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摇篮”基地被基因谜团所震撼的同时,前线的压力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因一组诡异的数据分析结果,骤然升级到了令人窒息的程度。
陈岩带领的技术团队,负责监控附着在最初那头巨鳄(现被临时编号为“阿尔法”)身上的追踪器信号。几天来,“阿尔法”的信号移动模式变得飘忽不定。它不再像之前那样有相对清晰的巡游路径,而是在一片相对广阔的水域内,进行着短距离、无规律的快速移动和深潜,仿佛异常焦躁,这被解读为它正在疯狂寻找失踪的卵。
然而,在进行更精细的信号滤波和背景噪音剔除时,一位细心的信号处理专家发现了一个几乎被忽略的异常:在某些特定时刻,尤其是在“阿尔法”信号短暂消失于复杂水域或深水区时,监听设备会捕捉到一段极其微弱、频率特征高度相似但编码序列存在细微差异的信号脉冲。
这微弱的信号如同幽灵般时隐时现,持续时间很短,且总是与“阿尔法”的信号活动存在某种若即若离的关联。
起初,这被怀疑是设备故障、多路径反射干扰或者水中其他声源的巧合。但陈岩坚持要求进行最彻底的排查。他们调用了更多水下听音器,布设在关键节点,并对海量数据进行交叉比对和深度算法分析。
结果令人毛骨悚然。
经过连续48小时不眠不休的数据挖掘,团队最终确认:那个微弱的信号并非干扰,它来自第二个独立的生物信标。其信号特征与“阿尔法”身上的追踪器同源,但有着无法复制的独特标识符。
结论只有一个:水中存在着第二只携带类似天然生物标记或某种未知信标的成年体巨鳄。 它被临时编号为“贝塔”。
这个消息像一场冰风暴,瞬间席卷了前线指挥部。所有人都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首冲头顶。
“贝塔”的存在,解释了之前许多令人困惑的细节:
为何“阿尔法”的活动范围有时会显得过于广阔且行动模式矛盾?
为何在某些袭击事件中,目击者对巨鳄体型和细节的描述存在不小差异?
刀岩罕行动失败那晚,巨鳄表现出来的声东击西般的战术,是否可能不是一头鳄鱼的高智商,而是两头鳄鱼某种原始的协同?
最合理的推测是:“阿尔法”是雌性,是那些卵的母亲;而“贝塔”极有可能是它的配偶,幼鳄的父亲。之前它可能一首在更偏远的水域活动,或者因其习性更加隐秘而未被发现。如今,或因繁殖期,或因“阿尔法”的异常躁动,“贝塔”也活跃了起来。
“双鳄危机”高战盯着屏幕上 now 被分别标记为“α”和“β”的两个光点,它们时而接近,时而远离,如同在水中跳着一支危险的死亡之舞,“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完整的繁殖对。”
这意味着:
威胁倍增:一头巨鳄己经难以应付,两头成年巨鳄,尤其是可能存在协作关系的配偶,其破坏力和应对难度是指数级上升的。
策略失效:之前基于单一个体制定的所有诱捕、防御方案,几乎全部需要推倒重来。
紧迫性加剧:必须抢在更多幼鳄孵化成长、形成真正的“家族”之前解决问题,否则怒江流域将永无宁日。
“立即向省指挥部和‘摇篮’基地通报这一情况!”高战的声音因压力而沙哑,“最高警报级别!我们之前的判断过于乐观了,形势远比我们想象的严峻十倍!”
苏雨涵在实验室接到消息时,差点失手打碎手中的样本瓶。基因谜团尚未解开,现实威胁却己翻倍。她看着孵化舱中那些活力越来越强、攻击性日益明显的幼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这些小家伙的父母,正在外面编织一张更大的死亡之网。
怒江的水面下,阴影从一道变成了两道。人类的防线,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终极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