

陈天绝不是一个肯吃亏的人。

他的谦逊低调,更多是留给自己人的一面。

面对竞争对手,他从不吝于展现雷霆手段。

创业初期的陈天素有“有仇必报”之名,只是随着事业越做越大,在国内已鲜有值得他亲自出手的对手。

近年来才逐渐收敛,韬光养晦。

手里无剑和有剑不用,终究是两回事。

或许是因为那些传统行业的巨头们在各自地盘称王已久,早已习惯了不把旁人放在眼里。

在他们看来,陈天纵然声名显赫,可资产大多建立在“虚无缥缈”的互联网产品之上。

又如何比得上他们这些门店遍布全国、雇员数以万计、政商关系盘根错节的实体巨头?

陈天,不过是一个根基虚浮的互联网“红人”。

而他们,才自诩为真正扎根实业、代表广大劳动就业与消费市场的中流砥柱。

你一个靠互联网起家的“外来者”,才刚踏进实体行业,就敢对我们指手画脚?

一会儿嫌工人工资低,一会儿强推加班费,过年居然还搞什么“年会”,给流水线员工发红包、发年终奖…

陈天所做的这一切,表面上看只是他企业的个体行为,钱是他自己出,似乎没有碍着任何人。

可事实上,在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之下,他这种“高福利”做法正在务工群体中持续发酵,悄然改变很多人的预期。

简而言之人心思变,而这“一变”,对那些早已习惯旧有规则的人来说,不啻于一场地震。

如果利润都分给了一线工人,企业家的利益谁来保障?

陈天能在实体领域如此“大方”,无非是因为背后有游戏等业务持续输血,这点福利他承担得起。

可普通实体企业没有这样的底气,挣的都是分分厘厘的“辛苦钱”。

陈天这种“滥发福利”的行为,在他们眼中,就是在砸大家的饭碗!

他所得罪的,几乎是整个传统实体阵营,这才有了年前的那次集体“讨伐”。

可惜的是,那些实体行业的老板们背后虽不乏高人指点,但在互联网的战场上,他们终究不是陈天的对手。

即便发动了突然袭击,甚至无需陈天亲自出手,那场来势汹汹的舆论危机,也早已被马画藤悄无声息地化解。

而现在看来,陈天并不打算就此作罢。

他显然已在谋划反击,并且,将是一次最强有力的回击。

应对互联网企业,陈天或许还会选择舆论攻势。

可面对这些根基深厚的实体巨头,最狠的反击方式,无疑是直接攻入其腹地。

抢占他们的市场,让他们的产品卖不出去,烂在仓库里。

想通这一节,雷君神情一凛,郑重地开口:“陈总,您是打算让小米进入小家电领域?”

陈天对雷君迅速的反应颇为满意,笑着点了点头:

“他们不是嫌我涨工资、发福利,砸了行业的饭碗么?这次,我就让他们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砸饭碗’。”

他脸上带笑,说出来的话却寒意凛冽:

“我要小米拿出真正的性价比、真正的产品力,产品性能要强,价格要低,低到彻底击穿这个行业的底线!”

“我们可以先从日常高频使用的品类练手,如台灯、打火机、插排、电池、签字笔然后是小家电,再往后,大家电也不是不能考虑。”

雷君听得心头一震。

他原本以为陈天只是计划推出一两款产品略作回应,出口恶气。

却没料到,对方野心远不止如此。

陈天一开口,目标竟直接指向了整个电器制造产业链,甚至连日用消费品都只算是“练手”的起点。

他忍不住劝道:“陈总,以我们目前的团队和资源,根本支撑不起这么多杂乱的产品线同步开发!就算现在开始招人也需要周期,这”

陈天却一摆手打断了他:“谁说要像他们那样建厂、研发、一条龙自己来做?”

雷君一时没反应过来:“不自己研发生产,那要怎么保证产品和性价比?”

陈天微微一笑,目光投向远处办公桌上的电脑:

“用互联网的思维,硬碰硬不是我们的打法,要换一种方式,掀他们的桌子。”

“互联网思维?”雷君仍在思索。

“我举个例子。”陈天笑着说:

“小米可以单独成立一家‘米家’生态链公司,通过投资或收购的方式,整合一批有产品技术积累、有供应链资源,但缺乏品牌和渠道的中小企业。”

“针对这些公司,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扶持。

小米介入运营,提供资金、注入资源、开放渠道,并整合供应链。

事实上,很多这类企业正陷入困境,它们单品销量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受制于成本难以打造产品生态。

即便有心做好产品,也缺乏降本增效的能力。

就拿排插来说,一些小品牌技术落后、销量有限,成本下不来,品质也比不上公牛这样的巨头。

价格不低、体验一般,它们又不是西贝,拿什么去竞争?

这些企业目前大多凭借本地市场和部分老用户勉强生存,但始终难以突破,只能勉强维持。”

“可一旦加入小米的体系,局面就完全不同。”陈天不自觉提高声音:

“我们可以通过集中采购大幅压低元器件价格,凭借规模争取更优的供应链账期。

销售端全面转向线上,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渠道成本。

甚至产品设计,我们也可以聘请顶尖团队重新打造,做到极简美观、用料扎实。

想象一下:一款设计出色、品质可靠、价格极具竞争力的排插,背后还有淘宝推流和橙天宣传资源支持。”

“这样的产品,会不会卖爆?”陈天稍微停顿了一下,给雷君消化的时间。

这番话如同拨开云雾,让雷君豁然开朗,内心也随之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振奋。

不说别的,按照陈天的描述,他自己都忍不住想立刻拥有这样一款产品。

若真能实现陈天所描述的模式,将会是一场对整个家电行业格局的颠覆。

此前他所设想的“性价比”,还停留在通过降低品质来换取低价的阶段,远未达到陈天所规划的系统性、生态化打法。

更令他兴奋的是,这种模式极具可复制性。

陈天仅仅以排插为例,但同样的逻辑完全可以延伸至灯泡、空调、冰箱乃至几乎所有工业制造领域。

小米只需收购、入股相关企业,并不需要亲自建厂、组建设计团队或背负沉重的生产压力。

它要做的,是定义产品、把控品质、整合渠道,并以互联网的方式重构用户认知。

雷军开始奋笔疾书,刚才陈天说的这些,给了他很多的思路,格局一下就被打开了。

一时之间,雷君脑海中思绪翻涌,原本模糊的战略碎片迅速碰撞、拼接,逐渐形成清晰而宏大的商业图景。

一幅属于小米的“性价比之王”生态蓝图,正在他眼前徐徐展开。

陈天接着问道:“明确了执行思路,再来说我们的打法,传统厂商有厂房、有产线、有技术积累,而我们有什么?”

