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试,这乃是魏王为控制柬埔寨特意为郑成林出的主意。
为了实现对柬埔寨的有效统治,郑成林不得不推行一系列中央集权和汉化措施。
而这一切,必然会触动柬埔寨贵族与王室的利益,因此,魏国必须拉拢僧侣寺庙以及底层百姓。
在柬埔寨,普通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僧侣参与其中,佛教信仰已深深融入他们的骨髓,难以剔除。
甚至许多男人的成年礼,就是出一段时间家,成为和尚,在寺庙里修行。
“何为僧试?”僧王达旺双手虔诚合十,轻声发问。
“我计划将柬埔寨划分为九个教区,每个教区再细分九个分区,各设僧长与大僧长,负责管理寺庙与僧侣。”忙详细解释:
“当然,这些僧长与大僧长的人选,需由僧团和僧王提名,朝廷再从中选拔任命。”
达旺的脸色这才稍有缓和。
柬埔寨的僧王,看似权势滔天,实则由僧团推举,再经国王任命。
历任僧王往往不是王室子弟,便是其亲近之人,主要职责不过是协助国王管理教众。
与国王关系近,权势就大。
此次教区的设立,对僧团和僧王而言,实则是权力的扩张,受到影响的主要是各大寺庙的权力。
如此损人利己之事,何乐而不为?至于会不会加强魏国的统治,那就是皮毛了。
弘扬佛法,牺牲一下贵族的利益又何妨?
“阿弥陀佛!”僧王并未直接表态,只是低吟一声佛号。
郑成林心领神会,继续阐释道:“僧试,即对众多比丘进行考核,选拔出成绩优异、
佛法精深的僧人,让他们参与到各教区的僧官体系之中。
其中尤为出色者,更可进入朝廷,担任国王顾问,参与国事。”
经此细致讲解,达旺瞬间明了,微笑道:“据贫僧所知,这与越南的科举制度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是如此!”郑成林笑道,“科举之道,益处颇多,正可在此处加以运用。”
设立教区,旨在对僧侣寺庙进行中央集权式管理,自上而下构建完整的管理体系。
之后,通过对僧团的渗透与拉拢,从而实现对柬埔寨僧侣寺庙的有效掌控。
至于僧王,因受僧团制约,实际上难以真正统一佛教界。
毕竟,僧侣寺庙之间,常因教义分歧而内斗激烈。
与郑成林达成口头协议后,僧王达旺难掩兴奋之色,态度也愈发亲和。
见状,郑成林顺势聊起设立僧侣学院以及规范僧侣等级制度的设想。
僧侣学院,旨在培养学问精深的僧侣,类似于中原王朝的太学,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对佛教精英的思想引导。
而规范僧侣等级制度,则是强化政府对佛教控制的又一重要策略。
“年满十二岁者,授予沙弥称号;年满二十岁,且经文娴熟、严守戒律的沙弥,方可普升为比丘。”
“比丘之上,为大比丘,受戒五年以上者,才有资格参与寺庙管理。”
“再往上,便是长老,受戒十年以上,且具备一定佛学造诣者,可参与寺院管理或外出弘法。”
“大长老,需受戒二十年以上;太上长老,则要求威望极高、佛法造诣精深,可入选僧团。”
“此外,还有副僧王与僧王。”
“沙弥、比丘、大比丘、长老、大长老、太上长老、副僧王、僧王,共计八级,依次升迁。”
见到达旺笑容略显僵硬,郑成林赶忙笑着补充:“长老以下的升迁,由教区僧长负责考核;长老及以上,则由僧团和僧王考核。”
听闻此言,达旺的笑容才重新璨烂起来。
虽说多了个副僧王可能会对自己的权力有所影响,但总体而言,他的权力仍在不断扩张,这些改革举措对他有利。
接下来,二人的交谈转向佛法教义,先前关于改革的讨论仿佛从未发生。然而,郑成林心里明白,这位僧王必定已将改革之事铭记于心。
毕竟,这些改革虽对朝廷统治有益,但最大的受益者实则是僧王和僧团中的长老们。
欲速则不达,诸如执法堂等其他改革措施,还需等待合适时机。至于寺田问题,郑成林连提都未敢提及,生怕刺激到这些僧人。
“过上几年,僧王自会知晓其中利弊。”郑成林悠然地泡了杯茶,轻抿一口。
在他看来,只要驯服了佛教,柬埔寨贵族的叛乱便不足为惧。
而此时,在望都山,徐炜收到柬埔寨改革顺利的消息后,不禁松了口气。
徜若身处世俗化程度较高的大清,亦或是魏国本土,面对这些僧侣和寺庙,他定会直接以武力手段解决,彼时最大的阻力不过是上层精英。
但在基层治理薄弱的中南半岛,各国对基层的控制近乎为零,全凭佛教维系基层统治,粗暴的手段只会逼迫底层百姓造反。
这里的佛教寺庙,比清朝的士绅豪强更为棘手,绝不能贸然使用暴力手段镇压,否则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大祸。
征服一地或许容易,但治理起来却困难重重。
“幸好佛教秉性温和,若是换成某些极端宗教,根本就没有改革的空间。”之馀,精神不禁为之一振:
“既然柬埔寨的改革可行,那么暹罗、缅甸等地想必也可效仿。”
“征服这些国家,军事手段尚在其次,妥善处理与佛教的关系才是首要任务。毕竟,得人心者得天下啊!”
徐炜放下手中关于柬埔寨改革的奏疏,又拿起另一本,还未翻看,便忍不住长叹一声。
在文莱、沙巴地区,和平教徒在贵族与阿(在当地,二者身份常常重合)的煽动下,再度掀起造反浪潮。
而这一切,仅仅源于他尝试将《古兰经》翻译成汉字版本,并销毁马来文版书籍的举措,便引发了如此强烈的连锁反应。
相较之下,佛教僧侣们却能够心平气和地喝茶谈笑,与朝廷讨论改革事宜,二者高下立判。
在阁老们纷纷要求严惩叛乱者的建议下,徐炜沉思片刻,最终用朱笔在奏疏上批下一个“准”字。
对于既是传教土,又是贵族的和平教势力,徐炜一直秉持坚决镇压的态度。
凡事就怕对比,佛教的温和,实在让人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