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在吃饱喝足后,突然意识到自己需要来一场放纵,不然不知道还需多久,才能从角色里抽离出来。
于是,半推半就地跟了安静去宾馆。
安静今年才二十三岁,卸了妆后的她,再也没有那种风尘味,反而有一种少女的含蓄。
挑逗了杨帆一番后,安静看到他眼神火热,立时有点惊?,再也没了挑逗杨帆时的那种奔放与大胆。
很快攻守易形,安静被杨帆进攻得溃不成军。
……
第二天,杨帆在一轮摧枯拉朽的攻势下,取得了一次战斗的胜利。
而安静已不敢口出狂言,此刻温顺得象只小猫咪,安静地窝在那里。
洗完澡后,杨帆觉得舒服了不少,刚才一身汗,黏腻腻的。
他回了一个电话给李扬,刚才激战中,没接到他的电话。
“李导,刚杀青就找我,这么快有好消息了?”
“好消息没有,坏消息有一个。”电话的另一头,传来李扬略显疲惫的声音。
“我后期有点问题,你可以过来一趟吗?”
“好。”
作为编剧,参与后期制作很正常,杨帆在拍摄过程中,从李扬身上学到了不少。
现在有机会参与后期制作,他也想多学点东西。
至于女人什么的,只会影响自己拔刀的速度。
“李导找你?你要走了?”
安静边坐起来边问,手上把被子摁在胸前,挑了挑眉,脸上还是红扑扑的。
杨帆知道眼前这个女人有过经验,但不多,全身都软,就是嘴硬。
嗯,嘴有时候还是很软的……
杨帆摇了摇头,把昨夜的记忆甩出脑子。
再想下去,估计一时半会就走不了啦。
“李导找我有点事。我先走了,我回头再联系你。”
“哐当”一声,杨帆已经走出房间,顺手关上了门。
“诶,”安静站了起来,顾不得滑落的被子,
“你都没我联系方式,怎么联系我?”
安静伸长脖子,半晌没听到回应,知道杨帆已经走远了。
真不知道这是个初哥,还是渣男。
这时候还没渣男、海王的叫法,不然安静一定先一下扣在杨帆的头上。或者两个一起扣。
根据李扬发给他的地址,杨帆很快找到了剪辑室。
进来的时候,李扬和一个光头在吃着盒饭。
“杨帆,这是李光头,光头,这个杨帆。吃了没?”
李扬把手边的盒饭递过去。
“李导,光头哥。”杨帆接过盒饭,他接了电话就赶过来了,根本没注意时间。
一个早上都没吃东西,从昨晚到现在又消耗了三四次,确实把杨帆给饿坏了。
打开饭盒,吃了几口,感觉有点熟悉。
“看我干嘛,这就是昨天吃剩下打包的。虽然是拍摄进度快,省了不少胶片钱,但是后期、宣传哪个不用钱?我是替你们投资人省钱……”
杨帆一脸无辜,没来得咽下去,就含糊地说:“李导,我也没说啥啊。”
“边吃边聊吧,我觉得怎么剪都差点意思,你编剧,说说你对这一段的看法。”
李扬直接说回电影,并且叫光头打开了了一段视频。
视频不长,是元凤鸣找完小姐后陷入道德挣扎的片段。
从重要性来说,这段是元凤鸣改变的重要转折点。
这不仅承载着对“成人礼”的解构,更隐喻着纯真在物质诱惑面前的崩塌。
李扬一开始就把这段剪出来,看来也是非常看重这个片段同的
杨帆回忆了一下原片,原片通过长镜头和环境细节的堆砌,营造出强烈的窒息感。
杨帆把想法告诉了李扬,李扬立即李光头按照杨帆的想法切了出来。
李光头一个早上没剪成一个片段,心里已经恼火了。
甚至觉得李扬有点事儿。
他知道杨帆就是素材里的主角,见杨帆一个小年轻,来了没一会就开始指手划脚的,心里有点不爽。
这能有效果?
无奈李扬听他,只能放下盒饭,按照杨帆说的剪了一遍。
剪完看效果,播放键按下。
相对于原片的长镜头,这次由于拍摄的时候,杨帆分镜的建议下,添加了手持拍摄。
通过轻微的手持晃动,增强了临场感。
这种不稳定,响应了人物内心的动摇。
“没错,没错,我就是要这种真实感。”李扬差点把饭都喷了出来。
李光头没想到这年轻人随便调整了一下,效果这么好,不禁问道:
“帆小哥,你不是学表演的吗?怎么剪辑你也懂?”
杨帆一脸淡定,你拉过万部电影,对这种剪辑方法,也能了然于胸。
“他是什么表演系的,他是文学系的。被我骗来当主演,主要是便宜,才三千块钱。”
杨帆还没说话呢,李扬就打趣了一句。
三千块的价格对于杨帆也来,聊胜于无。
还是那句话,现在也不差那一万几千的,他看重的,是电影最后的分红收益。
杨帆面对李扬的调侃,只淡淡笑了笑。
小小的改动,只是还原了原片,虽然加之手持拍摄的真实感,整体的效果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
但是杨帆在之前曾经有过不少想法,正好趁着现在的机会,实践一下:
“光头哥,你把前面的素材给我看一下。”
“我想要添加闪回的画面,把主角母亲在煤油灯下补衣的画面,加在元凤鸣用报纸遮盖海报的时候。”
李扬听了杨帆的建议,想了一下,说:“你是想用元凤鸣肉体的堕落,与他精神的牵挂做对比?”
杨帆点了点头。
李扬眉头紧锁,又说:“这样的话,还可以呼应前面剧情里,宋金明在叫完小姐后‘这钱给娃上学不好吗’的内心独白!光头,快试一下。”
光头按照杨帆的想法,又剪了一版。
第一版处理元凤鸣的悔意时,主要通过其贴海报的动作和宋金明的沉默来表现。
而这一版强化了时空交叉的蒙太奇效果。
适度、贴合纪实逻辑的蒙太奇没有减少第一版的纪录片质感,反而能强化情绪真实,增强了情感冲击力。
而且不会破坏电影整体的“粗粝美学”的基调。
“看来,把你叫来是叫对了。”
李扬感叹道,他看完两个版本,觉得第一版更符合他的本意,但是第二版好象又有了点升华,突破了他本来的认识。
李光头对两个版本都很喜欢,在他眼里,只是表达的效果不一样而已,怎么选就导演的事情了。
最后,李扬还是选择了第二版。
然后他就拉着杨帆,不让他回去了。
杨帆庆幸当然向老师请了两个月的假。
拍摄用了差不多二十天,剩下的假期,足够他做完后期了。
只是他不明白,为何李扬这么着急,拍完第二天就已经开始制作后期。
前期拍戏这么累,不用休息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