雷君迅速回应:“我们拥有强大的软件和互联网研发能力,这是绝大多数传统厂商所不具备的核心优势。”

“虽然目前软件在家电领域的应用尚不深入,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绝对会在未来成为我们的杀手锏。”

“说得好,还有呢?”陈天鼓励他继续。

“我们还掌握着强大的线上营销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即便小米是一个新品牌,只要产品够硬,再配合我们的全网推广资源,打响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是单打独斗,小米背后,还有e成熟的电子产品经验、橙天的生态,以及淘宝的庞大流量支持。

这些都是我们独有的后盾。”

陈天微微点头,抛出下一个问题:“那么,我们该从哪些具体方向切入?”

如果利润都分给了一线工人,企业家的利益谁来保障?

陈天能在实体领域如此“大方”,无非是因为背后有游戏等业务持续输血,这点福利他承担得起。

可普通实体企业没有这样的底气,挣的都是分分厘厘的“辛苦钱”。

陈天这种“滥发福利”的行为,在他们眼中,就是在砸大家的饭碗!

他所得罪的,几乎是整个传统实体阵营,这才有了年前的那次集体“讨伐”。

可惜的是,那些实体行业的老板们背后虽不乏高人指点,但在互联网的战场上,他们终究不是陈天的对手。

即便发动了突然袭击,甚至无需陈天亲自出手,那场来势汹汹的舆论危机,也早已被马画藤悄无声息地化解。

而现在看来,陈天并不打算就此作罢。

他显然已在谋划反击,并且,将是一次最强有力的回击。

应对互联网企业,陈天或许还会选择舆论攻势。

可面对这些根基深厚的实体巨头,最狠的反击方式,无疑是直接攻入其腹地。

抢占他们的市场,让他们的产品卖不出去,烂在仓库里。

想通这一节,雷君神情一凛,郑重地开口:“陈总,您是打算让小米进入小家电领域?”

陈天对雷君迅速的反应颇为满意,笑着点了点头:

“他们不是嫌我涨工资、发福利,砸了行业的饭碗么?这次,我就让他们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砸饭碗’。”

他脸上带笑,说出来的话却寒意凛冽:

“我要小米拿出真正的性价比、真正的产品力,产品性能要强,价格要低,低到彻底击穿这个行业的底线!”

“我们可以先从日常高频使用的品类练手,如台灯、打火机、插排、电池、签字笔然后是小家电,再往后,大家电也不是不能考虑。”

雷君听得心头一震。

他原本以为陈天只是计划推出一两款产品略作回应,出口恶气。

却没料到,对方野心远不止如此。

陈天一开口,目标竟直接指向了整个电器制造产业链,甚至连日用消费品都只算是“练手”的起点。

他忍不住劝道:“陈总,以我们目前的团队和资源,根本支撑不起这么多杂乱的产品线同步开发!就算现在开始招人也需要周期,这”

陈天却一摆手打断了他:“谁说要像他们那样建厂、研发、一条龙自己来做?”

雷君一时没反应过来:“不自己研发生产,那要怎么保证产品和性价比?”

陈天微微一笑,目光投向远处办公桌上的电脑:

“用互联网的思维,硬碰硬不是我们的打法,要换一种方式,掀他们的桌子。”

“互联网思维?”雷君仍在思索。

“我举个例子。”陈天笑着说:

“小米可以单独成立一家‘米家’生态链公司,通过投资或收购的方式,整合一批有产品技术积累、有供应链资源,但缺乏品牌和渠道的中小企业。”

“针对这些公司,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扶持。

小米介入运营,提供资金、注入资源、开放渠道,并整合供应链。

事实上,很多这类企业正陷入困境,它们单品销量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受制于成本难以打造产品生态。

即便有心做好产品,也缺乏降本增效的能力。

就拿排插来说,一些小品牌技术落后、销量有限,成本下不来,品质也比不上公牛这样的巨头。

价格不低、体验一般,它们又不是西贝,拿什么去竞争?

这些企业目前大多凭借本地市场和部分老用户勉强生存,但始终难以突破,只能勉强维持。”

“可一旦加入小米的体系,局面就完全不同。”陈天不自觉提高声音:

“我们可以通过集中采购大幅压低元器件价格,凭借规模争取更优的供应链账期。

销售端全面转向线上,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渠道成本。

甚至产品设计,我们也可以聘请顶尖团队重新打造,做到极简美观、用料扎实。

想象一下:一款设计出色、品质可靠、价格极具竞争力的排插,背后还有淘宝推流和橙天宣传资源支持。”

“这样的产品,会不会卖爆?”陈天稍微停顿了一下,给雷君消化的时间。

这番话如同拨开云雾,让雷君豁然开朗,内心也随之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振奋。

不说别的,按照陈天的描述,他自己都忍不住想立刻拥有这样一款产品。

若真能实现陈天所描述的模式,将会是一场对整个家电行业格局的颠覆。

此前他所设想的“性价比”,还停留在通过降低品质来换取低价的阶段,远未达到陈天所规划的系统性、生态化打法。

更令他兴奋的是,这种模式极具可复制性。

陈天仅仅以排插为例,但同样的逻辑完全可以延伸至灯泡、空调、冰箱乃至几乎所有工业制造领域。

小米只需收购、入股相关企业,并不需要亲自建厂、组建设计团队或背负沉重的生产压力。

它要做的,是定义产品、把控品质、整合渠道,并以互联网的方式重构用户认知。

雷军开始奋笔疾书,刚才陈天说的这些,给了他很多的思路,格局一下就被打开了。

一时之间,雷君脑海中思绪翻涌,原本模糊的战略碎片迅速碰撞、拼接,逐渐形成清晰而宏大的商业图景。

一幅属于小米的“性价比之王”生态蓝图,正在他眼前徐徐展开。

陈天接着问道:“明确了执行思路,再来说我们的打法,传统厂商有厂房、有产线、有技术积累,而我们有什么?”

