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第96章(1 / 1)

“人不是问题,交给你带,你要负责把他们教出来。”大领导一口答应。

“没问题。半年后,工厂正式接单,我保证年产量不低于十万台。”林峰作出承诺。他脑中早有生产线的设计,但不能直接用加工空间制造,那样太过惊世骇俗。

目前国内对机床的须求量极大,需要几十万台。随着时间推移,须求还会持续增长。此外,国内也有部分机床出口。一旦完成产业升级,出口量将进一步提升,林峰的三轴机床也可以推向海外。

他在香港注册了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原本用于向内地输送物资,现在可以充实起来,用于机床出口业务。

大领导拿着零件匆匆离去,内心激动难平。这件事意义重大——我们有了自己的三轴机床,精度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意味着许多过去无法制造的产品,现在都可以发展起来。

机床作为工业之母,涉及大多数制造领域。机床技术和精度的提升,就是产业升级和迭代的内核推动力。

三轴机床就象一位技艺高超的钳工。过去的单轴机床无法加工复杂异形零件,需要钳工借助各种工具一点点手工制作,效率低、成本高,成品率也有限。毕竟,高级钳工培养难度大,既需要长期实践,也依赖天赋和钻研精神。

而三轴机床能同时对零件的三个面进行钻孔、切削、拉丝、打磨等操作,只需更换不同刀头即可。这样效率提高数十倍,精度和成品率也大幅提升。虽然它不能完全替代钳工,但对工业水平的推动作用极为显著。

未来若能发展出四轴、五轴机床,生产效率还将更上一层楼。

林峰并未透露刀具的秘密,只对外展示了机床设备。当前他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工厂建设,以实现年产十万台机床的宏大目标。

他计划初期仅生产三轴机床投入市场,其他类型的机床虽会制造,但仅供自用,不对外销售。他不可能包揽所有机床种类的生产,否则将面临与全国机械制造单位对立的局面。待三轴机床销售出去,其他单位完成设备升级后,自然会投入各类机床的研发与制造。

他计划在九十年代推出四轴机床,二十一世纪初再推出五轴机床,以此确保他的机械制造厂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立于不败之地。

现阶段推出更高级机床并无必要,过早面世恐将失去控制权。目前三轴机床已完全够用,且因无研发成本,加之国内材料与人工成本低廉,生产成本极低。其中最昂贵的芯片,因正值外部市场价格战,林峰已大量囤积,足以满足长期须求,直至自建芯片厂实现自给自足。

………

随后几日,前来参观的各部门人员络绎不绝,林峰均认真接待,毕竟工厂的工人还需仰仗他们协助。

大领导私下告知林峰无需任何担忧,最高层已明确表态,该企业属民营性质。这意味着行政命令在此不适用,只要林峰守法经营,其研发成果均归企业所有。作为试点企业,政府将予以扶持。于是,四九城各工厂开始抽调技术骨干,并分配高校毕业生至该厂。

林峰的人力资源日渐充裕。此前三个月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所有厂房均已落成。借此良机,林峰再次申请土地,此次并非用于扩建工厂,而是建设住宅小区,旨在为员工提供福利分房。这一请求顺利获批,又一大片土地划拨到位。林峰随即展开员工培训:针对高校毕业生,重点培训三轴机床操作技能;抽调来的熟练工人则直接投入零件加工。

目前机床数量尚不足,林峰带领团队加紧制造各类机床,并按计划配置到不同车间,优先组建一条生产线。随后加速生产更多三轴机床,以满足自身制造厂须求,同时筹备自建电炉冶炼设备。当前所用刀具均经由林峰空间加工所得,未来必须实现自主制造,电炉亦不例外。

林峰全心投入机械制造厂运营,家中事务变化不大。徐静平与何落晴稳步拓展蜀香园业务,已确定所有原材料产地并激活合作: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在指导监督下进行标准化生产,由蜀香园统购产出;在草原省创建加工厂,收购牧民饲养的牲畜。未来还可拓展乳制品业务,但现阶段精力有限。

在充足资金支持下,蜀香园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迅速崛起为国内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暂未集成为集团公司。

徐静平与何落晴渐感力不从心,某日晚饭时,徐静平开口道:“姑父,现在蜀香园规模太大了,我们俩已经忙不过来了。”

何落升也附和:“是啊,静平每天回来都很疲惫,姑父,是不是该考虑成立集团了?”

时值1984年底,随着城市不断开放,蜀香园迅速扩张。林峰点头同意:“可以,直接申请吧。”

“我会从港岛调人来协助你们构建集团架构。集团成立的关键在于责任到人。”

“每个人的职责必须明确,不能互相推诿,尤其是一线店铺的服务、食材质量、与农户对接、技术指导和收购。”

“责任清淅,出了问题不仅要追究集团责任,甚至要承担法律责任,这些必须让所有员工清楚。”

“明白了,姑父。”徐静平点头应道。她是大学毕业,学的正是相关专业,本想帮助母亲,却比大姐先结了婚。

何雨水在一旁说道:“林峰哥,上面领导已经和我通气,准备调我去区里担任副区长,你觉得呢?”

