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尽禅师缓缓睁开双眼,目光温和而深邃,仿佛能直接看透人心,单手竖掌还礼,声音平和醇厚,如春风化雨:
“李公子、长孙先生不必多礼。风雪夜登山,足见诚心。佛门广大,向来迎接十方善信,何来搅扰之说。请坐。”
说着,伸手朝殿中早已备好的两个蒲团示意了一下。
“多谢大师!”
李世民道谢后,解下沾满雪末的玄色貂裘,交由上前的小沙弥,露出里面一身裁剪合体的深青色常服,更显英挺,随后与长孙无忌坦然坐下,姿态不卑不亢。
“久闻净念禅院乃佛门圣地,禅武双绝,今日一见,方知盛名之下无虚士。这宝刹气象,诸位大师风范,世民钦佩不已。”
李世民言辞恳切,目光坦诚地看向了尽禅师,同时也并未忽略一旁静坐的了空。他注意到,当他说话时,了空禅师那如枯木般的手指极轻微地动了一下,显示他并非全然隔绝外事。
了尽禅师微微一笑,如古潭泛波:“李公子过誉了。禅院不过是方外之人清修之所,些许规模,无非是历代祖师与十方信众心血累积,用以供奉我佛,抵砺修行罢了。倒是李公子,年少英雄,纵横沙场,匡扶社稷,名动天下,才是真正令人钦敬。”
双方寒喧几句,看似客套,实则都在相互观察。殿内檀香袅袅,诵经声通过厚重的殿壁隐隐传来,更添几分幽寂。
李世民心知与这些方外高人打交道,绕圈子并无意义,反而显得不够真诚。略一沉吟,决定直抒来意,目光湛然地望向了尽,声音清朗而沉稳:
“了尽大师,世民此番冒昧前来,实是心有所惑,望求大师指点迷津。”
“哦?李公子有何疑惑,不妨直言。”
了尽禅师神色不变,平静以待。
“如今天下之势,大师想必洞若观火。”
李世民语气沉凝,带着一丝忧国忧民的沉重:“炀帝失德,天下崩离,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世民不才,蒙家父信任,将士用命,得以在晋阳起兵,略尽绵力,欲平定乱世,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使黎民重获安宁。”
顿了顿,李世民观察了一下了尽禅师的反应,见对方依旧静听,便继续道:“然而,乱局纷繁,非一日可定。洛阳地处中原内核,乃兵家必争之地。如今王世充窃据于此,虽拥兵自重,然其人性猜忌,刻薄寡恩,绝非可托付天下之人。世民此番前来洛阳,虽有要事,亦存观察之心。见洛阳百姓于王氏治下,虽暂得喘息,却如履薄冰,前景堪忧,心中实难安宁。”
说到这里,李世民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世民虽不敢自诩有德,然愿效仿古之圣王,励精图治,解民倒悬。这万里江山,需要一位能结束战乱、带来和平与秩序的君主;这亿兆黎民,需要一位能体恤疾苦、轻徭薄赋的仁君!”
话语在大殿中回荡,与隐隐的诵经声形成奇特的共鸣。
四大护法金刚神色各异,不嗔目光锐利,不贪面无表情,不痴若有所思,不惧则嘴角微撇,似乎对这番“弘论”不以为然。了尽禅师依旧平和,而了空禅师,依旧如如不动。
了尽禅师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平和:“李公子胸怀大志,心系苍生,老衲感佩。然则,佛门清净地,方外之人,向不直接介入世俗王朝更迭。公子此来,是欲问我净念禅院,在这天下棋局之中,持何种立场?”
李世民坦然迎向了尽的目光,毫不退缩:“大师明鉴。世民深知禅院超然物外,旨在普度众生,追寻佛法真缔。世民并非要求禅院派遣僧兵,助我攻城略地,那既是强人所难,亦是沾污佛门清净。”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极为诚恳:“然而,天下大势,关乎众生福祉。净土不在西天,而在人心;安宁不在山林,而在世间。若世间始终战火纷飞,妖魔横行,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纵有千间庙宇,万卷真经,又如何能真正普度众生,践行我佛慈悲之念?”