雷君迅速回应:“我们拥有强大的软件和互联网研发能力,这是绝大多数传统厂商所不具备的核心优势。”

“虽然目前软件在家电领域的应用尚不深入,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绝对会在未来成为我们的杀手锏。”

“说得好,还有呢?”陈天鼓励他继续。

“我们还掌握着强大的线上营销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即便小米是一个新品牌,只要产品够硬,再配合我们的全网推广资源,打响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是单打独斗,小米背后,还有e成熟的电子产品经验、橙天的生态,以及淘宝的庞大流量支持。

这些都是我们独有的后盾。”

陈天微微点头,抛出下一个问题:“那么,我们该从哪些具体方向切入?”

如果利润都分给了一线工人,企业家的利益谁来保障?

陈天能在实体领域如此“大方”,无非是因为背后有游戏等业务持续输血,这点福利他承担得起。

可普通实体企业没有这样的底气,挣的都是分分厘厘的“辛苦钱”。

陈天这种“滥发福利”的行为,在他们眼中,就是在砸大家的饭碗!

他所得罪的,几乎是整个传统实体阵营,这才有了年前的那次集体“讨伐”。

可惜的是,那些实体行业的老板们背后虽不乏高人指点,但在互联网的战场上,他们终究不是陈天的对手。

即便发动了突然袭击,甚至无需陈天亲自出手,那场来势汹汹的舆论危机,也早已被马画藤悄无声息地化解。

而现在看来,陈天并不打算就此作罢。

他显然已在谋划反击,并且,将是一次最强有力的回击。

应对互联网企业,陈天或许还会选择舆论攻势。

可面对这些根基深厚的实体巨头,最狠的反击方式,无疑是直接攻入其腹地。

抢占他们的市场,让他们的产品卖不出去,烂在仓库里。

想通这一节,雷君神情一凛,郑重地开口:“陈总,您是打算让小米进入小家电领域?”

陈天对雷君迅速的反应颇为满意,笑着点了点头:

“他们不是嫌我涨工资、发福利,砸了行业的饭碗么?这次,我就让他们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砸饭碗’。”

他脸上带笑,说出来的话却寒意凛冽:

“我要小米拿出真正的性价比、真正的产品力,产品性能要强,价格要低,低到彻底击穿这个行业的底线!”

“我们可以先从日常高频使用的品类练手,如台灯、打火机、插排、电池、签字笔然后是小家电,再往后,大家电也不是不能考虑。”

雷君听得心头一震。

他原本以为陈天只是计划推出一两款产品略作回应,出口恶气。

却没料到,对方野心远不止如此。

陈天一开口,目标竟直接指向了整个电器制造产业链,甚至连日用消费品都只算是“练手”的起点。

他忍不住劝道:“陈总,以我们目前的团队和资源,根本支撑不起这么多杂乱的产品线同步开发!就算现在开始招人也需要周期,这”

陈天却一摆手打断了他:“谁说要像他们那样建厂、研发、一条龙自己来做?”

雷君一时没反应过来:“不自己研发生产,那要怎么保证产品和性价比?”

陈天微微一笑,目光投向远处办公桌上的电脑:

“用互联网的思维,硬碰硬不是我们的打法,要换一种方式,掀他们的桌子。”

“互联网思维?”雷君仍在思索。

“我举个例子。”陈天笑着说:

“小米可以单独成立一家‘米家’生态链公司,通过投资或收购的方式,整合一批有产品技术积累、有供应链资源,但缺乏品牌和渠道的中小企业。”

“针对这些公司,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扶持。

小米介入运营,提供资金、注入资源、开放渠道,并整合供应链。

事实上,很多这类企业正陷入困境,它们单品销量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受制于成本难以打造产品生态。

即便有心做好产品,也缺乏降本增效的能力。

就拿排插来说,一些小品牌技术落后、销量有限,成本下不来,品质也比不上公牛这样的巨头。

价格不低、体验一般,它们又不是西贝,拿什么去竞争?

这些企业目前大多凭借本地市场和部分老用户勉强生存,但始终难以突破,只能勉强维持。”

“可一旦加入小米的体系,局面就完全不同。”陈天不自觉提高声音:

“我们可以通过集中采购大幅压低元器件价格,凭借规模争取更优的供应链账期。

销售端全面转向线上,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渠道成本。

甚至产品设计,我们也可以聘请顶尖团队重新打造,做到极简美观、用料扎实。

想象一下:一款设计出色、品质可靠、价格极具竞争力的排插,背后还有淘宝推流和橙天宣传资源支持。”

“这样的产品,会不会卖爆?”陈天稍微停顿了一下,给雷君消化的时间。

这番话如同拨开云雾,让雷君豁然开朗,内心也随之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振奋。

不说别的,按照陈天的描述,他自己都忍不住想立刻拥有这样一款产品。

若真能实现陈天所描述的模式,将会是一场对整个家电行业格局的颠覆。

此前他所设想的“性价比”,还停留在通过降低品质来换取低价的阶段,远未达到陈天所规划的系统性、生态化打法。

更令他兴奋的是,这种模式极具可复制性。

陈天仅仅以排插为例,但同样的逻辑完全可以延伸至灯泡、空调、冰箱乃至几乎所有工业制造领域。

小米只需收购、入股相关企业,并不需要亲自建厂、组建设计团队或背负沉重的生产压力。

它要做的,是定义产品、把控品质、整合渠道,并以互联网的方式重构用户认知。

雷军开始奋笔疾书,刚才陈天说的这些,给了他很多的思路,格局一下就被打开了。

一时之间,雷君脑海中思绪翻涌,原本模糊的战略碎片迅速碰撞、拼接,逐渐形成清晰而宏大的商业图景。

一幅属于小米的“性价比之王”生态蓝图,正在他眼前徐徐展开。

陈天接着问道:“明确了执行思路,再来说我们的打法,传统厂商有厂房、有产线、有技术积累,而我们有什么?”

