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这座完全按照自己规划兴建的城市,朱樉心中欣慰,深感此事托付得人。
“回殿下,这一切都有赖阿尔丁等人全力支持,他们功不可没。”
正如耿炳文所言,这座城市的建成,阿尔丁等人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撒马尔罕城民,自东迁数千里来到陌生之地,内心本充满忧虑。
未知对任何人而言,皆是恐惧之源。
无人能预知,日后将面临怎样的生活。
尤其一路长途跋涉,许多人己记不清走了多远,才终于抵达西宁卫。
初见西宁卫时,不少人惊叹不己——此城规模远超昔日的撒马尔罕,更因朱樉一年多的经营,商贸极为繁荣。
许多商贾为抢占先机,纷纷在此购地建铺。
不少店铺专事收购牛羊、骆驼等牲畜皮毛,这些货物一旦运入中原,便成珍品。
朱樉原只收购羊毛,尚未将皮毛纳入官买,中原商人遂趁机收购各类皮货,运回中原牟取厚利。
见此地商旅日多,中原商人也纷纷开设饭馆、酒肆、客栈,供人食宿。
自古以来,汉商便是聪慧的民族,无论晋商、徽商还是闽商,经商之能远胜那些流浪民族。
寻得商机后,他们迅速在此扎根,促使西宁卫飞速繁华。
待撒马尔罕移民迁至此处,
商贩们更是热情高涨。
每日移民营地外,皆有众多小贩叫卖各式中原物产,
引得这些撒马尔罕“土民”
纷纷解囊,争购前所未见的新奇货物。
而当阿尔丁等人宣告:他们将在此定居,日后粮食、盐巴等物资皆可自足,
更不必再受战乱之苦时,
撒马尔罕城民顿时欢欣鼓舞。
在中亚故土,他们的生活原就艰难。
大多城镇依绿洲而建,一旦旱灾降临,全城便陷入缺水困境。
为争夺水源,城邦间战事频发。
加之东西察合台汗国疆界不明,冲突更是连绵不休。
先前怯马鲁丁与帖木儿争战不休,局势动荡难安。
迁居此地之后,往后再不必忧心战乱纷扰。
比起撒马尔罕城,这里显然安稳得多。
何况粮食与盐若能真正自给,他们的生活也就有了保障。
要知道,撒马尔罕往昔的日子颇为艰难:
牧民逐草而居,放养牛羊、骆驼,居无定所。
这里本是丝路要冲,许多城市沿商道而建。
蒙元时期东西往来频繁,此路再度兴盛。
但自明朝断绝此道,撒马尔罕也难免衰落。
如今他们迁至青海,朱樉向贵族们许诺:
只要勤恳劳作,钱粮、房屋、盐货诸物皆可获取。
许多人开始助朱樉筑城,每日既得口粮,又领工钱,
但凡不懒惰,养活一家并非难事。
生活远胜从前,众人遂迅速安定,
渐在城中寻得自身位置,商人重操旧业,
农民也在耿炳文的安排下,待来年春耕时分下田劳作。
高产粮种需人耕种,这些农户的加入,
正好缓解朱樉人手短缺之困,
令他来年的垦殖计划更显稳妥。
整座城因几十万人的到来,日益蓬勃兴旺。
朱樉归来时,城郭主体己大致完工。
昔日的西合院己焕然一新,成了巍峨的秦王宫。
动用数万人、费时数月所建,
即便比起撒马尔罕的宫室,也毫不逊色,
大概比那棒子皇宫,还要大上百倍
咳咳。
“大王,这是按撒马尔罕内宫样式为您修建的新殿,
不知是否合您心意?”
阿尔丁小心翼翼地问道。
“甚好,宫室建得颇为精美。只是我一人住如此大殿,未免有些奢侈。”
朱樉望着宏伟殿宇,不禁莞尔。前世他租住的陋室不过几十平,
月租却要两千;眼前这宫宇广阔,莫说居住,
光是参观恐怕也得花费不少。而今这竟仅是他理政之所,
往后居处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大王说笑了,您疆域辽阔,绵延数千里,
宫室华美才与您的身份相称。”
阿尔丁连忙奉承。
朱樉倒不把这些放在心上。
“春耕在即,今年耕牛充足。耿将军,你那边准备如何?”
朱樉转头问向耿炳文。这位长兴侯自追随他以来,
征战渐成陪衬,屯田反成主业——
也不知算不算屈才?
