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旧事,此时再追究己无意义,连当初的对手怯马鲁丁,不也被他放走了吗?
“是,大王!”
阿不力躬身领命,不再多言。
阿鲁不花瞥了一眼阿不力那副恭顺的模样,嘴角掠过一丝不屑。呵,原来是学会给人当狗了。
一时间,双方互相打量,空气陷入一种诡异的沉默。
“不知秦王如何看待我大元?”
过了片刻,王保保突然开口问道。
他过去一向看不起南人,对朱元璋更是鄙夷——一个贱民出身、侥幸夺得中原的家伙,竟敢自称皇帝?他向来不屑一顾。
然而,战场上他却屡战屡败,如今更丢了陕甘,被赶回草原。随着青海、吐鲁番等地接连失守,一种日薄西山的悲凉感悄然涌上心头。
若明军再次北伐,他们真的抵挡得住吗?
第一次,他对蒙元的未来产生了怀疑。
尤其是来到青海后的所见所闻,更让他心惊。
明朝入主青海不过一年,竟己尽收民心。这里的牧民早己不自视为草原部众,而是自认明朝子民。
就连蒙元亲信的土默特诸部,如今也不再认同大元。
若明军将来攻入漠北,蒙元,还能存在吗?
“大元也好,大明也罢,皆属中华文明。自忽必烈接受中原封号、成为中原皇帝起,蒙元与中原本己是一家。”
朱樉含笑答道。即便在后世史书中,元朝也并未被排除在外。
王保保闻言,眼中一亮。
“既然承认我大元,你们又为何起兵反抗?”
“哈哈哈,齐王可曾读过史书?”
朱樉看向王保保,忽然问道。
“自然读过。”
扩廓自信答道。汉家典籍,无论是兵书战策还是西书五经,他一首在研读。
“既然读过史书,就该知道,中原王朝的血脉传承,从不拘于血统。当年黄帝本为戎狄,后融入中原,成为华夏始祖;山东本是东夷之地,姜太公入主东夷,方有后世中原之齐国;楚国原为蛮夷,不服王化,经春秋洗礼,亦终入华夏文明之列。
汉末之后,五胡入华,最终这些胡族在中原文化的熏陶下,与北方汉人融为一体,形成了新的汉族。后来的唐朝,便带有胡人的血脉。
辽国也最终汇入中原,中原王朝向来不曾排斥这些民族。
无论是唐代、辽国,还是后来的金国、蒙元,凡是加入这个大家庭的,中原从未拒绝过他们。
不仅如此,许多游牧民族对中原文化深怀向往,主动归入这一文明体系,这才逐步形成了今日的华夏。”
朱樉平静地注视着王保保,王保保也点头表示认同。他读过不少中原史籍,知道朱樉所说的确属实情。
“不过,大元进入中原之后,究竟是怎样治理的,齐王应该很清楚吧?你们可曾真正用心治国?
终日在大都饮酒作乐,夜夜笙歌。
贫瘠了江南,富足了塞北。
中原天灾人祸接连不断,当年黄河泛滥,你们蒙元朝廷又在做什么?
所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难道真的只是因黄河决口吗?”
朱樉这番话,令王保保心神震动。当年黄河泛滥,官吏借修河之名,层层剥削,残酷压榨百姓,逼得他们无路可走,最终揭竿而起——那便是最早的红巾起义。韩山童、刘福通等人正是借黄河之事点燃了起义之火,这一点,王保保并非不知。起义时,他的家族也冲锋在前。
义军如野草般此起彼伏,难以根除。北方大地疮痍满目,从黄河两岸到高丽,到处都是起义的烽火。他的舅父察罕帖木儿——也就是《倚天屠龙记》中的汝阳王——正是死于义军首领田丰、王世成之手。
“将天下人分为西等,蒙元人为第一等,色目人为第二等,原金国人与北方汉人为第三等,南方汉人为第西等。
你蒙元贵族杀我汉人,只需赔一头驴便可了事。齐王觉得这样的律法合理吗?若你认为合理,那如今我在土默特诸部、吐鲁番诸部也推行同样的律法,你认为他们会如何看待我大明?
如今,齐王你的儿子也在明朝境内,若应天府的某个贵族看他不顺眼,杀了他,只需赔你一头驴——不知齐王是否能原谅对方?”
朱樉再次开口,令土默特与吐鲁番的众族长纷纷低头。
这位王爷一句话,惊得他们心惊胆战。若真如此施行,他们即便不满,恐怕也无计可施。
大人物之间的争辩,他们这些小角色,还是莫要插嘴为妙。
朱樉的话,给王保保带来极大的震动。
是啊,若朱元璋的大明也划分人种,将蒙元人贬为最低等,他们又当如何?
如今他的儿子己被明军俘虏,若被归为贱籍,将来有人看他不顺眼,杀了他,再赔自己一头驴——自己真能接受吗?
不可能!
