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秦阳手掌缓抬,正欲令禁军统领呈上捷报,刘忠秦却已是按捺不住,急切道:“快!呈上来!”
群臣闻言,无不投来异样目光——那眼神中,有惊愕,有匪夷所思,更有对其逾越本分的严厉斥责。
刘忠秦心下一凛,暗道不好,慌忙改口,语气也收敛了几分:“快呈上来,呈给陛下御览!”
秦阳心中掠过一丝遗撼:这老阉人虽因急切乱了分寸,却终究未失了神智。
若非他及时改口,此刻便已犯下“先于帝王览阅捷报”的大不敬之罪——那才是真正的授人以柄,再好不过!
可惜暗叹一声,秦阳压下心中念头,面上不动声色,伸手接过捷报,快速浏览一过。
旋即,他抚掌大笑道:“好!好!林岳果然不负所托,真乃朕之虎将!有林岳在凉州,何愁凉州不平,逆贼不灭!”
大笑声中,秦阳瞥见阶下群臣个个引颈翘首、面露急切之色,遂将捷报递向一旁的刘忠秦,笑容和煦地吩咐道:
“忠秦,快将这捷报给诸位爱卿宣读一番,也让大家都沾沾这大捷的喜气!”
刘忠秦早已心痒难耐,暗暗祈祷这捷报来的更猛烈些!
他清了清嗓子,展开捷报,以他惯有的尖细嗓音,一字一顿、字正腔圆地读道:
“臣,林岳,叩谢皇恩”
“为驰援凉州,臣率虎豹骑星夜兼程,奈因路途遥远,终究迟了一步,凉州雄关业已告破。”
“幸得天佑我大秦!臣率军赶至雄关周遭,恰逢苍狼军与朔风骑正在追击我溃散的百姓。”
“双方遭遇,苍狼军与朔风骑皆未料我军来得如此之快,一时猝不及防!臣当机立断,挥师衔尾急追,杀他个措手不及!”
“此追击,直追至凉州雄关之下,犹自不肯罢休!”
“奈何铁木真与唐逆二人狠辣果决,竟狠心将城外兵马尽数舍弃,收缩防线,死守城池——致使臣无法杀入城中,否则此战战果必将更加辉煌!”
“如今臣已屯兵十万虎豹骑于凉州雄关之外,以威慑铁木真等敌寇逆贼。”
“雄关之内,逆贼尚馀十万残兵败将,城防亦多有破损,早已不复往日坚固。”
“待后续沧州步卒一到,臣必率部全力攻城,不破雄关誓不还!”
“务要将铁木真等贼寇驱逐回漠北,将唐逆首级献于阙下,以告慰凉州死难百姓在天之灵!”
“另,臣已分兵奔袭唐逆所据十一郡,务要将其有生力量连根拔起;再遣精锐深入凉州草原,衔尾追杀苍狼军馀孽,解金龙大宗师之围!”
“同时严阵以待,谨防阿史那云所部异动!”
读至此处,刘忠秦的尖细嗓音不自觉拔高了几分,语调也越发抑扬顿挫。
先前因朝臣死谏而血色尽褪的面庞,此刻竟泛起了不正常的潮红,盖因捷报内容太过振奋。
“陛下!此捷报一至,凉州局势已然乾坤倒转,攻守易势矣!”
先前二十万虎豹骑对阵铁木真、唐王攻城后收拢的十五六万残部,兵力虽占上风,却远非胜券在握。
尤其是敌军扼守凉州雄关,凭坚城以逸待劳,更能四面出击,进退自如,始终掌握着战场主动权。
但如今,就拥有着绝对的胜势!
甚至若铁木真没有凉州雄关庇护,以虎豹骑此刻锐不可当之势,未必没有将其主力绞杀于旷野,令其片甲不留的可能!
思及此,殿中文武百官无不精神大振,眉宇间愁云一扫而空。
“待林岳将军荡平十一郡县,犁庭扫穴,拔除逆贼党羽,那我北凉局势将大不一样!”