雷君迅速回应:“我们拥有强大的软件和互联网研发能力,这是绝大多数传统厂商所不具备的核心优势。”

“虽然目前软件在家电领域的应用尚不深入,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绝对会在未来成为我们的杀手锏。”

“说得好,还有呢?”陈天鼓励他继续。

“我们还掌握着强大的线上营销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即便小米是一个新品牌,只要产品够硬,再配合我们的全网推广资源,打响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是单打独斗,小米背后,还有e成熟的电子产品经验、橙天的生态,以及淘宝的庞大流量支持。

这些都是我们独有的后盾。”

陈天微微点头,抛出下一个问题:“那么,我们该从哪些具体方向切入?”

如果利润都分给了一线工人,企业家的利益谁来保障?

陈天能在实体领域如此“大方”,无非是因为背后有游戏等业务持续输血,这点福利他承担得起。

可普通实体企业没有这样的底气,挣的都是分分厘厘的“辛苦钱”。

陈天这种“滥发福利”的行为,在他们眼中,就是在砸大家的饭碗!

他所得罪的,几乎是整个传统实体阵营,这才有了年前的那次集体“讨伐”。

可惜的是,那些实体行业的老板们背后虽不乏高人指点,但在互联网的战场上,他们终究不是陈天的对手。

即便发动了突然袭击,甚至无需陈天亲自出手,那场来势汹汹的舆论危机,也早已被马画藤悄无声息地化解。

而现在看来,陈天并不打算就此作罢。

他显然已在谋划反击,并且,将是一次最强有力的回击。

应对互联网企业,陈天或许还会选择舆论攻势。

可面对这些根基深厚的实体巨头,最狠的反击方式,无疑是直接攻入其腹地。

抢占他们的市场,让他们的产品卖不出去,烂在仓库里。

想通这一节,雷君神情一凛,郑重地开口:“陈总,您是打算让小米进入小家电领域?”

陈天对雷君迅速的反应颇为满意,笑着点了点头:

“他们不是嫌我涨工资、发福利,砸了行业的饭碗么?这次,我就让他们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砸饭碗’。”

他脸上带笑,说出来的话却寒意凛冽:

“我要小米拿出真正的性价比、真正的产品力,产品性能要强,价格要低,低到彻底击穿这个行业的底线!”

“我们可以先从日常高频使用的品类练手,如台灯、打火机、插排、电池、签字笔然后是小家电,再往后,大家电也不是不能考虑。”

雷君听得心头一震。

他原本以为陈天只是计划推出一两款产品略作回应,出口恶气。

却没料到,对方野心远不止如此。

陈天一开口,目标竟直接指向了整个电器制造产业链,甚至连日用消费品都只算是“练手”的起点。

他忍不住劝道:“陈总,以我们目前的团队和资源,根本支撑不起这么多杂乱的产品线同步开发!就算现在开始招人也需要周期,这”

陈天却一摆手打断了他:“谁说要像他们那样建厂、研发、一条龙自己来做?”

雷君一时没反应过来:“不自己研发生产,那要怎么保证产品和性价比?”

陈天微微一笑,目光投向远处办公桌上的电脑:

“用互联网的思维,硬碰硬不是我们的打法,要换一种方式,掀他们的桌子。”

“互联网思维?”雷君仍在思索。

“我举个例子。”陈天笑着说:

“小米可以单独成立一家‘米家’生态链公司,通过投资或收购的方式,整合一批有产品技术积累、有供应链资源,但缺乏品牌和渠道的中小企业。”

“针对这些公司,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扶持。

小米介入运营,提供资金、注入资源、开放渠道,并整合供应链。

事实上,很多这类企业正陷入困境,它们单品销量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受制于成本难以打造产品生态。

即便有心做好产品,也缺乏降本增效的能力。

就拿排插来说,一些小品牌技术落后、销量有限,成本下不来,品质也比不上公牛这样的巨头。

价格不低、体验一般,它们又不是西贝,拿什么去竞争?

这些企业目前大多凭借本地市场和部分老用户勉强生存,但始终难以突破,只能勉强维持。”

“可一旦加入小米的体系,局面就完全不同。”陈天不自觉提高声音:

“我们可以通过集中采购大幅压低元器件价格,凭借规模争取更优的供应链账期。

销售端全面转向线上,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渠道成本。

甚至产品设计,我们也可以聘请顶尖团队重新打造,做到极简美观、用料扎实。

想象一下:一款设计出色、品质可靠、价格极具竞争力的排插,背后还有淘宝推流和橙天宣传资源支持。”

“这样的产品,会不会卖爆?”陈天稍微停顿了一下,给雷君消化的时间。

这番话如同拨开云雾,让雷君豁然开朗,内心也随之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振奋。

不说别的,按照陈天的描述,他自己都忍不住想立刻拥有这样一款产品。

若真能实现陈天所描述的模式,将会是一场对整个家电行业格局的颠覆。

此前他所设想的“性价比”,还停留在通过降低品质来换取低价的阶段,远未达到陈天所规划的系统性、生态化打法。

更令他兴奋的是,这种模式极具可复制性。

陈天仅仅以排插为例,但同样的逻辑完全可以延伸至灯泡、空调、冰箱乃至几乎所有工业制造领域。

小米只需收购、入股相关企业,并不需要亲自建厂、组建设计团队或背负沉重的生产压力。

它要做的,是定义产品、把控品质、整合渠道,并以互联网的方式重构用户认知。

雷军开始奋笔疾书,刚才陈天说的这些,给了他很多的思路,格局一下就被打开了。

一时之间,雷君脑海中思绪翻涌,原本模糊的战略碎片迅速碰撞、拼接,逐渐形成清晰而宏大的商业图景。

一幅属于小米的“性价比之王”生态蓝图,正在他眼前徐徐展开。

陈天接着问道:“明确了执行思路,再来说我们的打法,传统厂商有厂房、有产线、有技术积累,而我们有什么?”

