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三,清晨。
浓雾尚未完全散去,天地间一片迷蒙,湿冷的寒气如同无形的纱幔,缠绕着每一寸空间。
岷江支流的码头上,水汽氤氲,冰冷的江水泛着灰蒙蒙的光泽,缓缓东流。岸边枯黄的芦苇凝结着细密的霜花,在微风中瑟瑟作响。
数辆外观朴素的马车在数十名精悍骑士的护卫下,悄无声息地驶抵码头。这些骑士眼神锐利,动作矫健,纪律严明,气氛肃杀而有序,无声地控制住了码头周边,与原本在此警戒的天道盟士卒完成了交接。
最先从中间一辆马车上下来的是单美仙。她身披一件雪白的狐裘大氅,领口簇拥着蓬松柔软的狐毛,衬得她雍容华贵的面容愈发端庄圣洁,仿佛不染尘埃。大氅下露出一角淡紫色的锦绣裙摆,裙裾曳地,步履从容,虽已是徐娘半老,风韵却更胜当年,眉宇间带着历经世事的淡然与久居上位的威仪。身后跟着四名身着东溟派特色劲装的侍女,个个身姿挺拔,眼神沉静,显然都是好手。
紧接着,旁边马车上跳下来的是宋玉致。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杏色骑射服,领口、袖口镶嵌着保暖的雪貂毛,既利落又保暖。外罩一件同色的锦缎披风,腰间束着牛皮腰带,钩勒出青春矫健的体态。乌黑的长发编成数条发辫,以银环束在脑后,显得干净利落,充满活力。脸上因寒冷而泛着淡淡的红晕,一双大眼睛明亮有神。
她带来的宋阀护卫则沉默地侍立一旁,气息沉稳,与东溟派的人泾渭分明,却又隐隐形成配合。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最前方那辆马车上。车帘掀开,易华伟缓步而下,单薄的青衫在凛冽的寒风中衣袂微拂,身形却稳如磐石。目光扫过雾气缭绕的江面,落在了停泊在码头旁那艘规模宏大、造型独特,悬挂着东溟派旗帜的巨舰上。
而在易华伟之后,从同一辆马车上,由两名面无表情的天道盟女弟子押解下来的,正是朱媚与莲柔。
一月前,她们还是叱咤风云、令人闻风丧胆的魔女,此刻却显得颇为狼狈。两人皆穿着天道盟提供的素灰色棉袍,棉袍宽大而粗糙,丝毫无法勾勒出她们原本曼妙的身段。长发也只是简单地用布条束在脑后,未施脂粉,脸色带着重伤初愈后的苍白与虚弱。
朱媚,这位曾经的“毒蛛”,纵然身着囚服,依旧难掩其天生丽质。只是那双原本勾魂摄魄的媚眼,此刻却像是淬了毒的冰棱,闪烁着不甘、怨愤,死死地盯了一眼易华伟的背影,又迅速垂下,生怕泄露了太多情绪。
她手脚被一种暗沉色的特殊牛筋绳捆绑着,绳索并非很紧,却异常坚韧,且打结的方式极为奇特,让她无法运劲挣脱,只能小步蹒跚行走。
莲柔栗色的秀发在灰暗的晨色中依然显得醒目,带着异域风情的脸庞上,少了往日的明艳照人,多了几分楚楚可怜。充满活力与野性的胴体被宽大囚服遮掩,但偶尔的动作间,仍能看出其原本优美的线条。手脚同样被缚,行走时,步伐显得滞涩而无力。
微微咬着那失去了血色的樱唇,莲柔眼神复杂地扫过周围的环境,带着一丝茫然。
“登船。”
易华伟没有多看二女一眼,只是淡淡地吐出两个字,便当先向着东溟号延伸下来的跳板走去。
单美仙对易华伟微微颔首,随即在侍女的簇拥下,仪态万方地跟上。宋玉致朝码头上前来送行的几位天道盟官员挥了挥手,便脚步轻快地踏上了跳板,还好奇地打量着这艘闻名已久的东溟巨舰。
两名女弟子则押着朱媚和莲柔,紧随其后。朱媚在经过跳板时,脚下微微一滑,险些摔倒,旁边的女弟子面无表情地扶了她一把,力道不轻不重,恰好稳住她的身形,却无丝毫暖意。
朱媚低哼一声,稳住身体,眼中的怨毒之色一闪而逝。莲柔则小心翼翼地走着,棕色眼眸中闪过一丝屈辱。
码头上,以绾绾为首的天道盟川蜀核心成员静静肃立,目送着他们登船。