目光扫过那宝相庄严的三世佛金身,李世民声音沉痛:“世民听闻,佛有金刚怒目,降妖伏魔,为的便是扫清修行路上的障碍,护持正法。如今这乱世,便是最大的‘魔障’,阻碍了众生向佛之心,断绝了无数人安身立命之所。世民欲行之事,便是那‘金刚怒目’,扫平群魔,还世间一个清平世界,朗朗乾坤!”
这番话,已然触及了佛门理念与世俗纷争的交集点,将平定天下提升到了“护法降魔”的高度。长孙无忌在一旁暗暗点头,心道二公子此番说辞,可谓切中肯綮。
了尽禅师沉吟片刻,目光微微闪动,显然李世民的话语在他心中激起了涟漪。看了一眼身旁依旧闭目的了空师兄,缓声道:“李公子此言,亦不无道理。我佛慈悲,确非一味避世。只是……禅院数百僧众之安危,亦不可不慎。王世充虽非明主,但目前对禅院尚算礼遇。我寺若贸然表态,只怕……”
这便是关键了,禅院并非完全不关心世俗,他们需要考虑自身的存续与立场带来的风险。
李世民知道,此刻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和承诺。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语气郑重:
“了尽大师,了空神僧,以及四位护法大师在上。世民今夜在此,并非以李唐秦国公的身份,而是以一颗渴望结束乱世的赤诚之心,向诸位,亦向我佛立誓!
若他日世民幸得天命,戡平乱世,一统山河。必当以帝王之名,颁布诏令,敕封净念禅院为护国禅林,永享大唐国祀!禅院之地位,超然于天下所有佛寺之上!”
此言一出,连一直面无表情的四大护法,眼神都微微发生了变化。
护国禅林!这意味着无上的荣耀和官方最权威的认可,对禅院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好处。
唇角微扬,李世民的承诺愈发具体:“其二,世民承诺,绝不干涉禅院内务,不派遣官吏,不征收赋税,不征调僧兵。禅院一切清规戒律,修行传统,皆由本院自主,保持其超然物外之根本!”
这一条,打消了禅院可能被朝廷控制和利用的最大顾虑。
“其三,我李唐皇室,将尊奉佛法,护持正教。世民愿捐资敕造,为禅院扩建殿宇,铸造佛象,翻译经卷,供养十方大德高僧!使净念禅院不仅为武林圣地,更为天下佛学中心,泽被苍生,光耀佛法!”
“世民所求,非为一家一姓之私利,乃为天下万民之公义。愿与净念禅院,结此善缘。他日若成,禅院可借朝廷之力,更广泛地传播佛法,教化人心,成就无上功德。而大唐,亦需如净念禅院这般秉持正念、导人向善的力量,作为国家之基石,安抚民心之依归。此乃相辅相成,互利互惠,更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创造一个太平盛世,让佛法慈光,普照每一寸土地,让世间众生,皆得安宁!”
说完这番话,李世民不再多言,只是静静地坐着,目光望向了尽和了空,等待他们的回应。
长孙无忌也摒息凝神,他知道,李世民已经给出了他能给出的最优厚的条件。
大殿内一时间陷入了沉寂,只有长明灯的灯花偶尔爆裂的细微噼啪声。
了尽禅师垂目沉思,手指缓缓拨动着一串沉香念珠,显然在权衡利弊。
李世民提出的条件,尤其是“护国禅林”的地位和“绝不干涉内务”的保证,对禅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这能确保禅院在未来王朝更替中,不仅得以保全,更能更上一层楼。
一直如同雕塑般的了空禅师,在此刻,终于有了更明显的动作。他那微阖的眼睑,缓缓抬起。
顿时,仿佛两道温润而深邃的光,照亮了略显昏暗的殿宇。那目光中不含丝毫凌厉,却仿佛能洞彻幽冥,照见人心最深处的念头。他并没有看向李世民,而是望向了殿外风雪的方向,似乎他的目光能穿透重重殿墙,看到那纷乱的人世间。
片刻后,了空收回目光,转向了尽禅师,极其轻微地点了点头。
了尽禅师看到了空师兄的表态,扭头重新看向李世民,双手合十,宣了一声佛号:
“阿弥陀佛!李公子赤诚之心,宏远之志,以及对佛法、对禅院的尊重,老衲与师兄,均已感知。公子所言,创造一个太平盛世,令佛法慈光普照世间,此愿与佛门普度众生之旨,殊途同归。净念禅院虽方外清修之地,亦不能对苍生疾苦视若无睹。”
“禅院,愿与李公子,结此善缘。”
短短一句话,如同春雷,在大殿中响起,也在了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的心中炸响。
成功了!
