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我就是列强 > 第114章 乡吏

第114章 乡吏(1 / 1)

与此同时,在哈恩的陪同下,徐炜正细致地巡查着古晋府的情况。

婆罗洲气候独特,农作物一年可三熟,其中旱季能收获两季,雨季收获一季。

尽管雨水充沛,但在有效的保护措施下,水稻依旧能够顺利成熟。毕竟从十一月至来年四月,

长达五六个月的时间,足够催熟各类农作物。

更何况沿海地区有着冲击平原,历经数千年的河水冲刷,积累了大量肥沃的土壤,支撑一年三熟自然不在话下。

“雨季,对于油棕来说,同样是绝佳的生长时机。”哈恩指着呈方块型状的田地说道:

“以往我们婆罗洲本土的棕榈树,种类不下10种,然而大多产油率较低,很多甚至主要产出西米,致使蜡烛产业长期依赖荷兰人。若不是我国掌控着相关渠道,荷兰人恐怕早已后来居上。”

“自去年起,王田之中开始广泛种植油棕,总面积合计不下万亩。

但由于油棕生长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见到成效,民间百姓大多持观望态度,只有那些土地充裕的人家,才肯试着种植一些。”

哈恩苦笑着说道。

确切地说,目前只有魏土在大规模种植油棕。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种植面积就已达到五万亩,而民间百姓种植的油棕地,却不过千馀亩。

“这也没办法,油棕从树苗到成树需要三年,四年才会结果。即便荷兰人引进种植多年,其种植面积也不过万亩而已。”

徐炜对此倒是没有过多担忧,看着那些逐渐拙壮成长的棕榈树苗,心中反而颇为喜悦。

毕竟这些棕榈树长成后,寿命可达20年,每年都会产出大量的棕榈果,进而榨出大量的棕榈油。

因此,今年徐炜决定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将自己名下的十万亩土地都种上了棕榈树,

据估算,这每年可为他带来超过二十万银龙的收益。

由于南洋地区农作物一年三熟,加之鸟粪作为肥料的广泛应用,以及移民数量的增多,魏国的粮食产量大幅增长。

这使得原本就不高的粮价,跌至每石四百铜元,也就是四银角。

如果换算成大清的银两,原先一两白银能买三石米,如今却可买五石。

“不必过于强求百姓种植。”徐炜神色淡然地说道:“今年我打算将种植面积扩充至十万亩,

明年就增至二十万亩。

到那时,棕榈油不仅能够用于制作蜡烛,还能作为食用油供应市场。”

“陛下圣明!”哈恩满脸笑容:“如此,蜡烛销路不愁了。”

如今在古晋府、石隆府等地,魏王的王田面积不下百万亩,每年盈利数十万,完全无需朝廷给钱,偶尔还能接济朝廷。

“我打算在三发设立新府。”徐炜一边视察着秧苗,一边谈起了国事。

对此,哈恩早已习以为常,魏王总是一心多用,做一件事时还操心着其他事务。

“是不是操之过急了?”哈恩开口说道:“荷兰人还未被彻底制服,徜若日后敌军来袭,新设立的府县要是失守,恐怕会有损陛下威名——”

“无妨!”徐炜明白他的顾虑,三发目前搁置在那里,即便日后战败,割让此地也无妨。

但一旦设立府县,意义就不同了,若失去此地,必然有损他魏王的威名。

其实,对于陆地上的荷军,徐炜并不惧怕,他唯一担忧的反而是海军。

别看荷兰已然没落,但要是他们全力以赴,还是能够从盟友英国那里购买大量船舰的。

哪怕是二手船舰,也比魏国的武装商船要强。

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或者说在荷兰海军大规模支持前,彻底消除麻烦。

“三发设府,取名为武安府,将部分马来人迁移至新农、新业二府耕种。”

徐炜随口说道:“再迁汉人移民过去,互相融合,便于治理!”

“武安府的马来人过多,需要进行一定的平衡。”

武安,寓意着以武力安定一方,也透露出徐炜和魏国对这个地方的担忧。

哈恩恍然大悟:“确实如此,而且经过荷兰人的长期调教,不少人的心思变得不安分了。”

三发国多数是马来人,信仰和平教。

而荷兰人控制三发数十年,对当地的贵族和官僚进行了各种调教,不少人已经西化,喝酒、说荷兰语都成了平常之事。

见识到西方景象,让他们汉化可谓是难上加难,如此,就只能拆散分化了。

将这些人迁移到人员复杂且有大量汉人移民的新农、新业二府,确实是个妙招。

不知不觉间,二人走进了村野,却撞见一场械斗。

械斗的起因很简单,是为了争夺一片野生棕榈树林。

以前那些产西米的棕榈树已被瓜分殆尽,而产油果的棕榈树曾被认为无用而遭舍弃,如今却成了众人争夺的对象。

一片拥有百馀棵树的棕榈树林,每年能产出价值上百银龙的果实,谁又愿意轻易舍弃呢?

“这片树林离我们村最近!”

“是我们村最先发现的!”

