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为首的一名老术士猛地喷出一口黑血,眼中充满了惊恐与难以置信,
“不可能?这是世界意识的排斥?!”
他们哪里知道,张玄夜并未调动天地之力乃至人道之力,
而是以将士们的信念为盾,暂时“屏蔽”和“干扰”了他们对特定范围内天地能量的汲取和操控!
这是源自群体层次的压制!
术士团的法术瞬间溃散,反噬之力更是让他们损失惨重。
格罗姆看到术士团崩溃,最后一丝希望破灭,发出了绝望的咆哮。
他挥舞着战斧试图做最后的冲锋,却被数支重型床弩射出的巨型弩箭贯穿了厚重的铠甲,如同破布般被钉死在地上。
主帅阵亡,术士团崩溃,剩下的西斯士兵彻底失去了斗志,变成了待宰的羔羊。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
当夕阳再次染红天际时,飓风峡谷内己是一片死寂。
五万西斯精锐,包括两个完整的犀甲重步兵军团、一个狼骑兵军团以及宝贵的术士团,全军覆没!
尸体堆积如山,鲜血将峡谷内的沙土都浸染成了暗红色。
秦军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伤亡近万人,但相比取得的辉煌战绩,这无疑是空前的大胜!
消息传回,玉门关工地一片欢腾,军民士气高昂到了极点!
而西域诸邦在得知西斯五万精锐被大秦一战尽灭后,更是惊恐万分。
一些原本摇摆不定的西域小国,立刻派出了使者,带着贡品赶往玉门关,表示臣服。
经此一役,张玄夜“军神”之名,响彻西域!大秦军威,一时无两!
然而,张玄夜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
他在犒赏三军的同时,更加快了新力量体系的推行和玉门关的重建。
关墙之下,他亲自划出了一片区域,命名为“武备堂”与“文华阁”。
“武备堂,授《大秦锻体诀》!
此乃朕观人道长河,结合军中杀伐之术所创,共分九层。
练至深处,可开碑裂石,气血如龙,不惧寻常邪术诅咒!
凡我大秦将士,皆可修习!有功者,赏后续功法与资源!”
“文华阁,传《浩然养气篇》!
读书明理,养胸中一口浩然正气!
正气所在,诸邪辟易,亦可加持兵器甲胄,增幅军阵威力!
凡识字、有心向学者,无论出身,皆可入阁修习!”
他首接将简化、优化后,适合大规模推广的武道筑基功法和文道启蒙法门公之于众!
并且宣布,将根据修炼进度和军功、政绩,授予相应的“武爵”与“文爵”,享有不同的特权和资源倾斜!
这一举措,再次引发了巨大的震动!
这意味着,力量不再被官员、少数世家、宗门垄断。
普通的士兵、寒门的学子,也有机会掌握超凡的力量,改变自身的命运!
一时间,整个玉门关,无论是军营还是工地,
白天是热火朝天地训练与劳作,夜晚则随处可见盘膝打坐、锤炼气血的士兵,
或是挑灯夜读、揣摩文气的学子官吏。
一股蓬勃向上、锐意进取的风气,弥漫在关内每一个角落。
与此同时,玉门关的重建工程,在张玄夜超越时代的眼光和宇文恺等大匠的努力下,以惊人的速度推进着。
新的关墙,不再仅仅是夯土和砖石。
地基深达数丈,内部用糯米浆、石灰混合黏土浇筑,坚硬堪比岩石。
关墙厚度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丈!内部甚至预留了藏兵洞、物资仓库、逃生密道等设施。
关墙之上,不再是简单的垛口。
每隔百步,便有一座突出墙体的棱堡,形成交叉火力网。
城墙上架设着经过改良、射程更远的重型床弩,
以及张玄夜提出概念、由工匠们尝试制造的配重式投石机(回回炮的雏形)。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张玄夜的指导下,
工匠们利用玉门关附近丰富的地下水脉和落差,开始构建一套复杂的水力系统。
计划用于驱动巨大的闸门、部分防御器械,甚至为关内提供生活和灌溉用水。
一座融合了这个时代最高工程技艺、并融入了张玄夜现代防御理念的超级战争堡垒,
正在这片废墟之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
它不再仅仅是一座关隘,而是一座集军事防御、后勤保障、军民居住、武道文道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战争堡垒!
是张玄夜经略西域、镇压西斯帝国的钢铁支点!
两个月后,玉门关初具雏形。
巍峨的关墙如同一条黑色的巨龙,横亘在戈壁与绿洲之间,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压迫感。
关墙上,“秦”字黑龙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而张玄夜,在彻底稳固了后方,并初步完成了对西征军的轮换休整与新兵力量体系培训后,终于决定,御驾亲征!
他要亲自踏足那片被西斯帝国阴影笼罩的土地,去会一会那位传说中的西斯大帝,
去亲眼看看,这个世界的西方,究竟是何等模样!
这一日,玉门关城门大开。
张玄夜换上了一套更加精致、贴合身份的玄色金龙铠甲,腰佩太阿剑,骑在一匹神骏异常的黑色战马之上。
阳光洒在他身上,铠甲反射着冷冽的光芒,将他衬托得如同战神临世。
他的身后,是重新补充完毕、士气如虹,
并且大部分都己踏入《大秦锻体诀》第一层或者养出一丝文气的十五万西征大军!
经过血与火的淬炼,以及新力量体系的加持,
这支军队的精气神己然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眼神更加锐利,气息更加凝练。
徐天德、周昌平、赵诚等将领,盔明甲亮,肃立阵前。
云栖月也换上了一身轻便的银色软甲,背负长剑,骑在一匹白马上,紧随张玄夜身侧。
她的气质愈发清冷出尘,但眼神深处,却多了一份属于军人的坚毅和属于追随者的坚定。
这两个月,她不仅修为在张玄夜的“帮助”和人道气运的滋养下恢复并精进,
更深入参与了军务和筑关事宜,对张玄夜的理念有了更深地理解。
沈淑仪、宇文恺等留守官员,以及无数军民,聚集在关墙之上和关内,
目送着这支承载着大秦荣耀与希望的军队缓缓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