雷君迅速回应:“我们拥有强大的软件和互联网研发能力,这是绝大多数传统厂商所不具备的核心优势。”

“虽然目前软件在家电领域的应用尚不深入,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绝对会在未来成为我们的杀手锏。”

“说得好,还有呢?”陈天鼓励他继续。

“我们还掌握着强大的线上营销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即便小米是一个新品牌,只要产品够硬,再配合我们的全网推广资源,打响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是单打独斗,小米背后,还有e成熟的电子产品经验、橙天的生态,以及淘宝的庞大流量支持。

这些都是我们独有的后盾。”

陈天微微点头,抛出下一个问题:“那么,我们该从哪些具体方向切入?”

如果利润都分给了一线工人,企业家的利益谁来保障?

陈天能在实体领域如此“大方”,无非是因为背后有游戏等业务持续输血,这点福利他承担得起。

可普通实体企业没有这样的底气,挣的都是分分厘厘的“辛苦钱”。

陈天这种“滥发福利”的行为,在他们眼中,就是在砸大家的饭碗!

他所得罪的,几乎是整个传统实体阵营,这才有了年前的那次集体“讨伐”。

可惜的是,那些实体行业的老板们背后虽不乏高人指点,但在互联网的战场上,他们终究不是陈天的对手。

即便发动了突然袭击,甚至无需陈天亲自出手,那场来势汹汹的舆论危机,也早已被马画藤悄无声息地化解。

而现在看来,陈天并不打算就此作罢。

他显然已在谋划反击,并且,将是一次最强有力的回击。

应对互联网企业,陈天或许还会选择舆论攻势。

可面对这些根基深厚的实体巨头,最狠的反击方式,无疑是直接攻入其腹地。

抢占他们的市场,让他们的产品卖不出去,烂在仓库里。

想通这一节,雷君神情一凛,郑重地开口:“陈总,您是打算让小米进入小家电领域?”

陈天对雷君迅速的反应颇为满意,笑着点了点头:

“他们不是嫌我涨工资、发福利,砸了行业的饭碗么?这次,我就让他们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砸饭碗’。”

他脸上带笑,说出来的话却寒意凛冽:

“我要小米拿出真正的性价比、真正的产品力,产品性能要强,价格要低,低到彻底击穿这个行业的底线!”

“我们可以先从日常高频使用的品类练手,如台灯、打火机、插排、电池、签字笔然后是小家电,再往后,大家电也不是不能考虑。”

雷君听得心头一震。

他原本以为陈天只是计划推出一两款产品略作回应,出口恶气。

却没料到,对方野心远不止如此。

陈天一开口,目标竟直接指向了整个电器制造产业链,甚至连日用消费品都只算是“练手”的起点。

他忍不住劝道:“陈总,以我们目前的团队和资源,根本支撑不起这么多杂乱的产品线同步开发!就算现在开始招人也需要周期,这”

陈天却一摆手打断了他:“谁说要像他们那样建厂、研发、一条龙自己来做?”

雷君一时没反应过来:“不自己研发生产,那要怎么保证产品和性价比?”

陈天微微一笑,目光投向远处办公桌上的电脑:

“用互联网的思维,硬碰硬不是我们的打法,要换一种方式,掀他们的桌子。”

“互联网思维?”雷君仍在思索。

“我举个例子。”陈天笑着说:

“小米可以单独成立一家‘米家’生态链公司,通过投资或收购的方式,整合一批有产品技术积累、有供应链资源,但缺乏品牌和渠道的中小企业。”

“针对这些公司,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扶持。

小米介入运营,提供资金、注入资源、开放渠道,并整合供应链。

事实上,很多这类企业正陷入困境,它们单品销量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受制于成本难以打造产品生态。

即便有心做好产品,也缺乏降本增效的能力。

就拿排插来说,一些小品牌技术落后、销量有限,成本下不来,品质也比不上公牛这样的巨头。

价格不低、体验一般,它们又不是西贝,拿什么去竞争?

这些企业目前大多凭借本地市场和部分老用户勉强生存,但始终难以突破,只能勉强维持。”

“可一旦加入小米的体系,局面就完全不同。”陈天不自觉提高声音:

“我们可以通过集中采购大幅压低元器件价格,凭借规模争取更优的供应链账期。

销售端全面转向线上,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渠道成本。

甚至产品设计,我们也可以聘请顶尖团队重新打造,做到极简美观、用料扎实。

想象一下:一款设计出色、品质可靠、价格极具竞争力的排插,背后还有淘宝推流和橙天宣传资源支持。”

“这样的产品,会不会卖爆?”陈天稍微停顿了一下,给雷君消化的时间。

这番话如同拨开云雾,让雷君豁然开朗,内心也随之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振奋。

不说别的,按照陈天的描述,他自己都忍不住想立刻拥有这样一款产品。

若真能实现陈天所描述的模式,将会是一场对整个家电行业格局的颠覆。

此前他所设想的“性价比”,还停留在通过降低品质来换取低价的阶段,远未达到陈天所规划的系统性、生态化打法。

更令他兴奋的是,这种模式极具可复制性。

陈天仅仅以排插为例,但同样的逻辑完全可以延伸至灯泡、空调、冰箱乃至几乎所有工业制造领域。

小米只需收购、入股相关企业,并不需要亲自建厂、组建设计团队或背负沉重的生产压力。

它要做的,是定义产品、把控品质、整合渠道,并以互联网的方式重构用户认知。

雷军开始奋笔疾书,刚才陈天说的这些,给了他很多的思路,格局一下就被打开了。

一时之间,雷君脑海中思绪翻涌,原本模糊的战略碎片迅速碰撞、拼接,逐渐形成清晰而宏大的商业图景。

一幅属于小米的“性价比之王”生态蓝图,正在他眼前徐徐展开。

陈天接着问道:“明确了执行思路,再来说我们的打法,传统厂商有厂房、有产线、有技术积累,而我们有什么?”