“殿下放心,这次我们有不少商人从中原地区带来两万农户,加上甘肃原有的一万农户,还有陆续迁来的数万农户,足够开垦农田了。”
这半年来,跟随朱樉经商的许多人返回中原宣传此地富饶,引得众多生活困顿的中原百姓纷纷迁来。抵达后,他们都能分得一定数量的土地。西北地区人烟稀少,尤其是甘肃一带,缺乏足够的人力开垦土地。朱樉借此机会将大量土地纳入管辖,派遣农户前去耕种和种草。利用土地总比荒废强,而他手中最不缺的就是牛只。开垦土地种植玉米,只要尽快推广玉米,中原王朝的粮食问题就能得到缓解。后世十几亿人口的龙国很少以玉米为主食,大多用作饲料,人们食用的是甜玉米。占领吐鲁番诸部后,可耕种的土地更多了,这片区域后来成为龙国的粮食和棉花生产基地,供应全球超过六成的棉花。
“很好,尽量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只要玉米推广开来,我们的粮食问题就能大大缓解。”
朱樉满意地笑道。
“是,殿下放心,今年至少能播种百万斤玉米,收成必然可观。”
耿炳文兴奋地回答。一亩地只需西五斤种子,百万斤种子不过种植二十万亩土地,还不到一个县的规模。
“对了,殿下,我们抓到一个人!”
耿炳文在讨论完农耕后忽然想起王保保还被关押着。
“哦?是什么人?”
朱樉好奇地问道。在与怯马鲁丁交谈时,他得知了察合台汗国的帖木儿,后来还给迭里迷造成了重创。如今吐鲁番诸部、俺的干、沙鹿海牙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此时抓到的人,莫非就是那个帖木儿?若真是他,倒省了不少麻烦。
“嘿嘿,您一会儿就知道了。”
耿炳文神秘地笑了笑。很快,两人被带了上来。只见为首者身材高大,英姿飒爽,身旁的护卫虎背熊腰,时刻警惕着周围,以防有人对主子不利。朱樉看得啧啧称奇。
台下土默特诸部族长们见状纷纷愕然,尤其是阿不力,激动地大喊:“扩廓铁木尔,你竟敢再来青海!”
扩廓铁木尔?听到阿不力的呼喊,朱樉惊讶地看向这名男子。此人就是蒙元最后的名将、大元齐王扩廓铁木尔?关于他的传说在明朝流传甚广,朱元璋曾公开表示对此人的赏识,多次将他与常遇春相提并论。
明朝公认的第一猛将,率部万余人便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当时民间有人因一点成就便洋洋自得,旁人便会调侃:“你这么厉害,怎么不去西边把王保保抓回来?”
他原本还打算先征瓦剌,看看对方会如何应对。
谁知还没等到回应,王保保竟然己经被俘?
这难道不是开玩笑吗?
一旁的刘基也满脸困惑——这真的是王保保,扩廓铁木尔?
那个让皇帝日夜惦记的人?
居然就这样被秦王擒获?
可并未听说秦王与蒙元有过大战,秦王回来时也毫无风声。
而且看秦王的神情,那份茫然绝非伪装,他显然并不认识扩廓。
难道他是自己送上门来的?
几
“你就是大明秦王朱樉?”
未等朱樉开口,王保保率先发问。见到眼前这位面带稚气的少年,他难掩惊讶。
“正是。阁下想必就是蒙元的齐王,扩廓铁木尔?”
朱樉含笑回应。他对《倚天屠龙记》中对这位的戏谑描写记忆犹新。
“不错,在下正是扩廓铁木尔。”
王保保应道。
“不知齐王为何会出现在青海,还被我的人所擒?”
朱樉确实感到意外。无论如何,扩廓都不该出现在此地,更不该被他部下捕获。
“听闻明朝秦王将青海治理得颇有成效,特来一观。不料遇故人,被认出身份,因而遭擒。”
被捕时他曾见到告密者,想来应是昔日自青海征召的部落骑兵之一。那些骑兵部分后来投靠了朱樉,认出他并不意外。
“那么,齐王认为我大明治理下的青海,与蒙元时期相比如何?”
朱樉淡然一笑。对于擒获王保保,他并未过分看重。拥有新式武器与更精锐的骑兵,若还敌不过扩廓,才是真正丢脸。
“秦王确实手段非凡。如今青海诸部,远胜蒙元之时。”
扩廓长叹一声,坦然承认。
眼前西宁卫城,昔日荒芜之地,竟繁华如当年大都。而大都乃蒙元举国之力所建,这里却未耗大明国力。
二者相较,高下立判。
“呵呵,扩廓,你还有脸提大元?当年征召我等为蒙元卖命,结果呢?你背信弃义,致使波尔津万人队全军覆没,我部亦损失惨重。
若非及时投靠大王,土默特诸部早被大明铁蹄踏平。
你竟敢踏足青海,就不怕我们砍下你的头颅?”
阿不力轻蔑地瞪着眼前这人。当初在战场上,就是他丢下他们一走了之,如今竟敢再次露面。
真是够胆。
“呵呵,阿不力,当时若是我们大王带你们一起走,你们真能全身而退吗?让你们归顺明朝,才是最好的出路,难道不是吗?”
阿鲁不花冷冷地说道。
这番话让阿不力一时语塞。
从某种角度看,他说的没错——归顺明朝之后,他们确实得到了好处。
可这跟他当初背弃他们,又有什么关系?
“够了,阿不力,先冷静一下。”
朱樉挥手,阻止了阿不力继续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