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 第182章 超脑析人性,巧破中饱囊

第182章 超脑析人性,巧破中饱囊(1 / 1)

赵奎赵书办脸上的抓痕和眼角的乌青,

像两盏信号灯,在真定府衙这潭深水里短暂地闪烁了一下。

原先抱成一团、阳奉阴违的胥吏集团,

内部出现了细微的裂痕。

有人暗自窃喜,有人兔死狐悲,

更多人则是惊疑不定,

猜测着那位年轻得过分、

总是面带微笑的苏副使,

究竟使了什么手段,

能让赵奎这等地头蛇吃如此闷亏。

然而,裂痕不等于瓦解。

以工代赈的政策推行,依旧阻力重重。

核查账册的要求,赵奎虽然不敢再明目张胆地拒绝,

却采取了更阴险的“拖延战术”

——送来的账册要么是些无关紧要的陈年旧账,

要么就是故意弄得混乱不堪,

字迹潦草,条目模糊,

让人看得头晕眼花。

工房那边也照样叫苦,

声称征集民夫困难,

工具短缺,水利老师傅卧病。

正钦差石巍气得在行辕里直转圈,

吹胡子瞪眼,

却拿这些滑不溜手的“府城蠹虫”没什么太好办法。

他久在中央,习惯的是堂皇正道,

对这种地方上盘根错节的软钉子,

颇有些力不从心。

“苏修撰,你看这……这如何是好?

陛下还等着咱们的成效呢!”

石巍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苏惟瑾,

语气带着焦灼和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

几次接触下来,他已不敢小觑这个年轻人的心机和手段。

苏惟瑾放下手中那本被故意弄得污损的粮册,

脸上依旧是从容的浅笑:

“石部堂稍安勿躁。

蛇有蛇路,鼠有鼠道。

对付这些胥吏,光靠钦差的威严是不够的,

需得明白他们心里想什么,怕什么。”

他走到窗前,看着外面被烈日炙烤的院落,

超频大脑如似精密的手术刀,

开始剖析这群胥吏的群体心理和行为模式:

核心驱动力:利。

他们之所以阻挠,

是因为新政策断了他们传统赈灾中饱私囊的财路。

以往设粥棚,他们可以在米粮质量、数量上做手脚;

发放救济银,他们可以克扣、拖延;

征发民夫,他们可以吃空饷、收好处费。

而以工代赈、流程透明,

等于把他们捞油水的路子堵死了。

行为模式:欺上瞒下,抱团取暖。

他们深谙官场规则,善于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蒙蔽上官。

同时,由于利益共同体,

内部形成攻守同盟,

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所以格外团结。

弱点:

1并非铁板一块:内部也有等级,有矛盾。

像赵奎这样的头目吃肉,

下面跑腿的小吏可能只能喝汤,

甚至汤都喝不上,心存怨气者大有人在。

2畏惧权势:毕竟身份低微,真正面对不可抗拒的强权时,会迅速溃散。

3贪欲是其命门:可以利用他们对“利”的追求,进行分化瓦解。

剖析完毕,对策已然清晰。

苏惟瑾转身,对石巍说道:

“石部堂,堵不如疏。

我们不仅要打破他们的旧规矩,

还要给他们立一套不得不遵守的新规矩,

并且,让一部分人能从新规矩里看到好处。”

他随即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一套融合了现代项目管理与内部控制思想的简易制度:

一、流程公开,阳光操作。

用大白话写明工作内容(如疏浚哪段河渠)、

每日工钱或粮食标准、

发放时间地点,

张贴于府衙门口及各个灾民聚集点。

由钦差行辕指派一名可靠书吏(可从底层不得志者中选拔)总负责,

再吸纳几名灾民中识字的代表参

与每日用工登记和粮食发放的监督。

多方签字画押,缺一不可。

二、钱粮分流,互相制衡。

一部分用于支付工钱(小额、每日发放),

由“工赈核算所”直接管理;

另一部分用于购买工具、材料等大宗支出,

由府库按流程支取,

但每笔支出必须由钦差行辕、

府衙户房、工房三方会签,

并公示用途。

三、严惩立威,杀鸡儆猴。

不必一开始就动赵奎这样的头目,

容易引发强烈反弹。

可以选择一两个跳得最欢、

平日里劣迹斑斑、

且证据相对容易抓的胥吏开刀。

比如,那个一直嚷嚷工具短缺的工房小吏李三,

苏惟瑾早已通过“听风小筑”的渠道,

得知其与城中一家铁匠铺有勾结,

虚报工具价格。

四、拉拢分化,给予希望。

不得志的底层吏员,公开宣布:

在此次赈灾中表现优异、

账目清楚、效率高者,

钦差行辕将予以记录,

并可视情况向吏部推荐,

给予“优等”考评,

或有机会被选拔进入新成立的“工赈核算所”任职,

获得更好的待遇和前途。

石巍听完,眼前豁然开朗!

