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摇篮”基地因幼鳄的接连孵化而陷入高度紧张和忙碌的同时,实验室的另一翼,遗传学研究团队的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这突破带来的并非答案,而是更深邃的谜团。
团队负责人,是国内顶尖的遗传学家廖明远教授。他们利用从鳄卵胚胎样本和幼鳄脐带残留组织中提取的dna,进行了最先进的全基因组测序。测序过程本身非常顺利,但当初步分析结果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时,所有在场的专家都陷入了震惊和困惑。
“这这不可能!”一位年轻的博士后盯着屏幕上错综复杂的基因序列比对图,喃喃自语。
廖教授扶了扶眼镜,眉头紧锁,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基因组的主体结构,确实与现生鳄类,尤其是湾鳄和尼罗鳄的祖先谱系有着高度的同源性,这印证了苏教授之前的古生物学判断。
他指向屏幕上几个被高亮标记的区域:“问题出在这里。我们发现了多个高度保守的‘核心基因’区域,出现了极其罕见、甚至可以说是违背己知遗传学规律的突变。”
这些突变点并非简单的碱基对替换或缺失,而是呈现出一种复杂的、近乎“镶嵌”式的结构。
“看这里,”廖教授放大其中一个片段,“这段本该控制基础代谢速率的基因,其调控序列被一段功能未知的陌生序列‘嵌入’了。初步模拟显示,这种结构可能会让它们的细胞能量工厂——线粒体的工作效率远超任何己知的爬行动物,这或许是它们能长到如此巨大体型的能量基础。”
“还有这里,”他切换到另一个视图,“与细胞分裂和体型大小相关的基因簇,其表达调控机制非常奇特,似乎似乎解除了一种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体型限制器’。普通鳄鱼的生长在达到一定年龄后会显著放缓,但这种基因结构可能允许它们几乎终身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
最令他们感到不安的发现,来自于对一段与神经系统发育相关基因的分析。
“这段序列的突变模式,显示出一种一种近乎‘优化’的特征。”廖教授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它可能影响了大脑神经元连接的复杂性和效率。虽然我们无法首接解读智力,但这种神经结构上的潜力,远超我们对爬行动物认知的上限。这可能解释了成年个体表现出的那种超出常规的学习能力和策略性行为。”
实验室里一片寂静。这些发现拼凑出的图景,指向一个令人心惊的可能性:,或许并非单纯的、侥幸存活下来的史前遗民。它的基因构成,更像是一个经过了某种“强化”或“改造”的版本。
“自然突变可以解释一部分,”廖教授沉吟道,“但如此集中、且功能指向性如此明确的复合型突变,同时出现在一个种群个体上这概率低到令人发指。除非”
他没有说下去,但几个可怕的词汇己经浮现在每个人脑海中:定向进化?史前基因工程?甚至是某种未知的外来干预?
这些想法太过惊世骇俗,他们不敢妄下结论。廖教授立刻下令,进行更深入的重复验证和比对分析,同时将数据与全球基因库进行交叉检索,寻找任何可能的相似序列或线索。
苏雨涵在得知这一初步分析结果后,也感到了巨大的震撼。她站在观察窗外,看着孵化舱内那些刚刚破壳、却己显露出凶猛本性的幼鳄,心情无比复杂。它们不仅仅是古老的生物,更像是承载着巨大秘密的活体密码箱。每一片鳞甲下,可能都隐藏着颠覆现有生物学认知的谜题。
她拿起加密通讯器,再次联系高战。这一次,她的声音更加凝重:
“高指挥,遗传学初步分析有惊人发现。巨鳄的基因存在多重异常突变,可能涉及能量代谢、生长控制和神经系统。其生物学的‘先进性’和‘特殊性’远超我们之前的想象。这或许能解释它为何如此强大和聪明。但突变的原因目前完全未知,可能存在我们尚未理解的深层原因。”
前线指挥部里,高战听着苏雨涵的汇报,目光再次投向地图上怒江蜿蜒的曲线。对手的形象,从一个强大的史前怪物,变得更加诡异和深不可测。它不仅拥有毁灭性的力量,还可能隐藏着关乎生命起源与演化的惊天秘密。这场较量,似乎正将他们拖向一个远远超出预想的、更深不可测的漩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