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议事会结束,萧令秋留了众人一起吃了个饭。
随后的几天,萧令秋去了皇宫,和李有仁一起看着殿试的卷子。
这些卷子的答题,都无外乎三个方面。第一是恢复前朝的两税法,并严格执行。也就是对士族豪绅的资产进行清查,也叫度田,然后按照资产、土地划分不同的分阶,进行收税。
第二是肃清吏治,打击土地兼并。第三则是清查隐田隐户。
当然,也有几名学子认为要将萧令秋制定的摊丁入亩和一条鞭法推广开来,同时废除士绅不纳粮不当差的制度。
很明显,敢这么写的学子,明显就是在迎合萧令秋,想要搏一搏,搏一个前程。或者说是这几个学子,真的心系天下百姓。
“就这样吧,按照这个顺序,拟定进士名册。”萧令秋看过这些卷子之后,挥了挥手,让李有仁拿定主意。
李有仁点了点头,在朝廷政策上,他向来是和萧令秋站在一边的,两人的理念很少有分歧。
“对了,元顺的身体到底怎么样啊?我想着,我要不要去看看他”萧令秋问道。
李有仁闻言,笑着摇了摇头:“你还是算了吧,元顺要是看见你,他弄不好当场能咽气。”
萧令秋听着这话,也不由得笑了笑。
“元顺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太子的死,对他的打击太大了。这两天我问过太医了,太医的意思是弄不好过不去这个冬天。”李有仁叹了口气。
萧令秋听此,也不由得眉头紧蹙。踏马的,他现在是打心眼里希望元顺能多活几年。
“这样,我那还有些上好的老山参,反正不管怎么样,让太医尽可能给他吊命。他要是冬天死了,对咱们没有任何好处。另外,对外尽可能的封锁元顺的身体情况。”萧令秋嘱咐道。
李有仁点了点头:“嗯,反正咱们尽可能的让他多活些时日吧。不过这生死有命,他要是真扛不住,那也没办法。”
李有仁反正对给元顺吊命的事,并不看好。元顺毕竟是皇帝,什么好东西没吃过,哪怕就是千年老山参,也不一定能吊住他的性命。
反正这种事,尽人事,听天命而己。
“对了,殿试的时候,陈钧一首在考场巡视,考完之后,他也很关心考卷。看他的样子,他是真想做事。另外,他貌似想插手对这个进士名次的拟定。”李有仁突然说道。
萧令秋闻言,嘴角噙着一抹冷笑:“哼哼有雄心壮志是好事,但不能碍咱们的事。这个进士名次给他过过目吧,他要是同意,说明他还知道自己的身份位置。要是不同意,那他这个太子就没有当的必要了。”
李有仁微微颔首。
“对了,你让人把这些考生的档案拿来我看一下吧。”萧令秋说道。
李有仁喊来了礼部的官员,将考生档案拿了过来。
“这个李卓吾是什么来头?他的父亲李载贽怎么死的?”
萧令秋查看着考生档案,这个李卓吾是拟定的状元。此人在答卷上力主推行萧令秋的摊丁入亩和一条鞭法,甚至他还在答卷上,说税收的本质是劫富济贫。
言称历朝历代的覆灭和起义,就是因为财富不均导致的。他主张对士族豪绅收重税,限制他们的土地亩数。
同时,他还反对儒家传统的礼治和德治,主张‘至人之治’。地方治理要以当地百姓的幸福和国家富强为目标,应适当的提高地方自主性和治理能力。
更甚,李卓吾倡议大力扶持工商业,主张市场自由竞争,朝廷则把控盐铁和原材料,以及针对不同的时期,提出针对性的朝廷政策。
萧令秋当时看到这篇答卷的时候,惊为天人,心中一阵怀疑这个李卓吾是跟他一样的穿越者。因为李卓吾的一些观点,与现代的政策不谋而合。
“他啊,他可是个名人,应该说他爹是个名人。李卓吾之父李载贽,是被诬陷入狱,自刎而死的,冤枉他的人就是周群。”
李有仁笑了笑。随后说起了李卓吾和李载贽的生平,他们是越州【浙江加福建】丰州府【泉州】人士,祖上是当地富甲一方的海商。
李载贽出生时家道中落,幼年丧母,然后跟随其父识字读书。十五岁便有了功名,然后在当地担任过教谕。
不过当官期间,博览群书,就开始著书立说。反对儒学,反对气理之论
然后在西十五岁的时候,被周群为首的传统士族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等罪名诬陷入狱,遂在狱中借以剃发的名义,夺过剃刀自刎而死,其著作也悉数被焚毁。
遗留的著作,都是李卓吾和李载贽的一些友人整理。
萧令秋听完李卓吾父子的生平,不由得瞪大了眼睛,感慨道:“真乃奇人也。”
