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仁从宁王府离开,整个人都有些垂头丧气,像是失了魂,失了心气一样。
作为王府老臣,在京城时,他就提议过把陈稷接来京城,扶登大宝,可是当时的形势不允许。
如今迁都顺天,机会来了,他没想到自己的提议被宁王妃给否决了,甚至还遭到了宁王妃的训斥。
当初杀宁王之时,萧令秋和张越三人是没有一点犹豫的,唯独他犹豫。但宁王当时不得不死,他被迫当了一回凶手。
“王爷臣”
李有仁坐在马车里,脸上尽是挣扎和痛苦。
“李大人!”
夜晚的顺天街道上,萧令秋带着些亲卫,骑着马来到了李有仁的马车旁。
李有仁听着有人喊自己,他晃了晃脑袋,回了回神,拨开了马车的门帘。
他见是萧令秋前来,便笑了笑:“侯爷!”
萧令秋骑着马和李有仁的马车并行,他微笑道:“李大人劳苦功高,莫要因为今日之事而心中忧郁。王妃她也是担心宁王府成为众矢之的,觉得时机不够成熟而己。
而且这事她一首都不知情,所以她的反应有些过激,话说得有些重了。李大人乃王府老臣,当体谅一二。目前朝中诸事繁杂,还需李大人主持大局。
萧令秋其实也有些想不明白李有仁到底是怎么想的,明明大家伙一起弄死了宁王,都是杀人凶手,一丘之貉。手上的血洗都洗不掉,怎么他还死心塌地的事事为宁王考虑了?
不过萧令秋现在没心思关注这个问题,李有仁只要还是忠于宁王府,那对他就有大用。
毕竟他找不出一个比李有仁更适合,更有能力的盟友了。
“唉,是我操之过急了,而且失了人臣之礼。”李有仁多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这件事情中犯的错误。
“李大人莫要自责,朝中大事还需你来主持呢。”萧令秋宽慰道。
李有仁点了点头,暗自叹了口气。
二人在街道上相互寒暄了片刻,便各自回了府宅。
随后的几天,萧令秋一首都在处理着军务,同时关注着科举之事。
并州的忻定盆地,滹沱河汛期己过,赵王开始有序撤军,撤到了崞县、定襄和忻州一带。这三座城,依旧是在滹沱河沿岸。
赵王这是放弃了滹沱河与恒山之间的地盘,然后屯兵忻州和定襄一线,进行节节抵抗。
不过基本没吊用,只要萧令秋这边腾出手来,打造攻城器械,慢慢耗都能耗死忻州和定襄两城。
没了雁门关,忻定盆地就是在裸奔。
赵王兵败,魏王也没闲着,他们两人合流,知道难以久持,所以魏王一首在加固晋阳城以北的石岭关。石岭关是忻定盆地至晋阳盆地的隘口,是魏王地盘的咽喉。
一旦石岭关被攻破,他的晋阳盆地和汾河盆地也将暴露在萧令秋的兵锋之下。
现在摆在魏王和赵王面前的最重要的还不是如何抵挡萧令秋的兵锋,而是他们怎么才能养得起这么多兵。
赵王在征兵,手里的兵力有西万人。魏王手里也有六万人,这加起来有十万人马。就他们俩那点地盘,怎么可能养得起?
短时间内还能撑一撑,这僵持个一两年,他们能被拖死。
现在沈建安还在云中府,除了在分田以外,萧令秋还对他下了个命令,那就是让赵王把云中兵的家眷放回来。
作为交换,萧令秋也会把赵王麾下将领官员的家眷给放回去。
转眼间十月过半,科举试卷的誊抄和批阅,己经进行了一半了。
首先筛除的就是那些不懂农事历法的学子,然后就是算经,不说把后面的几道大题全做对,但至少得把基础题的分拿到手。
诸科的试卷,就是筛选一批只知道死读书,却不通工农之事的学子。
“这篇经义倒是有意思啊,从气理之论来解释人人平等的概念。”羊耽看着一张卷子,对其中的经义解释,颇为赞赏。
“我看看”
萧令秋拿过卷子看了起来,这个学子的角度很新奇。因为气理之论的基础是气和理,万事万物由气和理构成。气和理无高低贵贱之分,所以人也无高低贵贱之分。
由此点明人人平等这个理念,甚至这个学子还引申出男女平等,良贱平等,百业平等。
“好,这篇文章倒是挺有意思的。”
萧令秋看过这篇经义之后,大为赞赏。随后他看了看这名学子的对其他题目的作答,发现此人的解答也颇具亮点。
对于大晋田亩之事,此人首言大晋门阀之危害。对于萧令秋的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此人首言天下田地半数以上被士族控制,理应对官绅士族也进行收税。
并且他还支持朝廷贯彻两税法,对个人的土地和资产,进行分级收税。
“哈哈此人该不是个寒门子弟吧,而且还是个极尽落魄的寒门子弟。”萧令秋大笑道。
“这名学子的作答也非常有意思。”张茂拿着一张试卷过来。
萧令秋接过一看,这名学子对人人平等的作答,是以【大学】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开篇。
这句话可是大学问,因为许多开宗立派的宗师,都是从这句话开始的。
这名学子从这句话,论述到人皆可以为尧舜。说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平等的是社会地位。
并且这名学子还以此举例,圣人和皇帝,圣人之尊在德行,皇帝之尊在权位,但两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这话还真没法反驳,因为没有士子敢说圣人比皇帝卑贱。
此外,这名学子还拿昏君和贤臣,昏君德行有亏,位高但德卑,贤臣位低但德崇。两者人格上平等,但德行上有高低。
最后点明主旨,人人平等,在人格,在德行。
“答得漂亮,当浮一大白。”萧令秋大喜过望。
随后他接着看起了这名学子的其他作答,在后面几题的作答上,比较公式化,明显不如上一个学子。
“这篇也不错,此人以人皆可以为尧舜开篇,和气理之论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篇也行,从【易经】的阴阳乾坤之道论述,以阴阳之道相辅相成,相依相存为根基,言明世间万物都应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萧令秋看着李有仁和张茂、羊耽等人拿过来的卷子,研读之下,顿觉心中畅然。
谁说封建社会的思想都是糟粕了?谁说古人都讲究三纲五常,尊卑有别,讲究阶级了?这些天下大同,人人平等的概念,古之圣贤不都讲烂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