上百人扭打在一起,拳脚相向还算轻的,不少人还抄起了锄头、叉子等农具。

徐炜见状,眉头紧紧皱了起来。哈恩面色凝重,察觉到魏王紧盯着此处,心里顿时七上八下。

过了一会儿,几个脚步匆匆的人跑了过来,他们都身着九品绿袍,个个汗流渎背,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甚至有人连鞋子都跑掉了。

“我是乡长,你们都不要命了吗?”一个男人气喘吁吁地站在石头上,高声呵斥道:“谁要是再敢动手,明年赋税加倍!”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停下了动作,一双双眼睛紧紧盯着他。这时,一个青壮昂首说道:“武乡长,魏王定下的赋税,你可不敢随意更改,新京离这儿可不远!”

武都听了,心中暗骂一声“刁民”,然后冷哼道:“昔日魏王有令,禁止民间械斗和私自行刑,你们这是在犯罪。我要是上报县里给你们增加赋税,你们觉得行不行?”

听到这话,两村的人面面相,纷纷停下手中动作,各自骂了几句后,便散开了。

这时,武都才擦了擦汗水,暗自庆幸道:“该死的,这要是出了人命,老子的前途可就全毁了!”

“没错,何止是您,咱们整个乡衙都得遭殃!”几个官吏也跟着庆幸起来。

徐炜走上前去,拱手说道:“几位公差今日可是做了件大好事啊!”

武都见这位公子带着仆从四处闲逛,还有一个白人随从,顿时高看了一眼,心里想着:这怕不是新京哪个权贵家的子弟吧?

于是,他的态度变得热情了许多:“为了朝廷,为了自己的前途,哪能不尽心尽力呢?”

几人结伴而行,徐炜拿出一些果酒和点心分给他们,这更让武都笃定了自己对徐炜身份的猜测。

一路上,武都对徐炜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此地距离新京十二里,名叫贾林乡,只因贾、林两族人口众多,势力庞大。”

“我读了几年书,家在石隆冒山,承蒙朝廷看重,任命我为贾林乡乡长,本以为能在此大展拳脚,实现抱负,没想到却是困难重重。”

“贾、林二族也就罢了,那些华人、土着,团结得象铁桶一样,根本插不进手。”

“今天这场械斗还算好的,私底下的私刑数不胜数,经常有人被浸猪笼,乡里也只能装作没看见·—”

徐炜这才了解到,贾林乡下辖十四个村落,有汉人也有土着,总人口千馀人,算是中等规模的乡。

武都借着酒劲发起了劳骚:“贾林乡虽设有八股,但加起来才四五个人,而且每个人都身兼数职,手底下连一兵一卒都没有,那些村落根本不听指挥。”

“就说征税这事,哪个村落不会隐瞒个三四成?都想自己口袋里多落点钱。”

“这乡长,不过是个芝麻大小的九品官,没兵没粮,事情却一大堆,征税、判案、役、户籍管理、修路铺桥,什么都得管,做事的时候就象个叨叨的婆婆,根本没人听——”

“那你觉得该怎么办呢?”徐炜饶有兴致地问道。

“要么打散这些村落,要么给乡里配备兵力!”武都大声说道,“只要我手里有枪,看哪个还敢抗税?哪个还敢私自械斗?”

“这群人,不管是华人还是土着,性子都太野了,只畏惧权威,不懂得感恩。”

徐炜听后,陷入了沉思。

魏国如今尚未设立行省,只有府、县、乡三级行政机构。

中央设有九部,府设八处、县设八科、乡设八股,其中隐去了外交权力。

乡衙规模不大,但吏员却很难配齐,一方面是没有足够的官职,另一方面朝廷也负担不起过多的官吏。

所以各府、县的官吏数量还算充足,但到了乡里就严重短缺,往往一人要兼任多个职务。

接着,武都又抱怨起乡里没有财权,凡事都由县里做主,就连买匹驴子代步都得向县里申请拨款。

“修桥铺路这种事,我们只能指望县里来做,自己根本做不了主!”

“这哪是乡长,简直就是县里派下来的差役,权力小事情多,说话还没人听,稍微出点事,责任就都怪到我头上!”

武都无奈地说道:“今天要是真出了人命,我可就倒大霉了。”

徐炜笑着安慰道:“做官嘛,哪有那么容易的呢?”

“可升官也难啊!”武都继续抱怨:

“我现在是九品,上头是各科,副科长是从八品,科长是正八品,他们整天跟在知县身边,升官自然快,我们离得远,他们还瞧不上我们呢!”

“宁愿提拔县吏,也不愿意升我们这些乡长!”说着,武都眼巴巴地看着徐炜,眼神中充满了渴求。

“武乡长是好官,官途必定青云直上!”徐炜微笑着说道。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竟是水怪 野火烧灼翎 烽火凰途之天命凤女 八零换亲,娇软美人嫁绝嗣大佬一胎三宝 假如沈文琅早点发现高途是欧米伽 血管清淤指南血脂养护日常方 序列公路:不要掉队! 凡人修仙:我有随身灵田 天龙八部后传之风云再起 明末饿殍:开局召唤游戏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