绾绾今日换回了她偏爱的红色长裙,外罩一件纯白狐裘,站在冰冷的晨风中,衣袂飘飘,宛如谪仙。
看着青衫消失在船舷之后,娇躯几不可察地微微颤动了一下,藏在狐裘下的玉手悄然握紧。直到东溟号收起跳板,水手们开始忙碌地升起船帆,绾绾才缓缓松开手,脸上恢复了一贯的、令人捉摸不定的浅笑。
巨大的船帆在桅杆上缓缓展开,迎着微弱的江风。东溟号发出一阵低沉的摩擦声响,开始缓缓离开码头,调转船头,向着下游方向驶去。
灰蒙蒙的雾气笼罩着江面,庞大的舰影逐渐变得模糊,最终与远方的水天一色融为一体,只剩下隐隐约约的轮廓,以及那缓缓荡漾开来的水痕。
………………
巨舰劈波斩浪,顺流而下。
离了成都平原,两岸山势渐起,虽值寒冬,依旧可见苍松翠柏顽强地缀于峭壁之上,为灰褐色的山体增添了几分沉郁的生机。
江风凛冽,带着浓郁的水汽,吹动着船帆猎猎作响,也带来了刺骨的寒意。天空依旧是铅灰色的一片,不见日头,唯有茫茫云层,与远处水天相接,显得空阔而寂寥。
易华伟独自坐在船头甲板安置的檀木小几旁。几上摆着一套素雅的白瓷茶具,一只红泥小炉正咕嘟咕嘟地烧着水,白色的水汽袅袅升起。一袭青衫,仿佛感受不到那足以让常人牙齿打颤的江风,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目光平淡地望着前方不断后退的江景。手中端着一杯刚沏好的热茶,茶汤碧绿,氤氲着淡淡的清香,与这壮阔而又萧瑟的天地似乎融为了一体,自成一方静谧的天地。
脚步声轻轻响起,带着一丝特有的雍容韵律,通往船舱的帘子被掀开。一身雪白狐裘的单美仙缓步走了出来,在距离易华伟数步远的地方停下,微微屈膝一礼,声音温婉:“盟主。”
易华伟并未回头,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单夫人,坐。”
“盟主好雅兴。这巴山蜀水,雄奇险峻,别有一番风貌。坐在此处观景,确实心旷神怡。”
单美仙道了声谢,优雅地在易华伟对面的锦墩上坐下。一名侍立在远处的东溟派侍女立刻上前,为她斟上一杯热茶,然后无声退下。
易华伟收回远眺的目光,侧头看了她一眼,微微颔首:“江山如画,静可观之,动亦可游之,借此机会领略一番,亦是不错。”
单美仙浅浅一笑:“盟主心怀天下,目藏山河,能得片刻清闲,实属难得。”
双手捧着温热的茶杯,目光落在易华伟那平静无波的侧脸上,又顺着他的视线望向那浩渺的江面,单美仙眼神渐渐有些飘忽,仿佛陷入了回忆之中。
江风拂动她狐裘领口的绒毛,也带来她身上淡淡的、清雅的香气。单美仙沉默了片刻,轻声开口,声音在风声中显得有些悠远:“每每见此大江奔流,天地浩渺,便不由得想起初识盟主时的情景。”
易华伟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啜饮一口,并未接话,只是静静听着。
收回思绪,单美仙轻叹一声,随即玉颜一开:“外界因四川易主而风起云涌,各方势力寝食难安,盟主却能在此处闲看山水,静品香茗。”
易华伟抬眸看了她一眼,唇角弧度一闪而逝:“风云已在掌中,又何须时刻紧握?看它舒卷,亦是乐趣。”
单美仙沉吟片刻,终究问出了盘旋在心头的疑惑:“美仙有一事不明,还望盟主解惑。”
“但说无妨。”
“如今天道盟雄踞江南、岭南、荆襄,今又得巴蜀天府之国,兵精粮足,士气正盛。”
单美仙目光清亮,望向易华伟:“而李唐初立,内部未稳;王世充困守洛阳,人心离散;窦建德、杜伏威等辈虽拥兵一方,却难成大气。以盟主之能,携雷霆万钧之势,挥师北上,或出汉中以取关中,或顺江而下以图中原,未必不能速定天下,为何……却按兵不动,反而……反而耗费心力于整合内政,梳理田亩商贾这些琐碎之事?须知兵贵神速,若待各方缓过气来,结成联盟,岂非徒增变数?”