了尽禅师语气转为严肃:“然,禅院有其原则。我等不会直接参与军事,不会为公子提供僧兵助战。但……禅院可承诺,在洛阳境内,乃至天下佛门信众之中,不会支持任何倒行逆施、残暴不仁之势力。若公子他日真能挥师洛阳,解民倒悬,禅院可保证,不会成为公子的阻碍。并且,在适当之时,禅院可为公子斡旋,安抚地方,减少征伐之阻力与伤亡。此亦是无量功德。”
李世民闻言,心中大喜,面上却依旧保持着沉稳,深深一揖到底:“世民拜谢了空神僧,了尽大师,以及诸位护法大师!禅院此恩,世民铭记于心,他日若有所成,必不负今日之诺!”
了尽禅师含笑点头:“望公子不忘初心,以苍生为念。”
就在这时,四大护法中的不惧和尚,忽然冷哼一声,声如洪钟:“李公子,话说得漂亮!但不知你的武功,是否配得上你的雄心?洒家想试试,你是否有能力在这乱世中,践行你的承诺!”
话音未落,不惧身形一晃,如猛虎出柙,一掌便向李世民肩头拍来。这一掌看似朴实无华,却蕴含着他精修多年的伏魔杖法之刚猛真力,掌风呼啸,劲气扑面,竟将周围的空气都搅动得为之激荡!
这一下变起仓促,长孙无忌脸色骤变,却来不及反应。
“喝!”
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并未闪避,沉腰坐马,吐气开声,右拳径直迎上,使的正是李家家传绝学,源自《长生诀》残篇演化而来的“秦王破阵拳”中的一招“定鼎山河”!
“砰!”
拳掌相交,发出一声沉闷如击败革的巨响。一股气浪以两人为中心扩散开来,吹得近处的长明灯火焰一阵摇曳。
李世民身形微微一晃,脚下金砖传来细微的碎裂声,但他稳稳站住,面色如常。而不惧和尚则“蹬蹬蹬”连退三步,方才稳住身形,脸上满是惊愕之色,他万万没想到,这年纪轻轻的李唐公子,内力竟如此精纯浑厚,拳法更是堂皇正大,隐含一种不容侵犯的帝王气慨!
了尽禅师适时开口:“不惧,退下。李公子乃我禅院贵客,不得无礼。”
不惧和尚面色变幻,最终合十躬身:“是,方丈。”
他看向李世民的眼神,少了几分轻视,多了几分凝重。
李世民也收拳回礼,淡然道:“不惧大师,承让了。”
这一番交手,虽短暂,却让净念禅院众人更直观地看到了李世民的实力——不仅是言辞与抱负,其本身亦是人中龙凤,文武双全,绝非寻常世家子弟可比。
了空禅师的目光再次落在李世民身上,这一次,停留的时间稍长了一些,那古井无波的眼中,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欣赏之意。
了尽禅师微笑道:“公子果然非常人。今日缘法已结,天色已晚,风雪正急,二位不如就在敝院客房歇息一宿,明日再行下山如何?”
游说的目的已经达到,甚至超出了预期。李世民再次拱手:“躬敬不如从命,多谢大师盛情。”
当下,便有知客僧上前,引李世民与长孙无忌前往客房。
走出大雄宝殿,李世民深吸了一口冰凉的空气,只觉胸中块垒尽去,豪情顿生。回头望了一眼那在夜色与雪光中愈发神秘的铜殿和宏伟建筑群,对长孙无忌低声道:
“无忌,此行不虚。净念禅院此善缘,或将成为他日定鼎洛阳,乃至平定天下的重要一步。”
长孙无忌点头,轻声道:“二公子刚才许下的承诺……”
目光飘过大殿,李世民幽幽道:“字字由衷。若得天下,必践此诺,非为权宜,实为这天下,本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