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攻击护卫舰对我来说真的非常重要,元帅。”莫夫费鲁斯几乎是用恳求的语气看着索龙,眼神里满是期待,“说实话,我希望它能成为坦格伦驻防舰队的旗舰。”
“这艘船另有安排。”索龙的回应平静却坚定。
“船厂已经接到命令,要解除它的武装,还得拆除几个关键节点。”莫夫试图从旁劝说,语气里带着一丝不解。
“是的。”索龙依旧平静,“正如我们之前商定的……你会得到三艘中型巡洋舰,这还没算级别更低的舰船,更何况,防御平台已经抵达,你的防御能力已经提升了好几个数量级,足够应对当前的威胁。”
这次会面依旧在坦格伦行星的官邸进行,首席工程师尼尔·雷耶斯也在场。
不知不觉间,他们形成了一种“三头同盟”的协作模式。
莫夫负责提供政治支持与后勤保障,索龙主导军事战略,雷耶斯则主管行星上的船厂与生产设施。
但在这个体系里,领导者只有一个……索龙。
莫夫与雷耶斯,本质上都是“分管领域”的副手
这种分工能大幅减轻佩莱恩的负担,让他专注于监督军事指令的执行,其馀事务则由费鲁斯和雷耶斯各司其职。
按常理,索龙本该分别听取两人的汇报,但问题恰恰出在他自身的“知识储备”上。
索龙的“自学之路”才刚刚起步。
此前他以为,几个月就能学完帝国军官的全部培训课程,现在才明白自己当初有多天真。
那是海量的信息,包含精心编写的战术分析、观测统计数据、资源与装备消耗评估……堪称一本“如何打赢战争”的直观教科书,逻辑清淅、条理分明。
可这些知识存在两个致命弱点:
第一,新共和国也掌握着这些信息,并且早已针对这类战术做好了应对准备;
第二,真正精通这些知识的帝国老军官,如今已所剩无几。
年轻一代,比如切尔中尉,接受的都是“速成课程”,只学了帝国的战争理念,共和国及其他文明数千年积累的作战经验,全被当作“无用之物”摒弃。
所以,新共和国的胜利,不仅源于战士的英勇,更源于帝国海军自身军官培养体系的崩塌。
无论费鲁斯如何掩饰惊讶,他还是严格执行了索龙一天前的命令,在坦格伦开设“进修课程”,弥补年轻军官缺失的知识。
索龙越来越担心,那些前来投军的“志愿兵”太过年轻,最多只在舰船上服役过几年,可在如今的帝国,这样的服役期竟已算得上“老兵”。
万幸的是,据志愿兵负责人汇报,船厂的机械师与工程师都是按完整的帝国标准培养的。
这位负责人刚抵达坦格伦,首要任务就是向索龙汇报一个关键好消息。
在克罗恩德俘获的“戈兰-ii型”防御平台,终于顺利抵达了。
这次转移花了一个多月,但从初步评估结果来看,一切都值得。
与雷耶斯互致问候后,索龙直接切入正题:“防御平台的受损情况有多糟?”
“受损很严重。”雷耶斯的语气带着一丝凝重,“超空间驱动器已经彻底报废,现在强行激活会非常危险,但驱动器的工作原理本身是可行的,如果我们能找到适用于大型舰船的超空间驱动器,或许能让平台重新具备移动能力。
不过这需要大量工作,不仅要更换驱动器,还得修复船体结构,需要储备足够多的金属来加固承力结构与内部框架。
另外,近半数武器要么被毁,要么受损不可逆,但一部分可以用我们现有的库存修复,另一部分,我们计划安装从叛军攻击护卫舰上拆下来的炮台。”
莫夫听到这里,若有所思地看了索龙一眼,现在他终于明白,为什么那艘不符合“常规武装构想”的攻击护卫舰要被解除武装了。
雷耶斯继续汇报:“到本月底,我们能完成平台的维修工作,恢复其工厂设计的基础功能。”
他用义眼看向索龙,语气里多了几分信心,“届时我们还能给‘戈兰’装上隐形场,如果那时候能找到合适的超空间驱动器,比如‘帝国’级歼星舰用的型号,我们就能在同一时间完成全面升级。”
“船厂的伪装工作呢?”索龙追问,这是保障后方安全的关键,“多久能完成?”
