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一代砸钱拍戏?给自己当男一号?
好羞耻的感觉。
但是人很容易说服自己,或者找到自己容易接受的理由:
是李扬先让他当的主角,然后他才投资的。
这逻辑顺序不能错。
只要是导演先找的自己演戏,就不算带资进组。
当然,在外人的眼中,是看不到这个顺序的。
骗得了自己就行,不用理会旁人的眼光。
自己开心,比什么都重要!
李扬很快把剧组拉了起来,期间,杨帆开始给元凤鸣分镜头脚本。
对的,就是按照记忆中的原片画,这部片子好说也拉了十几次,把主要的镜头都回忆起来,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是,他画着画着,神奇的事情又发生了。
就好象当初默写小说的时候一样,他的分镜头画得越来越详细。
最后画出来的,就是感觉对着电影原片画出来的。
包括需要什么主要的道具,灯光应该怎么打,机位要什么角度,什么距离,要几台机器……
在半个月的绘制过程,杨帆不断地沉浸在元凤鸣的角色里,幻想自己就是那个十六岁的,第一次来到大城市查找自己父亲的少年。
连舍友都说,他画画把自己给画傻了,老是对着镜子傻笑,还露出两排贼白的牙齿,看着瘆得慌。
当来到拍摄现场的时候,李扬看到的是一个剪了寸头的傻小子。
“李导,我准备好了。”杨帆露出标志性的大白牙。
人还是那个人,味全变了。
“李导,这是我之前跟你说的,我画的分镜,您参考一下。”
杨帆把本子递上,还是傻笑着。
“哦,哦,好,我看看。”李扬心里又开心,又觉得怪怪的。
杨帆说他画分镜的时候,李扬说他有进取心,非常好。
画分镜主要是导演的活,编剧当然也能画,但是杨帆才大一啊。
他懂什么分镜!
但是李扬没有打击他。
通过画分镜,多了解一下角色也是有好处的。
杨帆递过来的本子封面写的“盲井-分镜脚本”字样,里面已经感觉到有点松散,使用痕迹明显,显然没少翻阅。
李扬打开,看了许久,直到副导演来提示大家都准备好的时候,他才反应过来。
来到显示屏前,李扬恍惚中开始了第一场戏拍摄。
第一场戏拍的是内景,小餐馆里,元凤鸣被忽悠,叫宋金明二叔。
“杨帆”为了拿到矿井打工的机会,答应改了姓名。
刚改完名字,宋金明就测试了下,叫他新名字时,他还没反应过来,被小揍了一下。
李扬看了持杨帆,他还是象刚才被揍时的委屈样。
刚才还觉得他看起来奇怪,但是当进入了正式拍摄阶段,他表现出来的傻就太自然了,丝毫不比旁边的两个老戏骨差。
刚开始,李扬还担心杨帆太年轻,拍戏时会紧张,被压戏。
看来担心是多馀的了。
拍完第一段,李扬在显示屏前看着效果,其他在另外一边等着。
大家看李扬的眉心紧皱,思考了一会,觉得真实感不够,向摄影喊道:
“摄影,镜头换成85的,换手持再来一条,对了,灯光先撤了……”
摄影麻利地换好镜头,把摄象机从三角架上扛下来。灯光亦按导演的要求布置好。
第二次拍完,李扬知道刚才为什么觉得不对劲。
第一次太象精心构图的剧情片!
而第二次才是真实捕捉到的“纪录片”。
手持镜头增加了真实的呼吸感,自然光虽然会导致有些暗部看不清楚,但更显真实。
导演看着显示屏里的元凤鸣,傻气比刚才显得更明显了,大声说:“过了。”
李扬心里暗喜,第一次执导,对于拍摄的把握得如此精确。
随后,又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怎么了,李导?”副导演见李扬呆呆地坐在那里,大家都在等着呢,只能上去询问。
李扬问:“我刚才那本子呢?”
“什、什么本子?”副导演被这没头没尾的问题,问得有点懵,以为自己漏了什么。
“上面写着‘分镜脚本’,棕色封面的那个本子。”
副导演这才反应过来,开拍前导演确实顺手递给了他,连忙找了过来。
李扬打开本子,翻了翻,在中间部分,找到刚才那场戏的分镜头。
上面用小字标注:
“摄象需手持或肩扛,使用自然光线,根据现场光线与布局,使用50/85的定焦……”
靠!
原来,这不是自己的想法?
这是刚才看过分镜脚本后,把这一幕的内容给记住了?
然后下意识地用了起来?
李扬有点怀疑自己了。
副导演看着李扬匆忙打开本子,翻看了一会,又定在那里。
今天才第一天,怎么李导就这么风风火火,一惊一乍的。
看大家都在等着,轻轻推了一下导演手肘,问:
“导演,可以进行一下场了吗?”
李扬这才回过神来,给大家说:“准备下一镜吧。”
后面,李扬也根据杨帆的分镜脚本,调整和对比了自己本来的构想。
再然后,他干脆把脚本打印分发给相关的工作人员。
灯光、摄象等人拿到脚本,工作效率立马提高了许多。
但是他们也有了个疑惑,怎么导演一早写好分镜脚本,却现在才拿出来?
“李导第一次执导,这准备工作做是还真细致。”
与此同时,扮演唐朝阳与宋金明的王双宝、李晚祥,对杨帆也非常好奇。
“这是个农村来的孩子吧,长得挺俊,就是有点憨。”
“好象都不用怎么演,全都是他自然的反应。”
杨帆对王双宝印象深刻,他还出演了《疯狂的赛车》里的乌龙百出的“姐夫”一角。
而李晚祥也是电影学院出身的,算是师兄了,演技没得说。
难怪很多人都误以为这部电影是纪录片。
而杨帆作为最多戏份的男一号,反而是整个剧组ng最少的,整个剧组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不止。
本来以为起码一两个月才能拍完了,才半个月就已经杀青了。
因为效率提高,李扬省下了不少预算,杀青那天晚上,难得豪横一把,庆功宴的规格很高。
也正是因为李扬说的酒肉管饱,让还没出戏的杨帆,像元凤鸣一样在酒席上,狂吃狂喝。
最后,还被戏中的小姐——安静,拉到了宾馆讨论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