雷君迅速回应:“我们拥有强大的软件和互联网研发能力,这是绝大多数传统厂商所不具备的核心优势。”

“虽然目前软件在家电领域的应用尚不深入,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绝对会在未来成为我们的杀手锏。”

“说得好,还有呢?”陈天鼓励他继续。

“我们还掌握着强大的线上营销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即便小米是一个新品牌,只要产品够硬,再配合我们的全网推广资源,打响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是单打独斗,小米背后,还有e成熟的电子产品经验、橙天的生态,以及淘宝的庞大流量支持。

这些都是我们独有的后盾。”

陈天微微点头,抛出下一个问题:“那么,我们该从哪些具体方向切入?”

如果利润都分给了一线工人,企业家的利益谁来保障?

陈天能在实体领域如此“大方”,无非是因为背后有游戏等业务持续输血,这点福利他承担得起。

可普通实体企业没有这样的底气,挣的都是分分厘厘的“辛苦钱”。

陈天这种“滥发福利”的行为,在他们眼中,就是在砸大家的饭碗!

他所得罪的,几乎是整个传统实体阵营,这才有了年前的那次集体“讨伐”。

可惜的是,那些实体行业的老板们背后虽不乏高人指点,但在互联网的战场上,他们终究不是陈天的对手。

即便发动了突然袭击,甚至无需陈天亲自出手,那场来势汹汹的舆论危机,也早已被马画藤悄无声息地化解。

而现在看来,陈天并不打算就此作罢。

他显然已在谋划反击,并且,将是一次最强有力的回击。

应对互联网企业,陈天或许还会选择舆论攻势。

可面对这些根基深厚的实体巨头,最狠的反击方式,无疑是直接攻入其腹地。

抢占他们的市场,让他们的产品卖不出去,烂在仓库里。

想通这一节,雷君神情一凛,郑重地开口:“陈总,您是打算让小米进入小家电领域?”

陈天对雷君迅速的反应颇为满意,笑着点了点头:

“他们不是嫌我涨工资、发福利,砸了行业的饭碗么?这次,我就让他们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砸饭碗’。”

他脸上带笑,说出来的话却寒意凛冽:

“我要小米拿出真正的性价比、真正的产品力,产品性能要强,价格要低,低到彻底击穿这个行业的底线!”

“我们可以先从日常高频使用的品类练手,如台灯、打火机、插排、电池、签字笔然后是小家电,再往后,大家电也不是不能考虑。”

雷君听得心头一震。

他原本以为陈天只是计划推出一两款产品略作回应,出口恶气。

却没料到,对方野心远不止如此。

陈天一开口,目标竟直接指向了整个电器制造产业链,甚至连日用消费品都只算是“练手”的起点。

他忍不住劝道:“陈总,以我们目前的团队和资源,根本支撑不起这么多杂乱的产品线同步开发!就算现在开始招人也需要周期,这”

陈天却一摆手打断了他:“谁说要像他们那样建厂、研发、一条龙自己来做?”

雷君一时没反应过来:“不自己研发生产,那要怎么保证产品和性价比?”

陈天微微一笑,目光投向远处办公桌上的电脑:

“用互联网的思维,硬碰硬不是我们的打法,要换一种方式,掀他们的桌子。”

“互联网思维?”雷君仍在思索。

“我举个例子。”陈天笑着说:

“小米可以单独成立一家‘米家’生态链公司,通过投资或收购的方式,整合一批有产品技术积累、有供应链资源,但缺乏品牌和渠道的中小企业。”

“针对这些公司,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扶持。

小米介入运营,提供资金、注入资源、开放渠道,并整合供应链。

事实上,很多这类企业正陷入困境,它们单品销量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受制于成本难以打造产品生态。

即便有心做好产品,也缺乏降本增效的能力。

就拿排插来说,一些小品牌技术落后、销量有限,成本下不来,品质也比不上公牛这样的巨头。

价格不低、体验一般,它们又不是西贝,拿什么去竞争?

这些企业目前大多凭借本地市场和部分老用户勉强生存,但始终难以突破,只能勉强维持。”

“可一旦加入小米的体系,局面就完全不同。”陈天不自觉提高声音:

“我们可以通过集中采购大幅压低元器件价格,凭借规模争取更优的供应链账期。

销售端全面转向线上,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渠道成本。

甚至产品设计,我们也可以聘请顶尖团队重新打造,做到极简美观、用料扎实。

想象一下:一款设计出色、品质可靠、价格极具竞争力的排插,背后还有淘宝推流和橙天宣传资源支持。”

“这样的产品,会不会卖爆?”陈天稍微停顿了一下,给雷君消化的时间。

这番话如同拨开云雾,让雷君豁然开朗,内心也随之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振奋。

不说别的,按照陈天的描述,他自己都忍不住想立刻拥有这样一款产品。

若真能实现陈天所描述的模式,将会是一场对整个家电行业格局的颠覆。

此前他所设想的“性价比”,还停留在通过降低品质来换取低价的阶段,远未达到陈天所规划的系统性、生态化打法。

更令他兴奋的是,这种模式极具可复制性。

陈天仅仅以排插为例,但同样的逻辑完全可以延伸至灯泡、空调、冰箱乃至几乎所有工业制造领域。

小米只需收购、入股相关企业,并不需要亲自建厂、组建设计团队或背负沉重的生产压力。

它要做的,是定义产品、把控品质、整合渠道,并以互联网的方式重构用户认知。

雷军开始奋笔疾书,刚才陈天说的这些,给了他很多的思路,格局一下就被打开了。

一时之间,雷君脑海中思绪翻涌,原本模糊的战略碎片迅速碰撞、拼接,逐渐形成清晰而宏大的商业图景。

一幅属于小米的“性价比之王”生态蓝图,正在他眼前徐徐展开。

陈天接着问道:“明确了执行思路,再来说我们的打法,传统厂商有厂房、有产线、有技术积累,而我们有什么?”

雷君迅速回应:“我们拥有强大的软件和互联网研发能力,这是绝大多数传统厂商所不具备的核心优势。”

“虽然目前软件在家电领域的应用尚不深入,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绝对会在未来成为我们的杀手锏。”

“说得好,还有呢?”陈天鼓励他继续。

“我们还掌握着强大的线上营销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即便小米是一个新品牌,只要产品够硬,再配合我们的全网推广资源,打响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是单打独斗,小米背后,还有e成熟的电子产品经验、橙天的生态,以及淘宝的庞大流量支持。

这些都是我们独有的后盾。”

陈天微微点头,抛出下一个问题:“那么,我们该从哪些具体方向切入?”