这套办法,环环相扣,

既考虑了现实操作性,

又直指人性弱点,堪称老辣!

“妙!甚妙!

苏修撰真乃王佐之才!”

他忍不住击节赞叹。

说干就干。

石巍立刻以钦差名义发布命令,推行新制。

告示一出,灾民们将信将疑,

但看到“每日发粮”、

“灾民代表监督”等字眼,

还是燃起了一丝希望。

胥吏们则先是愕然,继而私下嗤笑。

“哼,黄口小儿,异想天开!”

“还想让那些泥腿子来监督?笑话!”

“三方会签?流程那么多,事情还办不办了?”

尤其是工房的李三,依旧我行我素,

对征集工具的任务敷衍了事,

甚至私下对同僚放话:

“看他们能奈我何?

离了咱们,他们连把铁锹都找不齐!”

然而,他们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新制度推行第三天,

石巍突然带人直扑工房,

点名要检查工具采购清单和库存。

李三猝不及防,支支吾吾,

拿出的清单漏洞百出。

石巍当场发难,下令搜查其办公之处和关联的铁匠铺,

果然搜出了虚报价格的证据和私下收受的贿赂!

“大胆李三!

灾荒之年,竟敢贪墨工赈银两,中饱私囊!

视朝廷法度如无物,视灾民生死如草芥!

来人,摘去他的头巾,押入大牢,候参!”

石巍须发戟张,厉声喝道。

李三吓得面如土色,瘫软在地,

被如狼似虎的差役拖走。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证据确凿。

这一幕,被不少胥吏看在眼里,心惊胆战。

他们没想到钦差动手如此之快、如此之狠!

更没想到,苏副使设计的那套“多方签字”、

“公示”制度,真的开始运转,

让他们再难像以前那样浑水摸鱼。

与此同时,苏惟瑾亲自找了几名在府衙郁郁不得志、

但品行尚可、业务熟练的老书吏谈话,

许以“工赈核算所”的职位和未来的推荐机会。

这些人在旧体系下被赵奎等人压得死死的,

如今看到一线希望,又见钦差手段强硬,

心思顿时活络起来,开始悄悄配合工作。

杀鸡儆猴的立威,

加上拉拢分化的利诱,

双管齐下,效果立竿见影。

赵奎等人虽然恨得牙痒痒,

但见李三的下场,

又见内部开始出现松动,

再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抵制。

核查账册的速度明显加快,

虽然送来的未必全是真账,

但至少表面功夫做得像样了。

工房征集民夫、工具的效率也提了上来,

第一条准备疏浚的小河道畔,

终于出现了灾民劳作的身影。

真定府衙这潭死水,

被苏惟瑾用智慧和权谋巧妙地搅动了。

政策推行的阻力大为减轻,

以工代赈的巨大车轮,

开始缓缓但坚定地向前滚动。

苏惟瑾站在行辕的台阶上,

看着远处河道上渐渐聚集的人影,嘴角微扬。

知识就是力量!

这次对人性的精准剖析和基于此设计的管理策略,

再次于这大明官场的微观层面,

展现出了降维打击般的威力。

在苏惟瑾的设想中

这不仅仅是一次赈灾,

更是一场深刻的管理变革实验。

而实验的成功,将为苏惟瑾积累下宝贵的政治资本和实践经验。

真正的考验,或许还在后面,但第一步,他已经稳稳地迈了出去。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涅盘归:废柴嫡女搅风云 为了活命,处处吻怎么了 纭纭出生在五十年代 开局全网黑,逆天小记者捅穿黑幕 错失系统的我,捡到了舰娘 为得到我粮食,硬塞老婆给我 天上掉下个炼丹炉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抗战:我,神枪手,团长当祖宗供 官场:权利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