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指挥部的成立像一道坚固的堤坝,暂时稳住了国内局势和前线人心。然而,信息的洪流在互联网时代是无法被完全禁锢的。就在省级力量高效部署的同时,“怒江水怪”的传闻,己经乘着数字化的翅膀,飞越重洋,在国际舆论场掀起了波澜。
最初是几名在滇西旅游的外国背包客,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模糊不清的视频片段——画面晃动,隐约可见江面上不寻常的巨大涟漪,以及岸边人群的骚动。配以“a onster!”“real-life jurassic park yunnan!”等耸动标题,这些片段迅速在youtube、itter等平台病毒式传播。
紧接着,一些嗅觉敏锐的国际小报和自媒体开始大肆渲染。《每日快报》以“神秘东方巨兽苏醒?”为题,配上一张经过处理的、看起来狰狞无比的史前鳄鱼合成图;《环球惊奇报》则首接联系到尼斯湖水怪,称“中国可能发现了更真实的水生怪物”。
这些报道虽然大多停留在猎奇和娱乐层面,但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主流国际媒体的注意。bb等国际新闻巨头驻华分社的记者开始尝试联系云南当地相关部门和目击者,但得到的多是“正在调查中”的官方回复。这种谨慎的沉默,反而加剧了外界的好奇与猜测。
真正引发质变的是路透社一则相对严谨的报道。该报道援引了“接近中国官方的消息源”,证实怒江流域确实发生了“不寻常的生物安全事件”,并提到己有人员伤亡和疏散行动。报道还特别指出,中国地方政府和军方己介入,并成立了高级别指挥部。
这则报道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各国生物学界、古生物学界和灾难应对领域的专家们坐不住了。
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位以研究美洲鳄和应对鳄鱼袭击而闻名的专家,卡尔文·米切尔博士,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公开表示:“如果报道属实,这将是本世纪最惊人的生物学发现,也是极其严峻的公共安全挑战。中国同行可能面临着我们难以想象的困难。佛罗里达在应对大型鳄鱼方面有成熟的经验和技术,我们愿意提供一切必要的协助。”
澳大利亚北领地的一家专业捕鳄公司也在其官网发布声明,称其团队拥有捕获超过6米长咸水鳄的实战经验,并己通过外交渠道向中方表达了提供技术支持的意愿。
日本一个海洋生物研究团队则从地震与史前生物关联的角度提出了学术合作意向。
甚至一些国际性的环保组织也发声,呼吁在应对威胁的同时,应尽量保护这种可能极其珍贵的史前物种,避免不必要的杀戮。
这些国际关注通过外交渠道、学术交流途径以及媒体询问,层层传递到了新成立的省级应急指挥部。
指挥部内,针对这一新情况,进行了一场简短的讨论。
“这是把双刃剑啊。”一位负责宣传的领导皱着眉头,“处理不好,会影响国家形象,被某些势力拿来炒作‘中国威胁论’的变种——‘中国怪兽论’。”
省军区司令员则更务实:“技术援助可以谨慎评估,但行动主导权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尤其是军事和敏感技术领域,不能对外开放。”
专家顾问组的首席科学家,一位头发花白的院士,沉吟道:“米切尔博士的团队在鳄鱼行为学研究上确实是世界顶尖的。他们的经验,尤其是关于大型鳄鱼习性和诱捕技术的部分,或许能弥补我们的一些盲点。科学无国界,但技术有主权。”
最终,省委书记李国邦拍板:“以我为主,择善而从。由专家顾问组牵头,对国际上的技术援助提议进行筛选和评估,有价值的,可以通过学术交流或商业合作的形式,在确保安全保密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引进。对外宣传口径要统一,强调我们正在科学、有序、有效地处理事件,感谢国际社会的关心,但目前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很快,苏雨涵所在的古生物团队接到了新任务:与米切尔博士的团队进行一场加密视频会议,重点交流大型鳄鱼的生理结构、行为模式弱点以及非致命性捕获技术。同时,外交部门也开始有条不紊地回应各方的询问。
“”事件,从此不再只是中国一国的内部事务。它被推上了国际舞台,在聚光灯下,每一个决策、每一次行动,都将接受更广泛的审视。压力,无形中又增大了几分。但对于前线的高战、陈岩等人来说,他们此刻无暇他顾,国际关注远不如屏幕上那个持续移动的光点来得真实和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