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 第151章老翰林积怨冷战,新状元巧

第151章老翰林积怨冷战,新状元巧(1 / 1)

翰林院的日子,

表面如古井水,波澜不惊。

苏惟瑾每日点卯应值,

埋首案牍,态度恭谨勤勉。

然而超频大脑赋予他的敏锐观察力,

却让他很快察觉到这清华之地下,

潜藏着一股不和谐的暗流。

焦点在于两位德高望重的老翰林:

侍讲学士秦鸣夏与修撰浦应麒。

这二位,堪称翰林院的两尊“门神”,

资历深厚,学问渊博,

却也因十几年前的一桩旧怨,势同水火。

两人不仅从不同室办公,

廊下相遇形同陌路,

更麻烦的是,

他们各自的拥趸和受其影响的庶吉士、

编修们,也隐隐分为两派。

但凡涉及需二人协作或意见的事务,

必定互相掣肘,推诿扯皮。

秦派的人拿了文书去找浦应麒用印,

能被他用“字迹不清”、“格式微瑕”等理由晾上半天;

浦派的人去请教秦鸣夏问题,

也常被不咸不淡地以“典籍自有明载,何须多问”挡回来。

整个翰林院因此效率低下,

气氛压抑,众人苦不堪言,

却无人敢置喙这两位“老资格”的是非。

掌院学士似乎也无可奈何,

只能尽量将二人的工作分开,息事宁人。

秦、浦二人则依旧我行我素,

凭借其资历和学问,

稳稳占据着翰林院的“山头”,

享受着众人表面上的敬畏,

也默认着这种因他们而起的僵局,

颇有几分“离了我,

这事就办不成”的倨傲。

苏惟瑾心中好奇,

便不着痕迹地向孔侍读打探。

孔侍读叹了口气,压低声音道:

“玉衡老弟眼尖。

秦、浦二位前辈啊…

唉,早年间,他俩本是同科进士,交情莫逆。

可惜啊,约莫是正德十年,

二人奉旨协同编修《孝宗实录》时,

出了一桩纰漏……

事后两人互相指责,

都认为是对方的疏忽……

自此便结了怨,十几年了,

老死不相往来。”

原来是陈年旧怨,

还是因公事而起。

苏惟瑾了然。

超频大脑却对此产生了兴趣。

一个被搁置了十几年的学术公案?

或许…有迹可循?

他并未立刻行动,

而是依旧每日兢兢业业完成份内工作,

甚至主动承担更多查阅档案、

校对旧稿的“苦活”。

这些工作让他有充足的理由,

频繁出入翰林院的档案库和皇史宬。

同僚们见这位风头正劲的新科状元如此“识趣”,

甘愿做些“不入流”的琐碎工作,

有的暗自点头,觉得他懂得藏锋;

有的则不以为然,

认为他到底是年轻,

被这些老资历的气势压住了,

只敢埋头做些边角料。

甚至有秦、浦两派的年轻翰林,

在背后窃窃私语:

“瞧见没?连苏状元在这二位面前,

也得夹着尾巴做人。”

“可不是嘛,资历摆在那儿,

学问摆在那儿,谁敢去触那霉头?”

这些议论,无形中更烘托了秦、浦二人积威之重,

以及解决此事的难度。

唯有苏惟瑾自己知道,

他是在利用超频大脑的海量信息处理能力,

进行一场无声的侦查。

功夫不负有心人。

数日后的一个下午,

就在一堆即将被清理掉的、

满是灰尘的废旧稿纸和校对记录中,

苏惟瑾的目光骤然定格!

那是一张泛黄的校勘笺条,

夹在一本几乎被遗忘的《孝宗实录》初稿残本里。

笺条上的字迹潦草,

指出某段记载的时间线疑点,

落款一个“浦”字,

批注人一个“秦”字,

日期恰在纰漏被爆出前几天!

而朱笔批注赫然是:

“已阅,无误,照原稿。”

超频大脑瞬间推演还原真相:

浦应麒发现问题并提出警告,

秦鸣夏自信(或疏忽)未采纳,

最终错误酿成,双方互相指责,陷入僵局。

找到了!

便是破局关键。

策略瞬间制定:

私下点拨,给足台阶。

翌日,苏惟瑾先寻到秦鸣夏。

他姿态谦卑,以请教学问为名,引出话题,

并“无意”间提及发现旧档中有关似校勘笺条提示风险却未被重视的往事,

轻描淡写地抛出了“浦”字落款和“已阅,无误”的批注。

秦鸣夏初时还不甚在意,

待听清关键信息,

如同被一道惊雷劈中,

拿着书稿的手猛地一颤,

脸色瞬间由古井无波变为惊疑不定,

再由惊疑转为一丝难以掩饰的尴尬与羞惭!

