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末见李儒这么说,思索了片刻之后便点了点头。
李儒说的确实是有道理,既然想要将张绣培养成心腹,那不仅需要忠心而且能力也是必要的。
带着八千士卒还打不过李肃三千人马的话,那就没有必要再培养了。
刘末走出大殿,此时虽然正值正午,但是四月份的天气十分和煦,既能够让人感觉到温暖,又不至于太热。
荀攸主持的百姓恢复生产已经进行的差不多。
才开始只是扶风罢了,当刘末将长安全盘接下之后,整个长安附近的土地便也都开始耕种了。
此时长安的土地可不是后世经过上千年盘剥的贫瘠土地,此时的长安虽然没有八水绕长安,但是水汽却是极为充沛。
只要没有什么灾害,作物是必定能够丰收的。
从长安城中走出来到田间的土地上,看着百姓在田间耕种除草,不由得点了点头。
虽然说刘末对于百姓的税率并不高,但是百姓经历了这么多次战乱,生活的压力对于如今百姓还是很重。
然而刘末也没有办法,刘末自身对百姓是十分看重的,也想让百姓生活的轻松一些。
毕竟百姓的力量,没有人能比刘末还了解了。
但是这是战争年代,很多事情虽然美好,但却是空中楼阁,是没有办法办到的。
比如说很多人说刘备铸造直百钱,一枚铜币顶一百枚铜币,这不是收割百姓财富吗?
但那有其他的办法吗?
要知道孙权铸造的那可是大泉五千。
大泉五千顾名思义,就是一枚铜币当你五千枚铜币用。
你上交五千枚铜钱,我融了之后给你一枚就可以了。
这不是收割百姓财富吗?
那孙权既然这么不当人,为什么有一次地震,曹操边境的百姓成批成批的往孙权的地盘跑呢?
要知道曹操可没有铸造什么大泉五千。
因为曹操确实没有铸造什么大泉五千,但那不是因为曹操仁慈。
而是因为曹操地盘上的经济在那个时候早就崩盘了,很多地方甚至都是在以物易物。
你就算是铸造大曹五万,没有用那也没用啊。
就这仨人相比下来,谁能不说一句刘备仁德?
很多事情不是非此即彼的,生活在刘末的麾下,起码百姓还能吃得好点,如果没有天灾的话,每年甚至还能盈馀一些。
但其他地方的百姓,不要说盈馀了,当地的军阀恨不得把百姓的骨髓都收上去。
善待百姓那是一个长远的利益,但是就这些西凉军他在乎什么长远吗?
今天你不抢,明天就被别人抢了,既然早晚都会被抢,那不如让我来抢。
也就是刘末如今平定了长安,否则长安只怕是要和历史上一样了。
想到这里刘末叹了口气,从田间返回城里。
如今长安平定,既然想要长治长安的话,那就需要名正言顺。
如今刘末的职位是前将军,虽然职阶不低,但是对于长安却是没有什么统治权的。
但如今这种情况,朝廷怎么可能给自己加封呢。
刘末想到这里不由得有些头疼。
不要小看名正言顺这几个字的作用,有的时候名正言顺抵得上千军万马。
在刘末头疼的这一段时间之中,散落在各地的西凉残部将领开始入长安。
这些将领加在一起有近百人,行事之间也是粗鄙不已。
自从入长安之后常常欺压百姓,但好在没有闹出人命。
随着四月的日子越来越少,刘末准备的大宴也要开始了。
宴会的地点就在长安的皇宫之中,在宴会开始前一天的时间,皇宫之中已经开始装扮了起来。
虽然花费颇多,但却是值得的。
毕竟宴会这花费你不出,就会从军费之中出出去。
一众西凉军将领见这阵仗也是交口称赞。
当年董卓入洛阳的时候,他们都没有这待遇,如今却是在长安赶上了。
待宴会当日,一众将领则皆入皇宫,在皇宫之中欣赏歌舞,大吃大喝。
一时间这些西凉军玩的是畅快淋漓,甚至于还有人将正在歌舞的美人拉走。
很快便有人上前劝阻,那将领却是一脸的不耐烦。
伸手就要将劝阻的侍卫打走了,侍卫转头看向刘末。
刘末却只是摆了摆手,侍卫无奈只能退下。
这些西凉将领本来就是无法无天桀骜不驯之辈,入了长安之后也是常常闯祸。
如今见刘末竟然不管,其他的西凉军竟然也开始上手。
见刘末依旧不管,于是便愈发的放肆了。
歌舞已经进行不下去了,这些将领一边自己喝着酒,一边将酒倒在怀中的美人身上。
这些美人其实原本都是李傕、郭汜、张济等人的,后来三人被刘末击败,这些美人也没有地方去。
于是便留在宫内经专门的培训之后,进行歌舞演绎。
但虽然不是刘末的女人,这些人这样那也太过于放肆了。
刘末原本以为这些人能来长安,多少也是知道一些道理的,没想到西凉军到底还是西凉军。
你不跟他好好说,他就会欺压到你的头上。
哪怕你的实力比他强,哪怕你比他强几十倍。
他会慢慢的试探你的底线,然后愈发的放肆。
刘末转让看向一旁,李儒手中拿着笔朝着刘末点了点头。
刘末这才放松了下来,看着这些人在自己面前放肆。
就在这时一名浑身是血的士卒从皇宫门外跑了进来。
这士卒怀中拿着一个匣子,将匣子抱的紧紧的。
待入了宴会场所之后,跪在中央嘴里说着什么。
然而周围太过于喧闹,让人根本听不清楚士卒在说些什么。
刘末低声说了几句,但是却没有人在意,他们继续喧闹非常。
就在这时李蒙带着大批士卒从门外走了进来。
士卒身上甲胄鲜明,刀剑的碰撞之声在大殿之中回响。
原本还喧闹的大殿,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李蒙朝着刘末行了一礼,刘末只是摆了摆手,李蒙便退到一边。
看着寂静无声的大殿,刘末这才对着中央跪着的士卒缓缓开口道。
“你说这是什么。”
士卒跪在地上将匣子高高捧起。
“此为李肃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