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来了,我这里正乱着,咱们去树下的石桌边上坐一会。”封砚初将人迎进来,又道:“雪香,上些茶点。
封砚敏刚坐下,便朝后面的碧玉挥了挥手,“我知道你要去隆安寺读书,便做了几双足袋,还有帕子,香包。”
封砚初接过之后,便让碧芳直接收起来了。
紧接着大郎,三郎,四郎,二妹,三妹,堂兄他们也送来一些东西。
其馀人都是亲自送来只有堂兄吓得没敢来,原来是二叔提了一句,将他也送到隆安寺读书,仅这一句,就吓坏了。
大郎对封砚初去隆安寺这件事还是很重视的,他比旁人来的都晚一些,“我本来想送你几本书,但想着你此次去必然带的书不少,便送来两把扇子,过两日天热,你出去与人交流文章,用它正合适。”
“多谢大哥。”封砚初虽然不需要,但还是收下了,因为前些年不得自由练武,用扇子代替,所以经常坏,这也给众人落下一个他喜爱扇子的印象。
“二郎,说实话,此次你主动提出去隆安寺读书,不仅我吓到了,就连父亲也一样,父亲原本还想好好劝你,不要懈迨,没想到你竟然自己主动要读书。”封砚开虽不赞成弟弟去隆安寺,但他既然有此决心就不应该阻拦。
这是封砚初第一次想读书,科举的残酷他深知,侯府生活太过安逸,所以才会逼着自己前行。
他看着即将西沉的落日,将天边的云彩照的绚丽夺目。虽明白花无百日红的道理,直到父亲用长姐的婚姻来换取侯府的资源之时,他才明白,自己是武安侯的一员,姓的是封,如何能逃的掉?
他比旁人特殊在何处,凭何父亲如此厚待于他?父亲给了他丰厚的资源,享受了侯府优渥的生活,自然要为将来出一份力,只是现在的他还太过弱小。
良久的沉默后,缓缓说道:“只是想明白了,我毕竟姓封!有多少人指着武安侯府,父亲与大哥肩上的担子日益沉重,我自然要帮着分担。”
这番肺腑之言,竟让封砚开心里头堵得慌,他既欣慰二郎懂得身上的重担,又难过自己力薄,还需弟弟帮扶。
最后他什么话都没说,只是拍了拍二郎的肩膀离开了。
紧接着是大娘子来了,查看了行李后,满意的点点头,“恩,收拾的也都齐全,白管家从隆安寺回来了,说是窗户需要重新修缮,屋顶的瓦片也有两处碎了,若是下雨肯定漏水,得两天才能修缮完。”
“多谢母亲费心操持。”
大娘子又拿出三百两出来,“你在外读书,肯定要交际,这一百两银子是你父亲让给的,这二百两是母亲额外给你添的。”
“我身上还有些钱,再说读书也用不了这么多。”封砚初手头上还有一百两,其中四十两就是从孙延年那里赚来的,便将银票推了回去。
大娘子故作恼怒,“拿着,你第一次在外读书,哪里知道外面的苦,做父母的自然希望你好好的,若再推辞,母亲可是要生气的,这是悄悄给你的,可别让其他人知道,说母亲偏心。”
封砚初到底收下了,“多谢母亲。”
“出门在外,要照顾好自己,我听说你嫌每日从家里送饭太远,太麻烦,今儿特意叮嘱白管家去看了,城外有一家五味楼,以后每日让冯四或者暮山去那里提饭……”大娘子又叮嘱了好些才离开。
不知是不是错觉,封砚初突然感觉大娘子对他有些不同,若说以前更多是在嫡母的责任上多关注了些,可现下却有了份真心。
封简宁是第二日来的,他见收拾出来的行李,竟然生出儿子不回来的感觉,“若是缺了什么,便让人回来取。”
“已经很多了,就这我还让李妈妈精简了许多。”
“去了好好读书,别出去和不三不四的人鬼混。”
可能凡是家长都会在孩子离家之时如此叮嘱,封砚初前世离家上大学之时,他爸几乎说了同样的话。
“父亲!”
“好啦,好啦,我知道你是个有分寸的孩子,既然下定决心苦读,必定不会姑负。只是现在天气热没什么,到了冬季是不是回来住?”封简宁还是抱有一丝希望。
“父亲,遇到年节之时,我会回来的,再说六月份姐姐成婚,我怎么可能不在。”他如此坚决的态度,竟然让封简宁不知该说什么话。
只是到底惦记儿子,从袖囊里拿出一百两银票,“这一百两你且拿去,男人嘛,难免有个交际应酬,后日你去隆安寺,我就不送你了。”说完也不等儿子开口直接走了。
不过回去的脚步轻快了许多,内心感慨,儿子长大了,终于懂事了。
封砚初拿着父亲送来的一百两银票看了又看,父亲竟然还有如此感性之时?现在他有五百两了,钱袋一下子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