如果利润都分给了一线工人,企业家的利益谁来保障?

陈天能在实体领域如此“大方”,无非是因为背后有游戏等业务持续输血,这点福利他承担得起。

可普通实体企业没有这样的底气,挣的都是分分厘厘的“辛苦钱”。

陈天这种“滥发福利”的行为,在他们眼中,就是在砸大家的饭碗!

他所得罪的,几乎是整个传统实体阵营,这才有了年前的那次集体“讨伐”。

可惜的是,那些实体行业的老板们背后虽不乏高人指点,但在互联网的战场上,他们终究不是陈天的对手。

即便发动了突然袭击,甚至无需陈天亲自出手,那场来势汹汹的舆论危机,也早已被马画藤悄无声息地化解。

而现在看来,陈天并不打算就此作罢。

他显然已在谋划反击,并且,将是一次最强有力的回击。

应对互联网企业,陈天或许还会选择舆论攻势。

可面对这些根基深厚的实体巨头,最狠的反击方式,无疑是直接攻入其腹地。

抢占他们的市场,让他们的产品卖不出去,烂在仓库里。

想通这一节,雷君神情一凛,郑重地开口:“陈总,您是打算让小米进入小家电领域?”

陈天对雷君迅速的反应颇为满意,笑着点了点头:

“他们不是嫌我涨工资、发福利,砸了行业的饭碗么?这次,我就让他们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砸饭碗’。”

他脸上带笑,说出来的话却寒意凛冽:

“我要小米拿出真正的性价比、真正的产品力,产品性能要强,价格要低,低到彻底击穿这个行业的底线!”

“我们可以先从日常高频使用的品类练手,如台灯、打火机、插排、电池、签字笔然后是小家电,再往后,大家电也不是不能考虑。”

雷君听得心头一震。

他原本以为陈天只是计划推出一两款产品略作回应,出口恶气。

却没料到,对方野心远不止如此。

陈天一开口,目标竟直接指向了整个电器制造产业链,甚至连日用消费品都只算是“练手”的起点。

他忍不住劝道:“陈总,以我们目前的团队和资源,根本支撑不起这么多杂乱的产品线同步开发!就算现在开始招人也需要周期,这”

陈天却一摆手打断了他:“谁说要像他们那样建厂、研发、一条龙自己来做?”

雷君一时没反应过来:“不自己研发生产,那要怎么保证产品和性价比?”

陈天微微一笑,目光投向远处办公桌上的电脑:

“用互联网的思维,硬碰硬不是我们的打法,要换一种方式,掀他们的桌子。”

“互联网思维?”雷君仍在思索。

“我举个例子。”陈天笑着说:

“小米可以单独成立一家‘米家’生态链公司,通过投资或收购的方式,整合一批有产品技术积累、有供应链资源,但缺乏品牌和渠道的中小企业。”

“针对这些公司,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扶持。

小米介入运营,提供资金、注入资源、开放渠道,并整合供应链。

事实上,很多这类企业正陷入困境,它们单品销量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受制于成本难以打造产品生态。

即便有心做好产品,也缺乏降本增效的能力。

就拿排插来说,一些小品牌技术落后、销量有限,成本下不来,品质也比不上公牛这样的巨头。

价格不低、体验一般,它们又不是西贝,拿什么去竞争?

这些企业目前大多凭借本地市场和部分老用户勉强生存,但始终难以突破,只能勉强维持。”

“可一旦加入小米的体系,局面就完全不同。”陈天不自觉提高声音:

“我们可以通过集中采购大幅压低元器件价格,凭借规模争取更优的供应链账期。

销售端全面转向线上,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渠道成本。

甚至产品设计,我们也可以聘请顶尖团队重新打造,做到极简美观、用料扎实。

想象一下:一款设计出色、品质可靠、价格极具竞争力的排插,背后还有淘宝推流和橙天宣传资源支持。”

“这样的产品,会不会卖爆?”陈天稍微停顿了一下,给雷君消化的时间。

这番话如同拨开云雾,让雷君豁然开朗,内心也随之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振奋。

不说别的,按照陈天的描述,他自己都忍不住想立刻拥有这样一款产品。

若真能实现陈天所描述的模式,将会是一场对整个家电行业格局的颠覆。

此前他所设想的“性价比”,还停留在通过降低品质来换取低价的阶段,远未达到陈天所规划的系统性、生态化打法。

更令他兴奋的是,这种模式极具可复制性。

陈天仅仅以排插为例,但同样的逻辑完全可以延伸至灯泡、空调、冰箱乃至几乎所有工业制造领域。

小米只需收购、入股相关企业,并不需要亲自建厂、组建设计团队或背负沉重的生产压力。

它要做的,是定义产品、把控品质、整合渠道,并以互联网的方式重构用户认知。

雷军开始奋笔疾书,刚才陈天说的这些,给了他很多的思路,格局一下就被打开了。

一时之间,雷君脑海中思绪翻涌,原本模糊的战略碎片迅速碰撞、拼接,逐渐形成清晰而宏大的商业图景。

一幅属于小米的“性价比之王”生态蓝图,正在他眼前徐徐展开。

陈天接着问道:“明确了执行思路,再来说我们的打法,传统厂商有厂房、有产线、有技术积累,而我们有什么?”

雷君迅速回应:“我们拥有强大的软件和互联网研发能力,这是绝大多数传统厂商所不具备的核心优势。”

“虽然目前软件在家电领域的应用尚不深入,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绝对会在未来成为我们的杀手锏。”

“说得好,还有呢?”陈天鼓励他继续。

“我们还掌握着强大的线上营销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即便小米是一个新品牌,只要产品够硬,再配合我们的全网推广资源,打响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是单打独斗,小米背后,还有e成熟的电子产品经验、橙天的生态,以及淘宝的庞大流量支持。

这些都是我们独有的后盾。”

陈天微微点头,抛出下一个问题:“那么,我们该从哪些具体方向切入?”

如果利润都分给了一线工人,企业家的利益谁来保障?

