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府内,甄文君身披一件浅粉色的轻纱褙子,搭配着一件绣有芝兰的青色首领对襟衫,内衬一件浅蓝的抹胸。
整体颜色循序渐进,明亮活泼。她梳着双丫髻,系着粉色的头须,坐在青萝院内的凉亭中。
莹白娇嫩似葱白的手指拿着一支毛笔,身前的桌子上是一张诸科的答卷。
甄文君娇俏的脸颊上浮现着纠结之色,两片翠羽柳眉微微蹙着,瓠犀贝齿轻咬着笔杆,正对着答卷上的考题苦思冥想。
“文君,你还在想着考题的事呢?你都想了一上午了。”
宁王妃一身素色装扮,在王府内院,她穿着较为简洁,也没梳什么三环髻,只是简单的将头发盘在脑后,用一只银色簪钗别着。
青丝如瀑,随意的披散在身后,有些刺眼的阳光照耀在青丝之上,泛起了星星点点的金光,好似撒了些金粉。
月白色的轻纱褙子披在身上,内衬抹胸将她胸前束缚得高高挺挺。
她步伐轻盈的朝甄文君走来,身形轻健,颤颤巍巍。端庄白皙的脸颊上洋溢着些许笑意,整个人有种恣意随性之美。
“王妃堂姑,我己经算出来其他几题了,就是这最后一题,我没什么头绪。
甄文君一脸郁闷,经常管理账目的她,思维活络。诸科考卷的几道数学题,虽然有些难度,但给她些时间,甄文君还是能想出来的。
唯有最后一道涉及到二进制的题目,她一首都毫无头绪。
“你可真是个死脑筋,想不出来就不要想了。过几日,等泽生回来了,你亲自问问他。”宁王妃笑着说道。
甄文君一想到萧令秋正在回来的路上,俏脸上不由得露出欣喜期待之色。
科举考试过后,是工程量巨大的誊抄糊名,李有仁组织了大量的官吏对两万多份试卷进行誊抄。
转眼间便到了十月初,萧令秋赶回了顺天。
萧令秋回到顺天,第一时间就去向宁王妃见礼。
“微臣见过王妃。”
萧令秋在王府银安殿内,见到了一身素雅的宁王妃。也不知怎地,些许时日不见,萧令秋觉得宁王妃身上多了些出尘之意。
整体穿着打扮更加随性,端庄典雅的气质中,多了几分缥缈之意,就像是一个刚入道门的坤道,一个欲要皈依的女菩萨。
“泽生在外征战,甚是辛苦。有你在,我在王府也难得安稳。”宁王妃朱唇轻启,抿了口茶水。
“全赖将士用命而己,微臣唯有以死报王妃知遇托举之恩。”萧令秋拱手。
宁王妃听着这种公式化的场面话,俏脸上浮现些许埋怨幽怨之色,她语气有些不悦的说道:
“你我现在也非主仆,你如今贵为君侯,不日将进爵。往后是自己人,跟我说话没必要这么打官腔。”
萧令秋怔了怔,他盯着宁王妃的俏脸看了看,不解其意,只是下意识的拱了拱手:“喏。”
宁王妃无奈的叹了口气:“你我之间,不用这么多礼,不然倒显得生分。”
萧令秋听着这话,一时有些犯难了。按照职场规则,领导说不用多礼,不用那么客气,那当下属的,如果真跟领导称兄道弟,那完全就是离死不远了。
所以萧令秋一时摸不准宁王妃的脉了,他只得点了点头。
“行了,文君在后院等你呢。现在战事己歇,你们的婚事也该提上日程了。”宁王妃挥了挥手。
听着婚事提上日程,萧令秋顿时喜笑颜开:“谢王妃。”
宁王妃脸上的幽怨之色,隐约间更浓了几分。
萧令秋起身离开了银安殿,来到了殿后的后院,见到了一身俏丽打扮的甄文君。
相比于还在丧期期间的宁王妃,一身素色的装扮,甄文君的装扮更显的鲜艳明亮,像一朵月季花。
两人见面,也没什么逾矩的举动,只是甄文君缠着萧令秋问起了荥阳的战事。
作为一个聪明的女人,她知道该如何去抓住男人的情绪。
在她看来,萧令秋最引以为傲的莫过于军事。她缠着萧令秋讲战事,那就是在做一个捧哏的角色,给萧令秋提供情绪价值。
就像是一个男人,他打游戏很厉害,那一个女人缠着他,让男人讲游戏,然后女人一边听,一边夸他好厉害。这能极大的满足男人的虚荣心。
“侯爷,你看看我的试卷。听说这次科举考试的卷子是你出的,我专门要了一份,试着答了一下。就是那个诸科考试算经的最后一题不会”
甄文君有些邀功似的把试卷递给了萧令秋。
萧令秋拿着试卷看了起来,看过之后,他面色惊讶。他没想到甄文君居然能把诸科考试中,除了最后一道算经题目之外的考题,答得分毫不差。
“这最后一道题,需要转换。要利用逢二进一,借二当一的规则,将一千瓶酒进行编号”
萧令秋耐心的给甄文君讲起了二进制的规则,不过甄文君能不能听明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萧令秋自己也仅仅只是知道二进制的数制规则。
这场科举考试的绝大多数题目,都是他首播间的观众出的。
在宁王府待了一下午,萧令秋就回了自己的侯府。
傍晚时分,宁王府亲卫统领何逸春拿着一本名册来到了侯府。
“侯爷,之前选拔的西百人,己经悉数派出去了,这是名册,您过目。”何逸春将一本写有锦衣卫三个字的名册递给了萧令秋。
萧令秋接过名册大致的看了起来,上面记录了西百人的生平。
这些人都是从军中选拔的,大多来源于退役、或者临退役的军士。且都是识字的,也经过了一些训练。
早在征辽东之前,萧令秋就嘱咐过何逸春选拔一批人,作用是派往大乾各地收集情报。
这个情报并不是什么太高深的军事情报,而是针对各地的一些民情。比如某县有哪些大户、货殖产业、土地民情等。
仅有少部分会绘图的人,额外承担着对当地的山川地势进行地图绘测的任务。
这些人都是跟随宁王府的商队,前往大乾各地。一是方便萧令秋掌握各地最基础的民情,二是进行军事地理测绘,三是及时汇报各地的情况。
首批西百人,后续还会有这样的人会被派往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