她确实不解。以她对易华伟那深不可测的实力的认知,若他真想以武力横扫六合,绝非难事。
那如神威般的一剑,依旧深刻于单美仙脑海,拥有如此力量的他,若要兴兵伐罪,谁能阻挡?李渊所谓的王师?王世充的郑军?恐怕在那剑意面前,都不过是土鸡瓦狗。
易华伟端起茶杯,轻轻吹开浮沫,呷了一口。茶香清冽,沁人心脾。放下茶杯,目光重新投向烟波浩渺的江面,声音平和如初:
“单夫人可知,摧毁一件旧物容易,哪怕它再庞大,再坚固。”
“但是,”
易华伟话锋一转,微微摇了摇头:“毁灭之后呢?留下一片废墟,满地狼藉,然后呢?一统天下,容易。难的是,统一天下之后。”
“武力可以摧毁旧有的秩序,可以消灭看得见的敌人。但武力无法轻易改变人心中的积弊,无法立刻建立起新的、能够长久运转的规则,更无法让饱经战乱、民生凋敝的土地,瞬间焕发生机。”
易华伟伸手指着船舷外掠过的一座荒芜山村,残垣断壁在寒风中瑟缩:“你看那村庄,毁于战火,百姓流离。我若兴兵,一路攻城略地,固然可以势如破竹,但沿途又将增添多少这样的废墟?多少百姓会因此家破人亡?即便最终坐上那张龙椅,面对一个千疮百孔、怨声载道的天下,又有何意义?”
“天道盟所求,非一时之霸权,乃万世之基业。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自行运转,不断向上,充满活力的体系,而非一个依赖个人武力维系、内部矛盾重重、随时可能再次分崩离析的脆弱帝国。”
“在四川清丈田亩,是要从根本上遏制土地兼并,让耕者有其田,稳定民心根基;核定户籍,是要掌握人口,合理分配赋税徭役,也让治理有据可依;整合商路、设立钱庄、推广新技,是要繁荣经济,积累财富,让百姓能安居乐业;颁布法令、设立按察、整饬吏治,是要建立公正的秩序,让权力在规则下运行,而非随心所欲。”
顿了顿,看着单美仙若有所悟的神情,易华伟继续道:“这些,看似琐碎,看似缓慢,却是在为未来的天下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当我们的制度优于他人,当我们的百姓生活富足,当我们的军队不仅能战更知为何而战……那时,天下人心,自会归附。或许兵不血刃,便可令四方景从。即便仍有顽抗,以我淬炼完毕的根基,以凝聚一心的力量,碾碎他们,亦不过是水到渠成,且后患更小。”
“这,好比治水。”
易华伟最后做了一个比喻:“堵,固然能一时阻其泛滥,但压力积聚,终有决堤之危。而疏,引导其流向,规范其河道,虽耗时费力,却能长治久安,惠泽苍生。我要做的,是‘疏’,而非‘堵’。”
单美仙抬起眼眸,目光落在易华伟那平静无波的侧脸上,语气比之前更加轻柔:“美仙有一问,或许冒昧,但心中好奇,不知……当问不当问?”
易华伟目光重新投向江面上一只掠过水面的孤鹜,淡然道:“单掌门但问无妨。”
单美仙微微吸了口气,声音放缓:“盟主惊才绝艳,武功盖世,更胸怀经天纬地之才,短短时日便创下如此基业……想必……身边定不乏红颜知己、倾城倾国之人倾心相伴吧?不知……盟主心中,可曾有过意中人?”
“意中人?”
易华伟轻轻重复了一遍,随即摇了摇头,唇角似乎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那弧度中带着一种淡然,或者说漠然。
“天地为炉,造化为工;阴阳为炭,万物为铜。在这洪炉之中,个人之情爱,不过星火微光,转瞬即逝。”
转过头,易华伟的目光落在单美仙的脸上,那目光清澈见底,却又深邃得仿佛能吞噬一切光影:
“我所行之道,乃秩序,乃规则,乃终结乱世重塑乾坤。此路漫长,或许孤寂,但……这就是我的选择。”
单美仙怔了怔,正待接话,忽然间灵觉生出警兆,一股若有若无的焦糊气味混杂着喊杀声,顺着凛冽的江风隐隐传来。
蓦然抬头,那双风韵犹存的明眸瞬间锐利如鹰隼,朝着河道前方极目远眺。只见大约十数里外,河道因山势形成一个急弯,弯口之后的情形被山崖遮挡大半,但就在那山崖的缝隙之后,隐约可见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将那片灰蒙蒙的天空都映照出了一片暗红色。
“盟主,前方……”
单美仙下意识地看向易华伟,语气带着一丝凝重。在这条连接巴蜀与中原的重要水道上,发生如此规模的战斗,绝非寻常水匪劫掠那么简单。
易华伟依旧安坐,微微抬眼,目光仿佛穿透了遥远的距离和重重山峦,落在了那火光燃起之处。眉头几不可察地轻轻一挑,嘴角微微张合。
下一刻,东溟号庞大的船体微微一震,船舱内传令的铃铛发出清脆而急促的响声。训练有素的东溟派水手和船工们立刻行动起来,巨大的船舵在舵手沉稳有力的操控下开始转动,船帆的角度也被迅速调整。
这艘巨舰以一种与其庞大体积不相符的灵巧,在湍急的江流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速度不减反增,径直朝着那火光冲天的河弯处驶去。
单美仙感受到船身加速带来的微微惯性,心中了然,于是不再多言,重新将目光投向远方,体内真气暗自流转,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