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 第120章文师倾囊,授殿试技巧

第120章文师倾囊,授殿试技巧(1 / 1)

腊月里的金陵城,虽说比北京暖和,

但湿冷的寒气往骨头缝里钻,

反倒更让人难受。

苏惟瑾的小院书房却暖意融融,

炭盆烧得正旺,架上铜壶煮着水,

咕嘟咕嘟地冒着白气,

给满室书香添了几分人间烟火。

他正对着一篇自拟的殿试策论做最后的修改,

超频大脑如同精密的车床,

逐字推敲着分寸感

——既要体现“为君分忧”的忠悃,

又不能显得过于激进;

既要展现才华,又得合乎“馆阁体”的雍容气度。

正琢磨着是否将“清丈田亩”改为“复核鱼鳞图册”更显稳妥时,

院门外传来了熟悉的、不紧不慢的叩门声。

苏惟山跑去应门,片刻后,引着一位老者缓步而入。

来人头戴东坡巾,

身着半旧云纹直裰,

外罩一件藏青色斗篷,

清癯面容上带着温和笑意,

不是翟銮又是谁?

“老师!”

苏惟瑾连忙放下笔,起身迎上前,躬身行礼。

“天寒地冻,怎敢劳您亲自过来?

您捎个信,学生自当过府请教。”

翟銮摆手笑道:

“整日在国子监面对那些闷头葫芦,也闷得慌。

出来走走,瞧瞧你这新科解元是如何用功的,

正好也活动活动这把老骨头。

况且不日我要返京了,

有些东西还需要交代你一下!”

他解下斗篷,

目光扫过书案上堆积如山的文稿墨卷,

眼中赞赏之色更浓。

“好,好,戒骄戒躁,

沉心用功,方是正理。

殿试在即,非同小可,

万不可有丝毫懈怠。”

苏惟瑾请翟銮上座,

亲自沏上来金陵后寻得的雨前龙井。

翟銮呷了一口,微微颔首,

便直入主题:

“今日来,是与你聊聊殿试之事。

乡试、会试,考的是文章学问,

这殿试,考的却是陛下的心思和你的应对之道。”

苏惟瑾神色一凛,正襟危坐:

“请老师指点迷津。”

“其一,策论格式,你当已熟知。

但须知,陛下日理万机,

未必会逐字细读数千言策论。”

翟銮伸出两根手指。

“破题要响,如雷霆乍惊,一语中的;

结尾要亮,余音绕梁,颂圣之余,须显忠忱抱负。

中间论证,务必条理清晰,

层次分明,多用‘臣谨对’、‘伏读制策有云’等语,以示恭谨。

字迹尤为关键,馆阁体需端正圆润,

望之如珠玉满纸,绝不能有丝毫潦草苟且!”

苏惟瑾点头,这些他已在练习中注意。

超频大脑甚至优化了书写节奏,

保证在长时间书写下仍能保持前后一致的美观。

“其二,便是陛下的可能垂询。”

翟銮压低了声音。

“今上聪慧异常,尤重实际,厌弃空谈。

若蒙召见,问及策论中事,务必言简意赅,切中要害。

陛下若赞同,不可喜形于色;

若质疑,亦不可慌张辩驳,

当以‘此乃臣愚见,伏乞圣裁’之类的话从容应对。

切记,天威难测,言多必失。”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抹回忆之色:

“面圣礼仪,自有鸿胪寺官员教导。

但你需记得,举止从容即是得体,

过于战战兢兢,反落了下乘。

目光不可直视天颜,

亦不可过分低垂,以示恭敬即可。

当年…唉,多少才子便是因殿前失仪,遗憾终生。”

翟銮毫无保留,

将数十年官场见闻、

听闻的殿试掌故乃至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细节心得,一一娓娓道来。

如何从制策的题目字眼里揣摩上意,

如何将惊世之言包装得合乎圣听,

如何在不经意间展现才华却又显得谦逊…

这些珍贵的经验,绝非书本上所能学到,

是一位老官僚毕生智慧的凝结。

苏惟瑾听得心领神会,

超频大脑飞速记录、分析、整合,

将这些知识融入原有的应对模型之中,

顿觉许多关窍豁然开朗。

原本对于殿试还有些模糊的敬畏感,

此刻已转化为清晰的路径图。

“多谢老师倾囊相授!”

