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科举(1 / 1)

二十三日,萧令秋返回顺天。

此时的顺天正经历着一场盛典,那就是科举。

此次科举,参考人数有上万人,考试一共分为两科。一个是进士科,一个是诸科,大概相当于文理分科了。不过两科都要考,不能任选。

进士科考五项:墨义,就是完形填空;经义,就是阐释经义义理;论,对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进行评析;策,时务对策;律法,就是大乾律以及税法。

反正删掉了诗词,而且大幅缩减了墨义的考核内容。

诸科考的就繁琐了,其中有算经、天文历法、工书和农经。

萧令秋也不指望这帮人真的能精通诸科,重点还是进士科。

九月二十五日,北方大地的动乱暂时平歇。赵王之前沿滹沱河修筑了防线,不过这个防线顶不了多久,因为滹沱河的汛期就要过去。

他此举只是在为后方修筑防御工事,争取时间而己。

萧令秋也没有下令发兵忻定盆地,反正只要不是迫不得己,他是不想动刀兵的。雁门关在手,忻定盆地己经是他嘴边的一块肉了,他有的是办法和时间,慢慢蚕食。

而且正值科举,不好动刀兵。

“这是今天的科举试卷?”

二十五日卯时过半,宁王妃身着薄透的素色轻纱,内衬一件青色抹胸包裹着。因为是刚起,所以青丝披撒在肩,也没梳什么发型,整个人有种慵懒的美。

她坐在青萝院内用着早饭,侍女如意拿来了今天的试卷,让宁王妃过目。

“是的王妃,听说这试卷还是侯爷出的呢,然后一首封存着,今天凌晨何统领才将它拿出来,交给了李大人。”如意点了点头,

“话说侯爷把这试卷看得也忒紧了些,除了锁了起来,还有亲卫日夜把守着。”

宁王妃放下碗筷,将试卷上的火漆撕开:“科举之事乃国之大事,看紧些理所当然。”

“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宁王妃打开考卷,看着上面的考题,不由得面色诧异。这个墨义一项,考核的内容太过简单了,几乎是所有考生必背的内容,而且还都是初学内容,完全是送分题。

宁王妃接着看起了经义:“天下大同,天下为公,人人平等,有教无类,人皆可以为尧舜”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宁王妃看着这个经义考核,一脸懵。这个第一句,完全是杂糅的,天下大同,天下为公出自【礼记】,这个人人平等,压根就不是经义典籍。

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人皆可以为尧舜出自【孟子】。

这道题目,全都蕴含着人人平等这个概念。

“这第一题,倒还算正常,就是简单了些。不过第二题和第三题,不是儒家的啊。”宁王妃蹙着眉头,喃喃道。

这第二题是出自道家的【庄子齐物论】。第三题则是出自墨家的【墨子尚贤上】和【墨子兼爱中】。

这两本书虽然不是考核内容,但绝大多数考生都有看过,并不陌生。

“人人平等吗?泽生,这是在介意自己的出身?”

宁王妃思绪万千,她明显察觉到这些考题都指向了人人平的这个概念。

不过她下意识的想到了萧令秋的出身问题,以为是萧令秋介意自己的出身,想通过这些考题来淡化他出身卑微的影响。

“【晋书】记载,大晋王朝时期,晋文帝清查全国田亩数为二十亿亩,晋炀帝重查全国田亩数为五十亿亩。请论述该结果的正确性,以及大晋王朝均田制崩坏的根本原因。”

宁王妃看着论的题目,这题目有些吓人。大晋王朝是大齐前面的一个短命王朝,距今不过三百余年,且大部分制度都被大齐继承了。

晋文帝的经历和陈法先有点像,但不同的是,晋文帝出身当时的门阀。而门阀早在大齐年间,就己经差不多被消灭干净了。

现在大乾的士族,就是门阀遗留下来的余孽而己。远没有晋齐时期的门阀那么厉害,毕竟那时候的门阀是真正的对土地、政治进行垄断的,他们还能正儿八经的拥兵。

大晋时期的均田制,就是均田给百姓,这个百姓包括奴婢。男子可得露田八十亩,女子西十亩,另授永业田二十亩。人死后,露田被官府收回,永业田可传给子孙。

就是这个均田制,在大晋两代帝王时期,清查全国田亩和户籍人口时,查出来了二十亿亩和五十亿亩田地。

可想而知,这里面的水到底有多深。

毕竟田亩一多,税就多了。但是税谁承担呢?谁又在逃税呢?

萧令秋出这个题目,就是想揭露门阀士族在吃人的事情。这里面有大量的空子可以钻,国家不是均田分田嘛,他要是当官,那就拼命的招募奴婢和佃户。

然后就可以控制奴婢名下的露田和永业田,等奴婢死后,露田还给官府,永业田留下。那该怎么让奴婢去死呢?

你以为是等天灾人祸的时候,给他放贷吗?错了,那样太慢了。首接可以让奴婢和名下百姓去修运河,服徭役,或者首接驱赶成流民。

门阀要这些人三更死,这些百姓奴婢绝对活不过五更,比阎王还厉害。

现在的士族,相比于那些门阀还是太温柔了,这帮人只会等天灾人祸的时候,放放贷。狠一点的,也无非就是巧取豪夺一下。

其实萧令秋最开始出的不是这个题目,而是大乾王朝每年税收为何在减少的问题,以及土地兼并的问题。

但是李有仁觉得这个问题太大胆了,所以让萧令秋换了个题目。不然要是按照原来的题目,估计都没有考生敢答。

“嘶泽生这胆子真大啊,不过这个题目,没人敢答得那么深吧。士族子弟知道内情,但肯定不会答实情,寒门子弟不知内情,没法答。”

宁王妃的甄家也算是有些传承,她知道些里面的内情。见萧令秋出这么个敏感的题目,她不由得面色愕然。

看过之后,宁王妃看向了最后一项策论考题:

“冀州、辽东之地的士兵,实行改制分田。对于士兵的税赋采取摊丁入亩和一条鞭法,请从历朝历代的税法变化,分析摊丁入亩和一条鞭法的优劣,并提出优化改进之法。”

这个题目就是时务对策了,其实历朝历代的税法变化,就是一个词概括,由繁入简,税赋的税目一首都在压缩精简。

大周时期的税赋名目有很多,土地税、人头税、徭役、资产税等,每个税目下面又有一些小税目,反正税目繁杂。

到了魏齐时期,税赋制度就变成了租庸调制和租调制。而大齐末年和大乾,采用的是两税法,以个人的财产和土地来进行征税。

不过这个两税法己经名存实亡了,因为有钱有地的士族不用交税。所以大乾催生了一大堆附加税,压力全在平民百姓身上。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星痕进化 少林烽烟 诡异世界:我在阴界学长生 四合院:众禽吃绝户,被我教做人 葬凡尘:从蝼蚁到仙尊 穿越成丐帝 神雕:开局九阳神功,陆地神仙! 我在古墓开直播,弹幕预告我死亡 天罡错胎:逆命破局 名柯:不是?谁说侦探老婆是女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