陈天能在实体领域如此“大方”,无非是因为背后有游戏等业务持续输血,这点福利他承担得起。

可普通实体企业没有这样的底气,挣的都是分分厘厘的“辛苦钱”。

陈天这种“滥发福利”的行为,在他们眼中,就是在砸大家的饭碗!

他所得罪的,几乎是整个传统实体阵营,这才有了年前的那次集体“讨伐”。

可惜的是,那些实体行业的老板们背后虽不乏高人指点,但在互联网的战场上,他们终究不是陈天的对手。

即便发动了突然袭击,甚至无需陈天亲自出手,那场来势汹汹的舆论危机,也早已被马画藤悄无声息地化解。

而现在看来,陈天并不打算就此作罢。

他显然已在谋划反击,并且,将是一次最强有力的回击。

应对互联网企业,陈天或许还会选择舆论攻势。

可面对这些根基深厚的实体巨头,最狠的反击方式,无疑是直接攻入其腹地。

抢占他们的市场,让他们的产品卖不出去,烂在仓库里。

想通这一节,雷君神情一凛,郑重地开口:“陈总,您是打算让小米进入小家电领域?”

陈天对雷君迅速的反应颇为满意,笑着点了点头:

“他们不是嫌我涨工资、发福利,砸了行业的饭碗么?这次,我就让他们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砸饭碗’。”

他脸上带笑,说出来的话却寒意凛冽:

“我要小米拿出真正的性价比、真正的产品力,产品性能要强,价格要低,低到彻底击穿这个行业的底线!”

“我们可以先从日常高频使用的品类练手,如台灯、打火机、插排、电池、签字笔然后是小家电,再往后,大家电也不是不能考虑。”

雷君听得心头一震。

他原本以为陈天只是计划推出一两款产品略作回应,出口恶气。

却没料到,对方野心远不止如此。

陈天一开口,目标竟直接指向了整个电器制造产业链,甚至连日用消费品都只算是“练手”的起点。

他忍不住劝道:“陈总,以我们目前的团队和资源,根本支撑不起这么多杂乱的产品线同步开发!就算现在开始招人也需要周期,这”

陈天却一摆手打断了他:“谁说要像他们那样建厂、研发、一条龙自己来做?”

雷君一时没反应过来:“不自己研发生产,那要怎么保证产品和性价比?”

陈天微微一笑,目光投向远处办公桌上的电脑:

“用互联网的思维,硬碰硬不是我们的打法,要换一种方式,掀他们的桌子。”

“互联网思维?”雷君仍在思索。

“我举个例子。”陈天笑着说:

“小米可以单独成立一家‘米家’生态链公司,通过投资或收购的方式,整合一批有产品技术积累、有供应链资源,但缺乏品牌和渠道的中小企业。”

“针对这些公司,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扶持。

小米介入运营,提供资金、注入资源、开放渠道,并整合供应链。

事实上,很多这类企业正陷入困境,它们单品销量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受制于成本难以打造产品生态。

即便有心做好产品,也缺乏降本增效的能力。

就拿排插来说,一些小品牌技术落后、销量有限,成本下不来,品质也比不上公牛这样的巨头。

价格不低、体验一般,它们又不是西贝,拿什么去竞争?

这些企业目前大多凭借本地市场和部分老用户勉强生存,但始终难以突破,只能勉强维持。”

“可一旦加入小米的体系,局面就完全不同。”陈天不自觉提高声音:

“我们可以通过集中采购大幅压低元器件价格,凭借规模争取更优的供应链账期。

销售端全面转向线上,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渠道成本。

甚至产品设计,我们也可以聘请顶尖团队重新打造,做到极简美观、用料扎实。

想象一下:一款设计出色、品质可靠、价格极具竞争力的排插,背后还有淘宝推流和橙天宣传资源支持。”

“这样的产品,会不会卖爆?”陈天稍微停顿了一下,给雷君消化的时间。

这番话如同拨开云雾,让雷君豁然开朗,内心也随之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振奋。

不说别的,按照陈天的描述,他自己都忍不住想立刻拥有这样一款产品。

若真能实现陈天所描述的模式,将会是一场对整个家电行业格局的颠覆。

此前他所设想的“性价比”,还停留在通过降低品质来换取低价的阶段,远未达到陈天所规划的系统性、生态化打法。

更令他兴奋的是,这种模式极具可复制性。

陈天仅仅以排插为例,但同样的逻辑完全可以延伸至灯泡、空调、冰箱乃至几乎所有工业制造领域。

小米只需收购、入股相关企业,并不需要亲自建厂、组建设计团队或背负沉重的生产压力。

它要做的,是定义产品、把控品质、整合渠道,并以互联网的方式重构用户认知。

雷军开始奋笔疾书,刚才陈天说的这些,给了他很多的思路,格局一下就被打开了。

一时之间,雷君脑海中思绪翻涌,原本模糊的战略碎片迅速碰撞、拼接,逐渐形成清晰而宏大的商业图景。

一幅属于小米的“性价比之王”生态蓝图,正在他眼前徐徐展开。

陈天接着问道:“明确了执行思路,再来说我们的打法,传统厂商有厂房、有产线、有技术积累,而我们有什么?”

雷君迅速回应:“我们拥有强大的软件和互联网研发能力,这是绝大多数传统厂商所不具备的核心优势。”

“虽然目前软件在家电领域的应用尚不深入,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绝对会在未来成为我们的杀手锏。”

“说得好,还有呢?”陈天鼓励他继续。

“我们还掌握着强大的线上营销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即便小米是一个新品牌,只要产品够硬,再配合我们的全网推广资源,打响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是单打独斗,小米背后,还有e成熟的电子产品经验、橙天的生态,以及淘宝的庞大流量支持。

这些都是我们独有的后盾。”

陈天微微点头,抛出下一个问题:“那么,我们该从哪些具体方向切入?”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陪状元哥哥惩奸除恶 不要过来,我有病 穿越到魔法世界当钢铁女王 东北第一女巴图鲁穿越abo 九渊决问道长生 开局当圣子:被迫和女师尊贴贴 那天,洛阳来了个年轻人 潜伏76号,我把情报群发了 感化始祖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