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 第168章 发明再出手,京城爆款生

第168章 发明再出手,京城爆款生(1 / 1)

“听风小筑”的情报网络如同初生的藤蔓,悄然延伸,

但维持其运转、吸纳人手、打点关系,

每日所需的银钱如同流水。

苏惟瑾虽有些许皇帝赏赐和翰林院的俸禄,

但对于支撑一个日渐庞大的秘密组织而言,

无疑是杯水车薪。

仅靠皂坊的利润输送,也已显得捉襟见肘。

开源,成了迫在眉睫之事。

这一日,秋意渐深,

北京城早晚已带上了明显的凉意。

苏惟瑾下值回来,

见苏惟山正缩着脖子在院里生炭盆,

烟气呛人,且效率低下。

他心中微微一动,

超频大脑中无数关于古代取暖方式的资料瞬间被激活、筛选、比对。

炭盆:昂贵,有烟,易中毒,取暖范围小。

火炕:需改造房屋,成本高,无法移动。

手炉:仅能暖手,范围有限。

旋即,一个简单、高效、廉价且相对安全的解决方案浮现出来

——蜂窝煤与配套煤炉。

大脑立刻开始优化设计:

煤粉混合一定比例的黄土(增加粘结性,降低成本,减少一氧化碳产生),

用简易模具压制成带有多孔(增加氧气接触面,燃烧更充分)的圆柱体。

炉具则设计成直筒铁皮状,

内部有炉箅,下方开通风口,

上方有可调节的盖板,

优化燃烧效率,最大限度减少煤气(一氧化碳)蓄积风险。

原料易得(京西有煤窑,黄土遍地都是),

制作简单(模具压制,晾晒即可),

成本极其低廉,取暖效果远胜炭盆,

且便携安全。

“惟山哥,先别弄那炭盆了。”

苏惟瑾叫住正被烟呛得咳嗽的苏惟山。

“去叫上惟虎哥,我有事交代。”

很快,苏惟山和苏惟虎两兄弟站在了苏惟瑾面前。

苏惟瑾也不多言,

直接取过纸笔,寥寥数笔,

便将蜂窝煤的造型、尺寸、

原料配比以及煤炉的构造草图勾勒得清清楚楚。

“这…这是何物?”

苏惟山看着那满是孔洞的黑疙瘩和奇怪的铁皮桶,一脸茫然。

“叫蜂窝煤和暖炉。”

苏惟瑾言简意赅地解释了一遍原理和优点。

“原料便是煤粉和黄土,

按这个比例混合,

用模具压实晒干即可。

炉子找铁匠铺照图打制,

要薄铁皮,成本压到最低。”

苏惟虎虽不如兄长机灵,

但执行力强,看着图纸,眼睛发亮:

“瑾哥儿,这东西…真能比炭盆好使?还便宜?”

“一试便知。”

苏惟瑾自信道。

“惟山哥,你之前在城外看好那处废弃的砖窑,

正好改作作坊,尽快招募些可靠流民,开始制作。

务必保密配比和模具。”

“惟虎哥,你负责联系相熟的铁匠铺,

定制炉具,同样,分散几家,

别让人摸清总量和样式。”

“先小批量生产一批。

惟山哥,你负责在南城平民区推广,

找那些人多嘴杂的大杂院,

免费送几家试用,教他们用法,

口耳相传,最快。”

“惟虎哥,你跑一趟京营周边和军户聚居区,

找那些老关系,也送一批试用,

就说是咱老家乡亲弄出来的好东西,

便宜实惠,照顾兄弟们。”

两人听得热血沸腾,

虽不完全懂其中关窍,

但对苏惟瑾早已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即拍着胸脯保证:

“瑾哥儿放心!俺们一定办得妥妥的!”

