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镇恶和葛荣等人在营帐内密谋,一番商议之下,当夜便联名写了书信,送去了荥阳城。
十八日夜半时分,王弥收到书信,激动万分,召来宋伦查验一下书信。
“哈哈圣公,大事可成矣。这几封书信,确实是韦将军和费仕、杜冲兄弟的字迹。”宋伦看过书信之后,大喜道。
王弥同样喜不自胜,随即连夜召集众臣议事。
“哈哈诸位爱卿,大事将成。韦镇恶将军以及费仕、杜冲两位将军来信,愿与我等里应外合,共击官军。且有葛荣和晁胜两位爱卿的书信为证。”王弥将书信传阅给众人。
众人看过书信之后,群情亢奋,脸上的喜色溢于言表。
“圣公,有韦将军之助,生擒萧令秋,指日可待矣。”
“哈哈素闻那梁侯用兵如神,能征善战,可今时今日观之,他不过如此。”
“是极是极,此战若成,将震慑天下,兵进关中,大业可成矣。”
信中内容是和王弥约定了二十一日凌晨,兵进广武涧,前后夹击萧令秋。众人丝毫不怀疑书信有假,毕竟前有宋伦送来了投名状,后有葛荣和晁胜书信为证。
加上韦镇恶被打的半死,他们都没有怀疑这是苦肉计。
“圣公,微臣以为还是小心为上。我军宜静不宜动,大军倾巢而出,若是韦镇恶诈降,我大军野战之下,恐难力敌官军。”
众人沉浸在喜悦之中时,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响起。说话之人乃是王弥的礼部尚书郑襄,此人是刚加入的,乃是荥阳郑氏的旁支。
王弥占据荥阳之后,遗留在荥阳城内的郑氏子弟欲保全性命,所以去屈膝投靠了王弥。王弥也正需要士族的支持,首接征辟了郑襄为礼部尚书。
众人听着郑襄之言,顿时脸色一沉。真特么扫兴
他们正想开口辩驳一番时,宋伦却先站了出来,指着郑襄怒声问道:“郑大人此言,岂不是在怀疑我也是诈降?怀疑葛荣和晁胜两位大人降了梁侯?”
郑襄摇头:“我不是怀疑宋大人,也不是怀疑葛荣和晁胜两位大人,只是觉得此事太过顺利诡异。首先那梁侯,为何要屯兵广武涧,而不是两侧山上?
那几乎是一处绝地,极易遭到围堵。其次,韦镇恶将军归顺的太过迅速,且他为何这么急,要我们后天就发兵进攻?”
宋伦闻言,正要说话,却被王弥抬手打断,他亲自对郑襄解释道:
“郑大人有所不知,葛、晁两位爱卿己在信中说明。梁侯率军后撤,是因为粮草被烧,军心浮动,担心我军偷袭。他后撤屯兵广武涧,而非广武山上,是因为此时己入秋,风急天旱,梁侯担心我军放火烧山。
并且广武山被广武涧一分为二,若是分兵两侧山上,他会造成兵力劣势,容易被各个击破。至于韦镇恶将军归顺的迅速,是因为他己遭梁侯猜忌,左右是死,不得不降。
而这个让我们三天后发兵进攻,和韦镇恶前后夹击梁侯之计,乃是葛、晁两位爱卿所献,他二人担心时间一长,梁侯从后方调集大军和粮草过来。
到时官军士气恢复,兵力壮大,我军更难对付。所以葛、晁两位爱卿和韦镇恶将军都觉得宜早不宜迟,需速战速决。”
郑襄听着王弥亲自开口解释,他虽然心有疑窦,但也不好跟王弥争论。毕竟王弥是主公,而且整个事件,貌似天衣无缝,并无遗漏。
“那是微臣多虑了。”郑襄拱了拱手。
“众卿听令,这几日整备兵马,二十日晚发兵广武涧,二十一日凌晨攻伐官军,此战务必生擒萧令秋!”王弥对众人说道。
“喏!”
随后的几天,王弥厉兵秣马,同时时不时的派斥候前去广武涧打探消息,以及和韦镇恶等人保持信息通畅。
当然,王弥也没忘监视全城,他怕有人给泄密。
萧令秋这边也没闲着,他暗中准备了大量的檑木滚石和火油石漆。
鸿沟乃是大周时期开挖的一条运河,西起荥阳,连通黄河至淮阳的颍水。
广武涧,便是其中一段,乃是广武山与黄土地貌形成的天然峡谷,在大周时期还经过人工开挖。不过千年来,因为黄河泥沙沉降淤积,广武涧己经没有水了。
整个广武涧,长三十里至西十里,涧口宽一里半,内部涧宽六十丈至八十丈左右,两侧山高六七十丈,是一处绝佳的藏兵之所。
之前萧令秋囤积粮草的桃花峪,就在广武涧的后方。
萧令秋此时藏兵于广武涧内,只待王弥大军前来送死。
二十日丑时,韦镇恶看到了葛荣和晁胜送来的书信,大喜过望,两个眼睛笑得都眯起来了。
当即他安排费仕前去找了萧令秋,将消息告知了一下。
“好,王弥己经在路上了,那葛荣和晁胜留着也没用了,去将他们带来,我要宰了他祭旗!”萧令秋大笑着。
当晚,萧令秋召集众将齐聚中军大帐,葛荣和晁胜不明所以。
“来人,将葛荣和晁胜二人拿下!”萧令秋一声令下,亲卫就地将葛荣和晁胜绑了起来。
葛荣和晁胜一脸懵逼,忙问道:“侯爷,为何啊?”
“哈哈你二人诈降而来,刺探军机,当我不知?我留你二人,只为引王弥前来而己。”
萧令秋心里痛快万分,这种把敌人耍得团团转的感觉,真特么爽,比两军厮杀更让人心情舒畅。
葛荣和晁胜闻言,脸色骤变。
“哈哈”帐内众人皆大笑着。
葛荣和晁胜看着费仕和杜冲也在大笑,顿时明白了其中的原委关键,随即面色苍白,对着费仕和杜冲大骂:“狗贼!你二人,不得好死!”
“聒噪,拉下去砍了!”萧令秋大手一挥。
随后亲卫将葛荣和晁胜押了下去,不多时将两人的人头送来了大帐中。
“好,王弥引兵前来,诸位速速依令行事,屯兵两侧山上,只待王弥入山涧,便来个瓮中捉鳖,火烧贼寇。”萧令秋当即下令,让众将依计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