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各调研小组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出发。”秘书小陈轻手轻脚地走进来,低声汇报。
王江涛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好。通知下去,这次调研,不搞形式主义,不听长篇汇报,直接看现场,重点看问题,找瓶颈。”
“特别是那些新兴产业项目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难点,要摸清楚,带回来。”
“是,主任。”
这次全省范围的春季大调研,是王江涛在年初工作计划中就定下的。
他深知,作为掌管全省发展改革和国资监管的双料主任,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看报表、批文档,必须深入一线,掌握最真实的情况,才能做出最符合实际的决策。
他亲自带队,选择了汉江省传统的工业重镇北阳市,以及新兴的电子产业聚集地南湖市作为重点调研对象。
第一站,北阳市。
此时的北阳市,正处在转型的阵痛期。
曾经辉煌的国有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北阳重工,面临着市场须求变化、技术迭代加速、历史包袱沉重的多重压力。
王江涛没有先去市委市政府,而是直接让车队开进了北阳重工的厂区。
厂区规模宏大,但部分车间显得有些冷清,老旧的设备诉说着曾经的荣耀与当下的困境。
厂长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同志,名叫马建国,在北阳重工干了一辈子。
“王主任,欢迎您来指导工作!”马厂长带着班子成员在厂门口迎接,语气中带着期盼,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
王江涛与他用力握了握手:“马厂长,辛苦了。我这次来,不是指导,是来学习,更是来和大家一起想办法,找出路的。”
他没有进会议室,而是直接穿上工装,深入车间。
在巨大的机床旁,他停下脚步,仔细观看工人的操作,不时询问技术细节和产品情况。
“这台设备是哪年的?”王江涛指着一台显得有些笨重的龙门铣床问。
“是八十年代末引进的,算是厂里的功勋设备了,但精度和效率确实跟不上了。”马厂长叹了口气。
“我们也想更新换代,但资金压力太大,一台先进的数控机床动辄上千万,厂里现在……唉。”
王江涛点点头,没有立即表态。
他又来到产品展示区,看着那些略显笨重、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产品,眉头微蹙。
“马厂长,我们的产品结构,是不是太单一了?市场须求在变,我们不能总抱着老产品不放。”
“我们也想转型,搞智能化、服务型制造,但缺技术,缺人才,更缺敢闯敢试的魄力啊。”马厂长实话实说。
“有时候,看着兄弟省市同类企业搞得风生水起,我们这心里着急,可步子就是迈不开,怕走错了,担不起责任。”
王江涛默默听着,拍了拍马厂长的肩膀:“老马,你的难处,我理解。但躺在功劳簿上等不来出路,怕担责任更解决不了问题。”
“转型确实有风险,但不转型,风险更大,那就是死路一条。”
在随后与北阳重工中层干部和技术骨干的座谈会上,王江涛没有讲大道理,而是让大家畅所欲言,谈困难,提建议。
一位年轻的技术科长鼓起勇气说:“王主任,我们不是没有想法,也做过一些新产品的研发,但审批流程太长,激励机制也不够灵活,干多干少一个样,慢慢大家的心气就磨没了。”
一位老车间主任补充道:“现在年轻的技工不愿意来,觉得我们这行又脏又累没前途,厂里技术断层很严重。”
王江涛认真记录着,偶尔插话追问细节。
他能感受到,这个老牌国企内部,既有求变的渴望,也有积重难返的无奈。
离开北阳重工,王江涛又调研了北阳市几家面临类似困境的国企和一家成功转型的民营装备制造企业。
在那家民营企业,他看到的是灵活的机制、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和对技术创新的不惜投入。
鲜明的对比,让他对北阳市乃至全省传统产业升级的路径,有了更清淅的思考。
调研的第二站,南湖市。
与北阳市的沉重氛围不同,南湖市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创新的气息。
这里聚集了数百家电子信息企业,形成了从芯片设计、元器件制造到智能终端生产的完整产业链。
王江涛重点考察了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几家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型企业。
在一家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研发的独角兽企业里,年轻的ceo充满激情地向王江涛介绍他们的最新产品和市场前景。
“王主任,我们的内核算法已经实现了突破,精度和稳定性完全可以媲美进口产品,但成本只有它们的三分之二!现在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年轻的ceo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光芒。
王江涛饶有兴趣地观看了机器人演示,详细询问了技术研发、人才引进和融资情况。
“你们发展这么快,觉得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王江涛问。
“政策支持、产业链配套,还有敢于冒险、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ceo不假思索地回答。
“南湖市给了我们很多实实在在的帮助,比如人才公寓、研发补贴,更重要的是,允许我们试错。”
王江涛深有感触。
在南湖,他看到了创新驱动战略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
这里的企业家们思维活跃,敢想敢干。
这里的政府服务意识强,善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然而,南湖也并非没有烦恼。
在与南湖市领导和企业家代表的座谈会上,大家反映最多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高端人才依然紧缺,尤其是顶尖的领军人才和交叉学科人才。
二是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对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扶持政策的精准性和延续性有待加强。
一家芯片设计公司的负责人坦言:“王主任,我们不怕竞争,就怕政策不稳定。有时候一个关键人才引进,或者一个重大研发项目,周期很长,如果政策中途有变,对企业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王江涛认真记下这一点,回应道:“大家的意见很中肯。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是我们政府努力的方向。省里正在研究制定更加精准、更具延续性的创新扶持政策,就是要让大家能够安心搞研发、谋发展。”
为期近十天的调研结束,王江涛风尘仆仆地返回省城。
人瘦了一圈,但带回了厚厚的几本调研笔记和满满的思考。
他没有休息,立即组织发改委和国资委的相关处室,对照调研发现的问题,连夜开会研究,着手起草《关于推动全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和《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初稿。
他在起草小组会议上强调:“调研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北阳的问题,代表了我们省一大批传统国企的困境,必须拿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案,在资金、技术、人才、机制上综合施策。”
“南湖的经验,要好好总结推广,同时要解决他们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把创新驱动的引擎做得更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