他们甚至暗暗心想,若林岳能趁唐逆军队未在燕云要冲之际,奇兵突袭,重新将燕云要冲夺回!则北疆永固,大秦再无北顾之忧!
但,满朝文武虽心潮澎湃,却无一人敢贸然进言,劝林岳将军直取燕云要冲。
谁都清楚——徜若虎豹骑孤军深入燕云要冲,一旦遭遇阿史那云率领的二十万苍狼铁骑
前有强敌,后有铁木真残部,届时前后夹击,腹背受敌,虎豹骑精锐尽丧,那后果不堪设想!
届时大秦北疆防线崩塌,便是真正的天倾之祸。
如今虎豹骑无需行此险招,只需先解金龙大宗师草原之围。
待大宗师坐镇,加之已在凉州境内活跃的皇家供奉、十大宗师并数百武道高手,凉州战局自可稳如磐石!
这时,刘忠秦悄然传音,秦阳颔首后,缓缓抬手虚按,待殿内彻底安静下来,才敲定道:
“凉州局势虽暂趋平稳,但此战胜负关乎我大秦国运,事关重大,仍需慎之又慎!”
“朕身为先天大宗师,却不能如苍狼王庭铁木真一般亲赴沙场、御驾亲征,实乃朕之过也!”
“朕反复斟酌,决定从京中再遣一支精锐驰援凉州,以策万全!”
“传朕旨意——着御林军都统李烈,即刻单击京营三万精锐、御林军两万精锐,星夜驰援凉州!”
“着沧州转运粮草物资,务必保障前线供给!”
“另,京营精锐既已调动,京中空虚,着令于京畿百姓中遴选精壮,组建新军!”
“新军筹建诸事,由兵部尚书徐达明总揽其事,务必克期完成!”
“待新军成军之日,朕将御驾亲临,携皇后、贵妃于这皇城玄武门之上阅军,共襄盛举,以耀我大秦国威!”
秦阳话音刚落,阶下的刘忠秦眉头几不可察地一蹙。
他对秦阳这临时起意、擅增的“阅军”之举暗自不悦,但转念一想,先前他也曾御驾检阅过鸣凤女兵,倒也不算太过突兀。
更何况还是皇城玄武门之上,并未出宫,细细想来,恐怕又是那段伪皇自我满足、自娱自乐的戏码。
新军组建之事先前也未与其商议,伪皇临时有此想法,也算情有可原。
加之伪皇今日已是十分配合,并未横生枝节,刘忠秦便强压下心中不耐,终究没有当场传音斥责发作。
他此刻真正痛惜的,是那新军筹建的权柄没能攥在自己掌心!
京营盘根错节,若无永寿帝这杆大旗亲自坐镇,他想从京中那些王公贵族、军中宿将手里虎口夺食,无异于痴人说梦。
也唯有徐达明这般在兵部经营多年的老狐狸,方能在各方势力间周旋,将此事办妥。
可惜啊这等染指京营兵权的天赐良机,竟眼睁睁从指缝溜走!
刘忠秦垂下眼睑,掩去眸中一闪而过的阴鸷与不甘。
另一边,秦阳见刘忠秦对“阅军”之事并未起疑,更无过激反应,满意颔首。
权利的底线试探,十分成功!
如此,诸事即定,他又说了几句“诸卿当勠力同心,共扶大秦社稷”的场面话,这场暗流涌动、步步惊心的大朝会,便在各方心照不宣的“满意”中落下了帷幕。
此次朝会,刘忠秦如愿以偿——向凉州增派援军,为永寿帝的安危又添了几分保障。
京中贵族们虽需派出五万京营兵力,却换来了五万新军的权柄。
而秦阳,则不动声色地拿到了“阅军”这把钥匙——一个光明正大接触京营、渗透兵权的绝佳机会!
各方皆大欢喜。
然而退朝之后,当文武百官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反复咀嚼、咂摸今日朝会的每一个细节时,那看似平静的水面,真正的暗流开始汹涌。
这次朝会透露的信息,实在太过不寻常!
嗅觉明锐的老臣,已经从中嗅到了那刀光剑影,山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