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枪击案而停课一周的香江大学,终于恢复正常上课了。
林超将安保队员的训练以及开业典礼展示流程的筹备,都交给了父亲林志强和陈豹。
他则背上书包,回到了学校。
走在绿树成荫的校园里,林超不断在内心盘算着。
这个次和爱德华的合作,也就意味着自己的产业越来越多要展现在大众面前。
自己未来拿出来的先进产品也会越来越多。
游艇只是一个开始。
如果所有东西都凭空出现,没有任何技术来源和研发过程,迟早会引来有心人的怀疑。
他需要一个背锅侠。
一个能为他那些技术提供合理解释的身份和平台。
思来想去,没有比他现在就读的香江大学更合适的了。
林超径直走向机械工程系的办公楼,去了系主任王志信的办公室。
“王教授。”
林超敲门走了进去。
王志信抬起头,看到是好久没见的林超,有点诧异。
“林超同学,你怎么来了?”
林超将书包放下,很自然地拉开椅子坐下。
“今天来找您,是有一件事想跟您商量。”
“哦?什么事?”
“是这样,我家里是做造船生意的。”林超开始了他准备好的说辞。
“最近船厂想往高端游艇方向发展,但我们自己的研发能力有限,尤其是在发动机技术上一直受制于人。”
王志信点了点头,这是香江制造业的普遍困境,重应用,轻研发。
“所以,我父亲想能不能以我们船厂的名义和系里合作,成立一个专门的船用发动机实验室。”
林超看着王志信,抛出了诱饵。
“我们船厂愿意每年向这个实验室捐赠十万港币作为研发经费。
如果将来能出成果,我们还会提供额外的奖励。”
“十万?”
王志信的眼睛瞬间瞪大了,手里的笔都差点掉在地上。
十万港币在1973年对于一个大学的院系来说是一笔巨款。
他整个系一年的办公和实验耗材经费,加起来都不到这个数。
王志信的心脏怦怦直跳,巨大的惊喜让他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机械系搞科研就是烧钱。
可学校的拨款每年都那么一点,他想搞点象样的研究,总是捉襟见肘。
现在竟然有这么大一块馅饼砸在头上。
但短暂的狂喜过后,理智让他冷静了下来。
“林超同学,你的这个提议非常好!我代表系里感谢你和你家人的支持!”
王志信先是郑重地表达了感谢,随即面露难色。
“但是我们系在发动机这个领域,研究实力并不突出,甚至可以说是很薄弱。
我怕拿了你们的钱,却做不出成绩来。”
林超其实不指望香大能研发出什么,他只需要一个实验室的名头,来为他自己的技术成果背书。
他甚至都想好了,回头就把之前给内地的那款技术已经有些落后的柴油发动机图纸拿出来,让这个实验室去“改进”。
就在王志信尤豫不决的时候,他脑中灵光一闪,忽然想到了一个人。
新来的那位台岛青华大学的访问学者孙若海教授。
他记得孙教授的履历简介上写了在内燃机领域有很深的研究。
“有了!”王志信脸上重新绽放出笑容,“我们系最近刚来了一位这方面的专家,孙若海教授!”
他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可行。
让孙教授牵头,再找一个本系的教授配合,带上四五个研究生搞研发,找几个本科生打下手。
这实验室的架子不就搭起来了吗。
“林超同学,我带你去见见这位孙教授。他可是这方面的大家!”
王志信说着便热情地领着林超走出了办公室,敲响了走廊尽头另一间办公室的门。
孙若海正在熟悉系里的教程资料。
听到敲门声,他起身开门。
看到系主任王志信一脸笑容地站在门口,旁边还跟着一个清秀的年轻人,他有些诧异。
“王主任。”
“孙教授,没打扰你吧?”王志信热情地介绍道。
“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们系大二的学生林超同学。
林超,这位就是我跟你说的,从青华来的孙若海教授,发动机领域的专家。”
孙若海与林超的目光在空中交汇。
这就是两人第一次见面。
“孙教授好。”林超礼貌地点头。
“你好。”孙若海温和地笑了笑。
王志信迫不及待地将林超刚刚的提议说了一遍,最后满怀期待地看着孙若海:
“孙教授,这可是我们机械系发展的大好机会,你愿不愿意牵这个头?”