苏惟瑾再次深深一揖,

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学生受益匪浅,如拨云见日!”

翟銮捋须微笑:

“老夫不过是将些老生常谈告诉你罢了。

以你之才,本不必过多担忧。

然,多一分准备,便多一分从容。

望你来日金殿传胪,

能不负平生所学,为国效力。”

言语间,已是将苏惟瑾视为自家子侄般期许。

又闲谈片刻,翟銮方起身告辞。

送走老师后,苏惟瑾回到书房,

只觉得心中底气又足了几分。

名师亲自开小灶,这等待遇,

寻常举子做梦都不敢想。

又是马不停蹄的巩固所学到的成果。

就这样,几日过后院门外又传来车马声。

不一会儿,苏惟山捧着一个沉甸甸的包裹进来,

脸上带着惊奇:

“瑾哥儿,是北京来的驿差,

说是翟大人府上遣人送来的!”

“啊?老师已经返京述职了?自己竟然……”

苏惟瑾心中一动,接过包裹打开,

里面是几部厚实的典籍,

皆是《资治通鉴》、《大学衍义补》之类的经世致用之书。

“看来老师是早有安排!”

他信手翻开一册,

只见书页天头地脚及行间,

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

字迹清劲有力,正是座师翟銮的手笔!

这些批注,远不止于解读文义,

更多是结合时政的发挥与感慨。

如在论及汉代外戚时,

旁批“权幸之弊,

古今同慨,然裁抑之道,贵在得法”;

在论及唐代漕运时,

则批“东南财赋,国之命脉,

今运河淤塞日甚,当事者岂无虑乎?”;

甚至在某一处谈及边备时,

竟有“蓟镇兵额虚冒,

已非一日,九边大抵如是,

积重难返矣!”

这般尖锐之语。

字里行间,隐约透露出朝中关于清理勋贵庄田、

整顿漕运、改革军制等诸多大事的争论痕迹,

以及不同派系之间的微妙分歧。

翟銮并未明言站队,

但其倾向与忧虑,

已在这些批注中显露无遗。

这已远超普通师长的馈赠,

而是一种极为信任的象征,

一种政治资源的提前倾斜!

翟銮这是在以这种方式,

为他勾勒出一幅京师朝堂的势力图谱与问题焦点,

让他不至于是个懵懂无知的新科进士。

苏惟瑾捧着书卷,心情激荡。

座师的这份厚礼,价值千金!

他沉声对苏惟山道:

“将这些书妥善收好,

我要细细研读。

另外,取纸笔来,

我需即刻修书一封,向座师谢恩。”

灯火下,苏惟瑾铺开信笺,

措辞恭谨而诚恳,

表达了对座师谆谆教诲与厚赠的感激涕零,

并表示定当潜心研读,不负期许,

绝不会泄露只言片语。

字字句句,皆显露出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通透。

写完信,交由苏惟山明日去找可靠的驿丞寄出。

苏惟瑾重新拿起那本布满批注的《资治通鉴》,

就着昏黄的灯火,沉浸其中。

窗外寒风依旧,书房内却暖意更盛。

既有良师倾囊相授,又有座师遥寄关怀,

前路虽仍有挑战,但视野已然清晰明朗。

超频大脑愉悦地处理着新旧知识,

将书本中的技巧与翟銮的提点融会贯通。

殿试之路,似乎又平坦了许多。

苏惟瑾的嘴角,勾起一丝自信的弧度。

老师倾囊相授,暗递机杼。

自身更有超频大脑这等利器。

苏惟瑾合上手中那本布满翟銮批注的《历代名臣奏议》,

目光穿过窗棂,

仿佛已越过千山万水,

看到了那座巍峨的紫禁城。

春闱,殿试。

我来矣。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陪状元哥哥惩奸除恶 不要过来,我有病 穿越到魔法世界当钢铁女王 东北第一女巴图鲁穿越abo 九渊决问道长生 开局当圣子:被迫和女师尊贴贴 那天,洛阳来了个年轻人 潜伏76号,我把情报群发了 感化始祖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