他猛地抬头,目光如电般射向苏惟瑾,

仿似要将他看穿。

这少年…他知道了!

他什么都知道了!

那张被他忽略、

导致后来无尽麻烦和怨怼的笺条,

竟然被这个初来乍到的后生翻了出来!

十几年来,他一直理直气壮地认为主要是浦应麒的责任,

此刻却被这轻飘飘几句话击得粉碎!

那种自以为是的底气瞬间泄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当众(虽然是私下)揭穿老底的难堪。

他嘴唇哆嗦了几下,想说什么挽回颜面,

却发现任何言辞在事实面前都显得苍白,

最终只能化作一声复杂的叹息和一句干涩的

“…多谢玉衡提醒。往事…确需细细思量。”

之前的倨傲与冷淡,在此刻荡然无存。

苏惟瑾见好就收,立刻躬身告退。

随后,他又以类似方式寻到浦应麒,

侧重提及“沟通不畅”、“良言被埋没”,

既肯定了其先见之明,

也点出其“未能力争”的些许责任。

浦应麒初时还带着积怨冷哼,

待苏惟瑾点明关键,

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先是闪过一丝“果然如此”的怨气,

随即也意识到了问题另一面

——自己当年若态度更坚决些,

据理力争,或许结果不同。

他看着眼前这个笑容温和、

言辞恳切却句句戳中要害的年轻人,

仿佛看到了十几年前那个固执又委屈的自己。

一股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

有被理解的部分,

也有被点破不足的窘迫。

他准备了一肚子指责秦鸣夏的话,

此刻却一句也说不出来,

最终化作一声长叹和一句意味复杂的

“…后生可畏啊。你能有此见识,难得。”

那维持了十几年的、

自以为全然占理的受害者姿态,

在真相和这年轻人的点拨下,

也悄然松动。

之后数日,翰林院同僚们惊讶地发现,

秦鸣夏和浦应麒之间的关系,

出现了肉眼可见的缓和。

虽然依旧没有勾肩搭背,

但相遇时不再刻意扭开头,

甚至会微微颔首。

在公务上,那种刻意刁难、

互相使绊子的情况大大减少。

有一次,甚至有人亲眼看到,

就一份诏书草稿的用词,

秦鸣夏破天荒地主动询问了浦应麒的意见!

虽然浦应麒只是板着脸回了几个字,

但这已是破冰之举!

“奇了怪了,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是啊,这两位老大人怎么突然…和气了?”

“莫非是苏状元…?”

有消息灵通又敏锐的人,

将目光投向了那位依旧每日埋首案牍、

神情平静的新科状元。

虽然无人知晓具体发生了什么,

但那种笼罩翰林院多年的压抑氛围陡然一松的感觉,却是实实在在的。

众人看向苏惟瑾的目光,

不禁多了几分探究与更深层次的敬佩。

能将这二位十几年的坚冰都悄然融化,

这位状元郎,绝非凡品!

面对同僚们探寻的目光和隐约的猜测,

苏惟瑾始终淡然处之,

仿佛那件震动翰林院上层关系的事件与他毫无干系。

他依旧每日读书、校稿、撰写公文,

专注于自己的事务,

那份举重若轻的从容,

与两位老翰林之前看似强硬实则僵持的“装逼”姿态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他眼中,化解这场积怨,

不过是清除了一块影响工作效率的绊脚石,

顺便收获了两位资深前辈的人情,

仅此而已,并不值得夸耀。

而秦、浦二人心中清楚,

他们欠了这位年轻状元一个巨大的人情。

他不仅找到了真相,

更用最体面的方式,

保全了他们的颜面,

给了他们一个和解的契机。

这份智慧、手腕和善良,

让这两位翰林院的老资格,

在心中默默地将苏惟瑾的位置,

拔高到了一个非同一般的程度。

翰林院的空气,终于顺畅。

而苏惟瑾,则在不声不响间,

轻松收获了实权派的好感与支持。

人情练达之用,初显锋芒。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假太监:从攻略太后开始 原灵诀 当奥特曼出现在现实中,但是: 我以科举证长生 顾先生,请牵好我的手 弥撒亚游戏 手握拼夕夕在上海潜伏 云其深 【我】的诞生 从一战开始准备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