“恩?”林峰一愣,沉吟片刻,“你怎么想?”

“我也不太确定,虽然工作这么久已经习惯了,但再往高处走我没想过。”何雨水说,“你说我要不要辞职?”

林峰明白,何雨水认为自己的晋升与林峰有关。

他斟酌后说:“你自己决定,如果觉得太累可以不做,我们这边也需要你。民营企业也需要组织结构,这方面你非常适合。”

何雨水想了想,这确实不错,工作熟悉,又没有体制内那么严肃,于是点头:“好,那我就辞职了。”

何雨柱惊讶地问:“雨水,这么容易就决定了?”

“哥,这没什么难的,我又不是刘海中,当不当官我不在乎,家人更重要。”何雨水直接说道。

于莉惋惜道:“多可惜啊!”

“没什么可惜的,最多也就是到市里工作,而且未必是因为我的能力。现在咱们家机械厂成了宝贝,我从体系内退出最好。”何雨水解释道,“不然以后容易被人当攻击的借口。”

林峰也表示赞同:“没错,现在退出正好,就怕以后走得更高。我们一切都要合法经营,不给牛鬼蛇神任何可乘之机。”

……

厂里的生产线终于全部完工,林峰下令开始生产。激活后的一个月,工人们逐渐适应,目前只实行白班八小时工作制,尚未接受任何订单,因为生产效率还在逐步提升中。

然而大领导已经等不及了,半年过去,他一直在等林峰的消息。这天他亲自前来:“林峰啊,你这里不是已经开工了吗?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

“大领导,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备货,同时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毕竟三轴机床售出后,总得教会客户如何使用。”林峰详细说明道,“而且日后设备出现故障,还需要安排专人上门维修。”

“虽然完整的保养和维护手册已经编制完成,但并非所有人都能立即掌握,必须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

“按每个单位至少配备两名技术人员计算,所需人手实在太多,我们只能循序渐进地推进。”

“说得在理,不过现在各家单位都催得紧啊!”大领导沉吟道,“这样,你先接收订单,给每个单位发几台设备让他们先熟悉起来,技术人员暂时派一位过去就行。”

“好的,那就麻烦您通知相关单位直接来洽谈订单事宜。”林峰只得点头应下。

没过几日,林氏机械制造厂门前便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代表。面对应接不暇的接待工作,林峰只得抽调销售团队负责接洽,自己则暂时回避。

这次采取了限购措施,每个单位首批仅供应三台设备,供其学习使用。林峰同时派遣技术人员指导操作和维护流程。后续生产完成的设备将陆续交付,确保用户能够快速上手。

在整理订单过程中,林峰发现很多单位申报数量过大。考虑到年产能仅十万台,他要求这些单位削减订单。毕竟全国范围内的设备更新需要数年时间,各单位也不可能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更换。

订单协调工作持续了整整一个月,关键原因在于林峰生产的机床价格优势显著。进口同类产品需要数十万美元,而这里仅需十二万元人民币,还不需要外汇额度。不少单位冲动之下提交了大额订单,最终由大领导出面协调,要求各单位重新核定实际须求。

对于科研院所等特殊单位,林峰则全部满足其订单须求,立即交付已生产的设备,并为每个单位配备一名技术员。经过大半个月的紧张安排,订单事宜总算理顺,后续前来洽谈的客户暂不接待。

“林峰,你看能不能想办法提高产量?”在大领导办公室的会面中,领导关切地询问,“工人方面你不用担心,可以从效益欠佳的单位抽调大批熟练工过来。”

林峰摇头回应:“大领导,这件事实施起来有困难。根据国家规定,工人每日工作八小时,要实现增产就需要实行三班倒制度。”

“这样工人数量至少要增加两倍,还得配套后勤保障,仅夜班交通就是个难题。”

“更重要的是,目前国内真的需要这么大量的设备吗?”

“产业升级不仅需要更新设备,更需要技术积累。我认为应该循序渐进,让大家先熟悉现有设备。毕竟三轴机床并非万能,我们还需要研发生产大型设备和其他型号的机床。”

“这需要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啊!”

大领导闻言展颜一笑:“说得对,是我太心急了,还没你考虑得周全。”

“难得你在利润面前能保持这般清醒的头脑,这非常可贵!”

“但我所言非虚,眼下不少国企效益欠佳,国家订单有限,加之质量难以保证,高层正在筹划第三次工资改革,希望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不过,如果你能再吸纳一些工人,那就再好不过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涅盘归:废柴嫡女搅风云 为了活命,处处吻怎么了 纭纭出生在五十年代 开局全网黑,逆天小记者捅穿黑幕 错失系统的我,捡到了舰娘 为得到我粮食,硬塞老婆给我 天上掉下个炼丹炉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抗战:我,神枪手,团长当祖宗供 官场:权利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