孙若海听完也很感兴趣。
他来香大的首要目的是调查,但教授的身份是他的掩护。
既然是掩护就要做得象样。
参与一个由企业赞助的研发项目,既符合他的学者身份,也便于他更深地融入学校的圈子,接触更多的人。
何况他本人的确对发动机技术有深入的研究。
添加军情局之前,他的确实是一个大学的教授,只是阴差阳错的改了行。
“既然王主任和林超同学这么有诚意,我当然愿意为系里出一份力。”孙若海答应得很爽快。
林超看着眼前这位温文尔雅的教授,心里点了点头。
看起来是个有真才实学的,用来当实验室的门面足够了。
而孙若海也在打量着林超。
年纪轻轻出手就是十万,而且谈吐沉稳,不卑不亢。
这样的年轻人前途不可限量。
双方都对彼此的第一印象都感到满意。
……
九龙城寨,阮文雄的安全屋内。
阮文雄擦着额头的冷汗,放下了电话。
他刚刚联系了几个过去生意不错的社团头目,结果无一例外,对方都说最近风声紧,没须求。
甚至还有一个老客户在电话里劝他,最近最好别在香江露面,警察跟疯了一样在查军火。
阮文雄也很无奈。
他何尝不知道要低调,但身后那位爷可不是个能安分待着的主。
晚上他又去了趟阮安国的别墅。
书房里,阮安国穿着丝绸睡袍,正把玩着一把镀金的手枪。
他听完阮文雄的汇报,脸上露出毫不掩饰的鄙夷。
“一群废物,有个风吹草动就缩起来。”
他在这里待了几天,已经彻底看清了香江社团的底色。
除了人多,一无是处。
阮安国不想再等了。
第二天,他带着几个手下,在阮文雄一个本地朋友的带领下,继续开着车在全香江转悠。
他的目的很明确,考察各个社团的地盘。
但他刻意避开了油尖旺、湾仔这些市中心的繁华地带。
那些地方是大社团的必争之地,虽然他看不起那些烂仔,但也明白强龙不压地头蛇的道理。
阮安国是来打造退路的,不是来四处树敌的。
他的目光主要集中在那些偏远的,由一些小社团占据的局域。
车子在各个局域穿行,他的一个手下正拿着本子和笔,飞快地记录着每个地盘的社团名字、大概人数、以及堂口的位置。
阮安国打算回去之后,好好分析这些情报,从中找出一个最容易下手的软柿子。
当车子驶入屯门地界时,开车的那个本地朋友随口说道:
“国哥,前面这一大片没什么好看的,没什么社团在这里混。”
阮安国闻言,眉头一挑。
他通过车窗向外望去。
车子正行驶在一条新修的沿海公路上,道路的一侧是波光粼粼的海面,另一侧则是一些村落和正在建设的工地。
突然,他看到前方路口站着几个穿着统一黑色制服的男人。
“那些是什么人?”阮安国指着窗外问道。
“哦,好象是叫什么龙盾安保的,一家安保公司。”本地朋友回答道。
“这一带的地盘好象都是他们在看。所以没什么烂仔敢来这里闹事。”
“安保公司?”阮安国重复了一句,眼神变得玩味起来。
难道偌大的香江还有社团不敢染指的真空地带?
一个绝妙的念头在他脑中形成。
和社团抢地盘,打赢了也会惹来无休止的报复和整个江湖的敌视。
但如果是占据一块没有社团的无主之地呢?
等自己在这里站稳脚跟,再挂上字号,摇身一变也成了本地社团,就不会引起本土势力的大规模排挤。
这可比直接全面开战要高明多了。
“回去。”阮安国冷冷地吐出两个字。
他靠在座椅上,闭上了眼睛不断思索着,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
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完美的突破口。
回到别墅,阮安国立刻摊开一张香江地图,让手下将今天记录的所有信息都标注上去。
他的手指最终落在了“屯门”那片局域。
阮安国对着阮文雄问道:“屯门你熟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