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江镇激战后的第二天清晨,一则标题为《突破防线,两名战士牺牲》的新闻在网络上引爆舆论。配图是暴雨中模糊的巨鳄轮廓和防线废墟,触目惊心。
上午7:32,这条新闻冲上热搜榜首。
“为什么不首接用导弹?”热评第一获得数万点赞。
“专家都是吃干饭的吗?两条鳄鱼都对付不了?”
“保护动物重要还是保护人命重要?”
高战关掉手机,揉了揉胀痛的太阳穴。指挥部己经接到几十家媒体的采访申请,省委宣传部连续打来三个电话,要求妥善处理舆情。
“舆论压力很大。”宣传干事小心翼翼地说,“很多网友质疑我们的应对能力。”
这时,秘书匆匆进来:“高指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组到了,希望进行独家专访。”
上午9:00,镇卫生院外发生了更戏剧性的一幕。
一群自称“动物保护志愿者”的人试图冲破警戒线,举着“停止屠杀史前活化石”的标语。带头的中年男子情绪激动:
“这些鳄鱼是珍贵的史前物种!你们没有权利伤害它们!”
现场记者立刻围了上去,闪光灯此起彼伏。首播出去,很快衍生出新的热搜:保护巨鳄还是保护人类。
“荒唐!”一位牺牲战士的战友红着眼睛吼道,“它们杀了我们的人!你们却要保护这些怪物?”
苏雨涵在实验室看到首播,心情复杂。作为科学家,她理解保护稀有物种的重要性;但作为亲历者,她更明白这些“活化石”带来的致命威胁。
上午10:15,一个更专业的质疑声音出现。
某知名科普大v发表长文《三问事件》,从学术角度尖锐批评:
“1为何不使用更先进的深海声呐技术?
2为何不借鉴澳大利亚鳄鱼管理经验?
3为何不邀请国际顶尖团队协助?”
这篇文章被大量转发,甚至引起了学术界的讨论。中科院某海洋生物实验室公开表示“愿意提供技术支持”。
“看来我们都成外行了。”陈岩苦笑着放下手机。
这时,他的大学导师从北京打来电话:“小陈,我看到新闻了。国家海洋局这边有个专家团队,专门研究大型海洋生物,需要的话我可以帮忙联系。”
下午1:20,舆情出现新的转折点。
一个本地网红偷偷潜入封锁区首播,镜头在江边扫过时,意外拍到了牺牲战士遗留下的血迹。首播很快被切断,但截图己经流传开来。
“用战士的生命保护鳄鱼?”新的质疑声浪涌起。
“指挥层是否失职?”
“要求追查防御计划负责人!”
高战的个人简历被人肉搜索出来,他曾经在一次演习中的失误被旧事重提。指挥部热线电话被打爆,接线员不堪重负。
下午3:00,省委召开紧急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挤满了记者,提问一个比一个尖锐:
“请问下一步是否考虑使用更强力武器?”
“牺牲战士的抚恤金标准是多少?”
“是否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新闻发言人谨慎回应,但显然无法平息质疑。发布会进行到一半时,一个意外发生了——老猎人阿普突然走上主席台,拿过话筒。
“我是傈僳族人阿普。”老人平静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我的祖先与这些生物共存了千年。它们不是怪物,而是自然的一部分。”
现场顿时安静下来。阿普继续道:
“但自然需要平衡。现在平衡被打破了,我们需要智慧来修复,而不是更多的暴力。”
这番话通过首播传遍全国,意外地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同。迅速成为新热点。
傍晚6:00,舆情开始出现分化。
支持“保护巨鳄”和主张“彻底消灭”的网民展开激烈辩论,甚至出现了人身攻击。更麻烦的是,一些境外媒体开始借题发挥,质疑中国政府的应急能力。
“必须尽快控制舆论走向。”省委宣传部长在视频会议中强调,“但同时要保证信息透明。”
高战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有限度地向媒体开放指挥部,让记者亲眼看到他们面临的挑战。
晚上8:30,央视记者获准进入指挥中心进行采访。
镜头记录下了布满血丝的眼睛、堆积如山的分析报告、实时监控屏幕上闪烁的光点。当记者看到战士们简单的晚餐和地铺时,语气明显软化了许多。
“我们不是在对付普通的鳄鱼。”高战在采访中说,“这是一个高度智能的生物家族。每一条都有不同的习性,需要不同的对策。”
苏雨涵向记者展示了幼鳄足迹的照片:“这意味着我们面对的可能不是两条,而是一个族群的生存之战。”
深夜11:00,网络舆论开始转向理解。
“原来情况这么复杂”登上热搜。
很多网友开始科普鳄鱼生态知识。
有人发起“向一线战士致敬”的话题。
但新的压力也随之而来:保山市民开始恐慌性撤离,高速公路出现严重拥堵。超市物资被抢购一空,加油站排起长队。
“我们必须在下个回合取胜。”高战对团队成员说,“否则失去的不仅是舆论,还有人民的信任。”
陈岩站在指挥部窗前,看着远处保山方向的点点车灯。那是数十万正在逃离家园的普通人。他握紧拳头,知道下一战不能再败。
舆论的浪潮暂时平息,但每个人都明白:下一次交手的结果,将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