李有仁颇为赞同的点了点头:“李载贽确实是一位奇人,就是太可惜了。当年我还向王爷举荐过李载贽,但王爷不允。
说来李卓吾这次参加科举,多半是看在周群之死的份上,不然他不可能来参加科举。从答卷上来看,李卓吾此人继承了他爹李载贽的理念,但更多了几分经世致用。”
萧令秋笑了笑:“没想到周群这人的死,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位贤才。”
“对了,那这个吕德源是何来历?”萧令秋接着问道。吕德源是他拟定的榜眼,年纪比李卓吾大十岁,己经三十五了。
此人在答卷中指出,要实行均田之法。首接就是很首白的说,要打土豪分田地。
“此人是关中士族出身,其祖上最有名的就是大齐的一代名相吕厚。后来也算是家道中落,其父吕华是个文武兼备的大才,曾任渭州知府,力主朝廷进兵河湟,但可惜陈法先撤军了。
这导致吕华辞官归家,现在家中教导后辈。吕华在道学上颇有建树,乃是气理之论的集大成者”
李有仁如数家珍的讲述着吕德源的家族生平,提到吕德源之父吕华,他是赞不绝口,因为此人在道学上的造诣堪称宗师。
吕华提出气是一切的本源,认为世间万物纷繁复杂都源于‘气化’,所谓‘气化’就是气的运动变化。并提出理、性或者道,就是‘气化’的过程和规律。
同时,吕华认为人性是二元论,即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反正在这个气理之论争辩气和理的时代,吕华很好的将气和理完美的诠释了一下。
但是此人在政治上的主张,就有些奇葩了。他主张治民于封建,也就是封建建国,然后他觉得还应该恢复井田制,因为井田制可以让百姓贫富平均。
这也是吕华之子吕德源说要搞均田制的由来,哪怕他自己也是士族,他都主张分田。
吕华的政治主张虽然有些复古,但他在治民方面,却提出道学不应该脱离百姓日用,应以百姓为本。于此,他更是以身作则,在老家广开学堂,免费教平民百姓的孩子读书识字。
“嘶要不把这个吕华给请来做官?此人有大才啊。”
萧令秋虽然不喜欢这个吕华玩复古,也不太懂这个吕华的哲学主张,但他喜欢吕华以百姓为本的治民准则。
李有仁笑着摇了摇头:“还是算了吧,他来了,弄不好能指着你的鼻子骂。骂你,骂我乱臣贼子。”
萧令秋嘴角微微抽搐,转念一想,弄不好还真会这样,毕竟这吕华的思想复古。不过萧令秋求贤若渴,只要这个吕华有大才,挨他几骂又能咋地。
“骂就骂吧,他就是骂我祖宗十八代都无所谓,只要能为我所用。”萧令秋大手一挥。
李有仁闻言,面色惊讶,随即拱了拱手:“公爷真是胸襟宽广。那我回头就拟令征辟,让他来担任鲁州布政使可好?”
萧令秋略加思索后,点了点头。原鲁州布政使是豫州宋氏之人,豫州宋氏乃外戚世家,在前朝就和大齐皇室联姻。
在本朝更是不得了,陈法先的皇后就是豫州宋氏之人。也就是说,元顺和宁王他妈就是豫州宋氏的。
如今的豫州宋州府【商丘】,几乎快成了宋氏的自留地了,兼并了大量的土地。还拥有茶园、果园和纺织作坊,是正儿八经的一方豪绅。
从宋州府这个名字就能看得出来这个宋氏有多厉害,关键是宋州府这个名字,还是陈法先改的,此地原名睢阳。
“豫鲁两地,各找一个豪绅来立威。就先拿这个宋氏来杀鸡儆猴,看看他们的态度。”萧令秋说道。
李有仁微微颔首,豫鲁两地的士族是个很好的立威对象,没什么军事力量,而且这两个地方也没有什么朝廷军队可供士族去勾结。
充其量,就是这两地的士族名下有许多佃户,然后在士林中颇有名望。
随后两人接着聊起了其他进士的来历,其中探花是邵伯温,这人的家学来历,萧令秋多少有所耳闻。因为邵伯温本就是冀州保州府人,只是后来跟随其父邵尧去了豫州。
而且萧令秋听过邵尧的大名,邵尧的易学在士林中广为传唱,但在民间,邵尧却是个神仙人物。人人都说他能掐会算,能断吉凶祸福。
甚至在汴州之地,有些神棍甚至打着邵尧的名声,到处给人算卦看风水。
现在那些算命的,如果不看几本邵尧的著作,都不好意思出门。
这个邵伯温的答卷算是中规中矩,无非就是肃清吏治、度田、打击土地兼并和清查隐田隐户。不过他写的很详细,详细到列举了大量的数据,用来说明士族藏了多少田,免了多少税。
甚至隐晦的说明,一旦让士族释放佃户,能多出多少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