“这需要更长时间,”雷耶斯摇摇头,“需要更多资源和人手,预计至少两个月。”
索龙转头看向费鲁斯,语气严肃:“你查清帝国货运招标的时间了吗?”
“查清了,长官。”莫夫立刻回应,这次会面,本就是为了讨论此事及其他要务,“招标将在两个半月后举行,但申请必须在一个半月内提交。”
时间紧迫。
八十到九十天的窗口期,索龙必须在这段时间内制定出攻击哈姆造船厂的完整计划。
时间不算充裕,但完全可控。
到那时,他们应该已经有足够资源,用隐形场将防御平台与船厂隐藏起来,一旦遭到新共和国的报复性打击,这两处设施必然会受损。
防御平台本就是用来承受攻击的,损失了也不可惜,但轨道维修船厂的价值远不止于此,绝不能轻易被毁。
“我知道了。”索龙点点头,又转向雷耶斯,“你看过我转交给你的改装数据了吗?”
“数据里没有超出常规或无法完成的任务。”雷耶斯用沙哑的声音回答,语气里带着一丝疑惑,“但我不明白,我们舰队里现在一艘‘无畏舰’都没有,为什么还要准备‘无畏舰’加装机库的改装设计方案?”
“目前确实没有。”索龙没有隐瞒,眼神里闪过一丝深意,“但未来的情况,可能会改变。”
莫夫与雷耶斯都没有追问,他们早已习惯了索龙的未雨绸缪。
“等离子钻机的改装进展如何?”索龙继续询问,这是另一个关键项目。
“您的要求很容易实现。”雷耶斯回答,“那81台密封完好的钻机,内部可以容纳全副武装的战斗人员;但那些损坏的钻机,要修复就得耗费大量资金和资源了。”
“即便如此,也要按计划改。”索龙强调。
“额外的赖多宁燃料罐,我们可以毫无困难地安装上去。”雷耶斯补充道,“但我必须提前说明……这样改装后,这些钻机就成了一次性设备,引擎会在使用后彻底报废。”
“我们本来也不需要它们用第二次。”索龙稍稍透露了一点计划,“那些密封破损的钻机,用普通金属把破口盖住就行,不需要长时间保持气密,关键是气流不会影响航向校准。另外,钻机的控制系统还是远程的吗?”
“远程控制是优先级最高的功能,已经写入了钻机软件的主代码。”雷耶斯肯定地说,“乘员当然可以手动操作,但只要发射器激活并发送指令,机器就会无视乘员操作,优先响应远程指令。”
索龙的心沉了一下。
“能重写软件代码吗?”索龙急忙追问。
“理论上可以,但实际操作起来……”雷耶斯的表情变得凝重,摇了摇头,“这不会很快,如果主程序是用标准程序语言编写的,我们完全能搞定,但这个远程控制系统非常特殊——制造商使用的作业系统我们不熟悉,计数系统不是常规的二进位,而是十进位,还有独特的算法逻辑。控制程序的语言我们更是一窍不通,要完全掌握至少需要数月时间。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制造商用了好几门程序语言编写软件,每门语言只控制钻机的一个独立系统……很抱歉,元帅,这些毕竟是民用设备,我们没接受过操作这类设备的专业训练。”
不过是普通的地质设备,为什么要把控制系统搞得这么复杂?
又不是什么需要高度保密的间谍飞船。
“确实,这种设计太‘别出心裁’了。”索龙压下情绪,语气平静地评价。
“问题出在设备制造商自身,他们在远程控制技术方面积累不足。”雷耶斯推测道,“他们很可能采用了维尔皮斯人或其他昆虫类种族开发的程序,然后把不同程序拼接起来,打了临时补丁。帝国的远程控制程序,他们大概率没法合法买到,而且帝国程序的指令执行数量也不完善,只是信号接收范围更大。我觉得,制造商这么设计,就是为了让设备的软件自主维修变得极为困难,迫使客户只能依赖他们的服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