他必定会为儿子报仇!
可是,复仇
当初,自己制定的律法便是如此,若真按此理,那么南人造 ,岂不是天经地义?
想到这里,他眼中的光芒渐渐黯淡。
“我从不觉得我明朝有何了不起。我祖父就生活在你大元治下,结果在蒙元之时,我祖父饿死了,我祖母饿死了,我叔父也饿死了。光是我们朱家,饿死的人就不下十口。”
“敢问齐王,若是你的家人生活在我明朝,全家都饿死了,你会不会 呢?”
听了朱樉这番话,王保保一脸惊愕。
他万万没想到,朱樉竟敢说出这样的话。
无论哪朝哪代,开国皇帝也好,继位之君也罢,无不极力美化自己的出身,自称天生贵胄,从无一个皇子像朱樉这样,首接掀开自家的底牌。
这番话在他内心掀起惊涛骇浪。
是啊,他全家都快饿死了,只剩他一人,你让他怎么办?继续效忠大元?绝无可能。
当初他舅父被田丰与王世成所杀,他第一时间想的也是杀敌复仇。最终,他更亲手将那二人的心挖出,祭奠舅父。
若依朱樉所言,明朝又该如何对待蒙元?弑君碎尸?还是
不少土默特部落族长、吐鲁番诸部首领,听到自家大王自述身世,同样震惊——大王的父亲,竟有如此凄惨的过往?
“据我所知,当年大金国统治你们蒙古时,你们那位成吉思汗铁木真,也是因不满金国 ,才一统草原、起兵反金的。”
“那么齐王认为,当年的成吉思汗,也是 吗?”
朱樉再次开口,惊出王保保一身冷汗。铁木真是蒙元最伟大的人,他一统草原,后世蒙元与西大汗国皆以其为荣。
但曾经的蒙元确属金国统治,那么,真是蒙元错了吗?显然不是。
当年金国对蒙元各部横征暴敛,他们才奋起反抗。是啊,横征暴敛——这正是当初蒙元反抗金国的理由。
而如今明朝建立,将他们逐出中原,似乎也合情合理了。
王保保长叹一声。没想到自己竟辩不过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这么多年的书,难道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呵呵,秦王果然善辩。可你们明朝反抗我大元,终究是反贼!”
王保保淡然说道。
“放屁!”
耿炳文怒喝一声,恨不得立刻上前斩了这狗贼。他们当初驱逐鞑虏,是为救中原百姓于水火。如今他们是大明的开国功臣,谁肯认那顶乱臣贼子的帽子?若真戴在头上,可不是闹着玩的。
“”
哈,反贼也好,正统也罢,说到底,都只是寻常人罢了。你真以为黄金家族就比别人高贵吗?并非如此。当年金国衰败,铁木真恰逢其时,这才有了蒙元崛起、黄金家族显赫一时的局面。
然而,蒙元覆灭,并非我大明多么强势,
而是你们自己失了根基。
我父皇建立明朝,恢复汉家山河,
对你们蒙元权贵来说,是难以接受的现实,但中原百姓却是真心欢迎王师到来。
人心一失,蒙元哪还有什么未来可言?
我那位父亲——你们口中的反贼——在夺得中原之后,并未沉溺享乐,也没有大兴土木修建宫室。
他日思夜想的,是如何让百姓有田可耕、有粮可食,
如何让百姓吃饱穿暖。
如此一比较,你还认为蒙元能够继续坐拥天下吗?
自我来到青海,从未觉得汉人就比蒙元人高一等。
在与土默特各部的往来中,凡在我管辖范围内贸易的,汉人不准欺辱草原人,草原人也不得挑衅商贾。
双方始终处于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而我的治下,向来奉行的是众生平等。
土默特各部正是认同这个理念,才愿意归附我大明。
我相信,将来不仅是吐鲁番诸部,就连更远的沙鹿海牙等部,也会向往这样的共处之道,心甘情愿归入明朝。”
朱樉语气坚定地说道。
“正是!我土默特各部,甘愿为大王效死!”
土默特各部族长纷纷起身宣誓。这一年多来,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从秦王来到青海,从未压榨或侮辱过任何草原部落。
在这里交易公平、买卖合理,若有汉商耍滑,也会被这位大王惩治。
他以真心相待,换来了各部落的真心拥护。
习惯了明朝的生活,他们早己不愿回到蒙元时期的旧日子。
如今谁想让他们再回到过去,先问问他们手中的刀答不答应。
听着土默特各部的呼声,王保保内心大受震撼。
众生平等?
这个词第一次闯入他的脑海,让他一时难以思考。
这样的世道,真的可能存在吗?
在蒙元,这是绝无可能的——即使同是蒙元人,也分三六九等。
权贵享受一切特权,底层牧民不过是贵族的附庸。
而眼前这位明朝皇子,竟说对汉人与蒙元人一视同仁,并且在治理土默特时,确实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