行动迅速展开。

城外废弃砖窑很快冒起了炊烟(烘干蜂窝煤),

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也在几家不起眼的铁匠铺里响起。

苏惟山和苏惟虎如同上足了发条的陀螺,

一个钻平民区,一个跑军营,

靠着憨厚的外表和实在的“免费试用”策略,很快打开了局面。

起初,人们对着这黑乎乎带眼的煤疙瘩和铁皮桶将信将疑。

但点燃之后,那持续稳定的热量、

明显减小的烟气、

以及相对炭盆低得多的价格,

迅速征服了第一批使用者。

“嘿!真暖和!这玩意儿神了!”

“比烧炭便宜多了!这一块能烧大半宿!”

“还没啥烟味儿!屋里不呛人了!”

口碑如同野火般在底层民众和普通军户中蔓延。

需求瞬间爆炸式增长。

苏惟瑾立刻让沈香君介入。

“听风小筑”悄然多了一项“业务”

——代售“玉衡暖炉”和“蜂窝煤”。

当然,这里的版本稍作优化,

炉子更精致些,

蜂窝煤也用了更好的煤粉,

价格自然稍高,

主打那些小官吏、富户管家等稍微讲究些的客户群体。

沈香君凭借其高超的交际手腕,

轻易便将这东西打入了另一个圈层。

“李夫人,您府上后院那些仆役房,

冬日阴冷,用这个最合适不过,

花费不多,下人们也感念主家恩德。”

“张管家,营里弟兄们冻得够呛吧?

批些这个去,上官肯定夸您会办事!”

与此同时,苏惟山负责的平民市场和苏惟虎负责的军户市场也全面铺开。

薄利多销,走量为主。

蜂窝煤和煤炉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风靡了整个北京城的底层。

利润如同滚雪球般涌来。

成本极其低廉,售价虽不高,

但架不住需求量巨大!

废弃砖窑日夜开工,

雇佣的流民越来越多,

铁匠铺的订单排到了一个月后。

大量的铜钱、碎银流水般汇入苏惟瑾手中,

迅速填补了“听风小筑”的资金缺口,甚至绰绰有余。

更难得的是,这生意惠及民生,赚足了口碑。

“听说这是那位苏状元…哦不,苏修撰弄出来的?”

“苏状元?可是那位连中六元的寒门状元?”

“正是!真是文曲星下凡啊!

读书厉害,还能做出这等利民的好东西!”

“菩萨心肠啊!今年冬天可好过多了!”

朝廷方面,底层官吏和军户用得好,

自然少了许多怨言,

甚至间接提升了些许效率,

一些低阶官员也略有耳闻,

对苏惟瑾这“不务正业”却于民生有益的举动,

倒也乐见其成,甚至暗赞其“心思灵巧”。

嘉靖帝深居宫中,

或许尚未听闻这等微末之事,

即便听闻,大概也只会一笑置之,

觉得臣子有些“奇技淫巧”的小心思无伤大雅,

反而更显其“接地气”。

苏惟瑾坐镇小院,

听着苏惟山和苏惟虎兴奋地汇报着每日惊人的销售额和源源不断的订单,

看着沈香君送来的、已然变得厚实的账本,面色平静。

超频大脑迅速计算着利润、评估着影响、

规划着下一步扩大再生产以及可能遇到的竞争模仿问题。

资金问题,迎刃而解。

口碑人望,悄然积累。

情报网络,获得强力输血。

一枚小小的蜂窝煤,

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

激起的涟漪却远超预期。

不要小看于细微处发力,

却能撬动了巨大的现实利益,

为苏惟瑾的潜势力版图,

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京城冬日将至,

而苏惟瑾的“温暖”生意,

却如火如荼,爆款已成。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陪状元哥哥惩奸除恶 不要过来,我有病 穿越到魔法世界当钢铁女王 东北第一女巴图鲁穿越abo 九渊决问道长生 开局当圣子:被迫和女师尊贴贴 那天,洛阳来了个年轻人 潜伏76号,我把情报群发了 感化始祖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