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 第87章 焚膏继晷志,磨剑试霜锋

第87章 焚膏继晷志,磨剑试霜锋(1 / 1)

秦淮河畔的惊鸿一瞥,

如同投入湖心的一粒小石子,

涟漪散尽后,湖面复归平静。

苏惟瑾深知,

那声色犬马、风月无边的世界,

于他而言,不过是前行路上偶然瞥见的风景,

可以欣赏,却绝不能沉溺。

真正的战场,在书本之上,

在笔墨之间,在那座肃穆森严的江南贡院里。

乡试之期渐近,

金陵城中的文风陡然紧张起来。

茶楼酒肆里,高谈阔论的士子少了,

埋头苦读的身影多了;

书坊的时文集子、程文墨卷卖得飞快;

连秦淮河上的丝竹声,

似乎都识趣地压低了几分,

生怕惹了备考学子的清静。

苏惟瑾彻底进入了“闭关”状态。

悦来客栈那间上房,

成了他的作战指挥部。

窗户终日开着通风,

却几乎不见主人凭栏远眺的身影。

桌上、榻上、甚至地上,

都堆满了书籍卷册。

文徴明先生借给他的、

自己重金购来的、

赵文萱手抄的……

各类经史子集、名家范文、

近科闱墨、时政策论,浩如烟海。

超频大脑,

这部来自异世的超级学习引擎,

此刻被运转到了极致。

他的眼睛以非人的速度扫过书页,

不是简单的“看”,

而是如同拓印般,

将文字、版式、

甚至细微的墨色浓淡都瞬间摄入、存储、解析。

大脑皮层高度活跃,

无数神经元疯狂链接,

构建出庞大的知识网络。

四书五经的微言大义,

朱注程传的精妙差异,

史书典籍的兴衰教训,

各家文派的风格技巧……

以前需要数月甚至数年苦功才能消化吸收的知识,

此刻正以恐怖的速度被他吸纳、理解、融会贯通。

这并非死记硬背。

超频大脑最强的能力在于“理解”与“创新”。

他能迅速比较不同注解的优劣,

能发现前人论述中的逻辑漏洞或未尽之处,

能将自己来自现代的思维方式、分析方法,

巧妙地融入对这个时代学问的理解中,

形成一种既根基扎实又视角独特的认知体系。

“玉衡,你看这篇弘治年间南直隶解元的程文,”

文徴明先生指着其中一段破题。

“起笔看似平实,实则暗藏机锋,

将‘民为贵’之意寓于对井田制的探讨中,

既避了忌讳,又抬高了立意,

此法甚妙,你可细细揣摩。”

苏惟瑾凝神看去,

超频大脑瞬间模拟出数种破题方式,

并与文中之法对比,

立刻抓住关键:

“先生明鉴。

其妙处在于以古制喻今事,

托古言志,既显学问,又抒胸怀。

学生以为,若在此处稍加变化,

引入《周礼》中‘均人’之职,

或可使论证更显厚重?”

文徴明眼中一亮,抚掌道:

“善!举一反三,一点就透!

正是此理!”

除了海量阅读,

更高强度的则是写作训练。

每日,苏惟瑾都要根据文徴明出的题目或历年真题,

模拟完成数篇制艺文章。

从破题、承题、起讲,

到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严格遵循八股格式,

不敢有丝毫逾越。

但这格式的枷锁之内,

却要尽显才情与见识。

每成一稿,

他先是自行用超频大脑进行苛刻的自我审阅:

逻辑是否严密?

论证是否充分?

典故是否贴切?

语气是否得体?

有无犯忌之处?

修改数遍后,再呈送文彭批阅。

文徴明老先生对此子是倾囊相授,

批改得极其认真。

红笔勾勒,蝇头小楷的评语写得密密麻麻。

“此句气弱,须提振!”

“用典过僻,恐考官不察。”

“见识是好的,然语气过锐,需含蓄一二。”

“这一股对仗工整,情理交融,颇佳!”

苏惟瑾便将每一份批注都视若珍宝,

超频大脑将其彻底吸收,

融入自己的写作模板库中,

不断优化调整。

他进步的速度,

让见惯了天才的文徴明都时常感到震惊。

往往一个缺点指出,

下次绝不会再犯;

一种技巧点明,

下回便能运用得青出于蓝。

日子就在这枯燥、

疲惫却又无比充实中飞逝。

窗外晨曦暮霭交替,

窗内灯烛常明至深夜。

小奇负责打理一切杂事,

送饭、沏茶、磨墨、铺纸,

看着自家少爷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下去,

眼圈常常是青的,但那双眼睛却越来越亮,

锐利得仿佛能穿透书卷,看尽古今。

他心疼,却不敢劝,

只能把饭菜做得更精细些,

把墨磨得更浓些。

苏惟山和苏惟虎则负责守门,

挡掉了一切不必要的拜访和应酬。

徐明轩来过一次,

见苏惟瑾埋首书山、

心无旁骛的样子,

交谈两句便知其用功之深,

心下佩服,也不多扰,告辞离去。

其余那些文会上认识的士子,

更是被苏惟山俩兄弟那“生人勿近”的架势挡在了门外。

偶尔夜深人静,疲累欲死时,

苏惟瑾也会推开窗,

望着金陵城的万家灯火,

深吸一口凉气。

他会想起沭阳,想起七叔公的期盼,

想起赵教谕的赏识,

想起芸娘默默的关切,

王雪茹爽朗的鼓励,

赵文萱清丽的字迹……

甚至,会偶尔闪过秦淮河上那惊鸿一瞥的清越歌声。

但这些念头,很快就会被更强的意志压下去。

转化为更汹涌的学习动力。

他知道,自己没有退路。

寒门子弟,欲登天子堂,

除了这一腔孤勇、满腹才学,

别无依仗。

乡试,是龙门,跃过去,海阔天空;

跃不过,便可能被打回原形,甚至更糟。

超频大脑是他的作弊器,

但最终的答卷,仍需他一笔一划去书写。

时间一天天流逝,

桌上的稿纸越堆越高,

手臂因长时间书写而酸麻肿胀,

眼睛布满血丝,但他的精神却愈发凝练,

文章也愈发老辣圆融,气象自成。

文徴明某日看完他新写的一篇关于漕运改革的策论,

久久不语,最后长叹一声:

“玉衡,以你如今火候,

中式已是板上钉钉。

所争者,不过五经魁首,

乃至……解元耳!

望你好自为之,

最后关头,切勿松懈!”

苏惟瑾躬身谢过先生,

抬起头,眼中平静无波,

只有深不见底的自信与坚定。

“学生,必竭尽全力。”

磨剑数月,霜刃即将试锋。

江南贡院那扇沉重的大门,已遥遥在望。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穿越成为农家子,看我耕读传家 家人们,恶毒真千金的巴掌来喽! 和顶流影帝结婚后 七零娇妻,兵哥的掌心宠 开局被废丹田我持天帝令杀穿诸天 杀穿修真界:从杂役开始 K线之外 宁王囚婳:孽缘情深 符针问骨 京夜欲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