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 第183章 以工代赈起,流民变劳力

第183章 以工代赈起,流民变劳力(1 / 1)

真定府城南,

滹沱河的一条淤塞严重的支流旁,

往日死寂的河滩上,

此刻却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繁忙景象。

烈日依旧灼人,

但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绝望的尘埃,

而是泥土的腥气、汗水的咸味,

以及一种名为“希望”的躁动。

数以千计的灾民,

不再是蜷缩在城墙根下等死的可怜虫,

而是变成了组织起来的劳动者。

他们肤色黝黑,衣衫褴褛,

但眼神里却重新燃起了光亮。

在钦差行辕新设立的“工赈核算所”小吏

和灾民代表的大声吆喝和组织下,

人群被分成了若干小队,

有的负责用简陋的箩筐、

独轮车清运河道里堆积多年的淤泥和垃圾;

有的负责加固破损的河堤,夯实土层;

还有一些稍懂些手艺的,

则在指定的区域修理破损的锄头、铁锹,

甚至学着用柳条和石块加固堤坡。

苏惟瑾并没有坐在凉爽的行辕里发号施令。

他穿着一身简便的棉布袍子,

戴着斗笠,亲自出现在工地上。

超频大脑化作一个高效的现场指挥系统,

飞速处理着眼前的信息:

工程流程优化:

他注意到最初民夫清淤是乱糟糟一拥而上,效率低下且危险。

他立刻画出简单的示意图,

建议改为“分段包干,流水作业”:

将河道划分为若干小段,

每段由固定的小队负责。

清淤队在前,将淤泥运到岸边指定地点;

加固队紧随其后,处理河堤;

最后由专人负责验收和记录工作量。

这样一来,职责清晰,

互不干扰,效率明显提升。

工具改良与资源调配:

他看到不少民夫使用的工具非常落后,

甚至有人用手刨泥。

他立刻召集工房的人和一些老农,

根据记忆画出几种简单但更有效的工具草图,

比如加宽加厚的铁锹头、

适合两人协作的运土筐架,

让铁匠铺连夜赶制一批。

同时,根据各小队进度和任务难度,

动态调整工具和饮水的分配点,

避免窝工和资源浪费。

劳动激励与尊严维护:

“工赈核算所”的摊位设在工地入口最显眼的地方。

每天收工时分,成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各小队队长拿着记录本,

核对着每个组员完成的工作量(如清运了多少筐土,加固了多少尺堤岸),

核算所的小吏当场计算应得的工钱(主要是铜钱)或粮食(粟米、杂豆),

灾民代表在一旁监督。

然后,当着所有人的面,一一发放。

“张三,今日清淤十五筐,合工钱二十文,粟米三升!”

“李四家娘子,修补工具五件,工钱十五文!”

……

拿到实实在在报酬的灾民,

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

小心翼翼地将铜钱和粮食揣进怀里,

仿佛揣着全家人的命。

这不仅仅是活命的粮食,

更是用自己汗水换来的尊严!

相比起以往施粥时那种屈辱的等待和争抢,

这种感觉天差地别。

治安与卫生管理:

苏惟瑾还规定,工地设立简易的巡护队,

由灾民中选出的青壮轮流担任,

防止小偷小摸和打架斗殴。

同时,强制要求在各休息点设置开水桶,不准喝生水;

划定专门的排泄区域,

并派人定期撒上生石灰。

这些在现代看来最基本的卫生要求,

在古代灾荒时却能极大地减少疾病传播。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仅仅几天功夫,

一段长约一里的河道就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河堤也加固得结实实实。

浑浊的河水变得顺畅了许多,

虽然水量依旧不足,

但人们俨然已经能看到来年春雨后,

河水滋润两岸农田的景象。

更重要的是,真定府城的治安状况大为好转。

街面上游手好闲、伺机偷抢的流民几乎绝迹,

因为他们都去了工地。

城里的商户也惊讶地发现,

生意似乎好做了一些

——那些拿到工钱的灾民,

偶尔也会买点最便宜的盐巴、针线,

给死气沉沉的市集注入了一丝微弱的活力。

“瞧见没?那就是苏青天!”

工地上,一个刚领到工钱的老汉,

指着远处正在和石巍侍郎指指点点的苏惟瑾,

对身边年轻的后生说。

“要不是苏青天这‘以工代赈’的法子,

咱们这把老骨头,

估计早就喂了野狗咯!”

“是啊,爹!

干活虽然累,但心里踏实!

还能给家里娃攒点粮食过冬!”

后生抹了把汗,憨厚地笑道。

“苏青天”的名号,宛如长了翅膀,

迅速在真定府的灾民和普通百姓中传开。

他们不懂什么高深的政策,

但他们看得见被疏通的河道,

拿得到活命的粮食,

感受到了久违的安稳。

这份最朴素的感激,

比任何官样文章的褒奖都来得真实有力。

就连之前那些阳奉阴违的胥吏,

如赵奎之流,此刻也不得不暗自心惊。

他们原本以为这年轻翰林不过是纸上谈兵,

没想到执行力如此之强,手段如此之老辣!

看着工地上井井有条的景象,

看着灾民们对苏惟瑾那发自内心的拥戴,

他们此刻也明白,再想暗中捣乱,恐怕会引火烧身。

原先的那点小心思,

不得不暂时收敛起来,

至少在明面上,

开始配合钦差行辕的工作。

随行的官员,包括正钦差石巍,

对苏惟瑾更是刮目相看。

石巍看着眼前这热火朝天而又秩序井然的工地,

再想想之前自己只会跟胥吏吵架的窘境,

不禁感慨道:

“苏修撰,老夫真是服了!

你这法子,不仅活了民,

安了境,还兴了水利,

实乃一举数得!

回京之后,老夫定要据实奏报,为你请功!”

苏惟瑾谦逊地笑了笑:

“石部堂过奖了。

此乃陛下圣心独运,委以重任,

下官不过是恪尽职守,略尽绵力罢了。

真正辛苦的,是石部堂您居中调度,

是这些日夜辛劳的百姓。”

他巧妙地将功劳归于皇帝和上司,

自己则隐在幕后,

这份沉稳和识大体,

更让石巍高看一眼。

站在新修的河堤上,

望着远处渐渐落下的夕阳,

将劳作的人影拉得长长,

苏惟瑾心中并无太多得意,

只有一种踏实感。

前世带来的知识,

终究化为了惠及黎民的实实在在的政绩。

这“以工代赈”的第一把火,

烧得旺,烧得准,

不仅点燃了灾民的希望,

也照亮了他自己在嘉靖朝堂上的前程。

而这就是他的梦想!

他要运用超越时代的智慧,

去改造这个古老帝国。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至强龙尊叶辰 重回古代:分家,除族,立世家! 公子风流世无双 穿回1940在县里打鬼子 修仙:我有一座随身仙府 快穿囤货,我在时空裂缝开挂 穿成金箍棒,开局被仙门当废铁 玄幻:我剑道通神,功法自动修炼 重生梁山:我打造了最强阵容 九皇子:被流放后,我打造不朽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