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着义乌百姓们,尤其是那些男子一脸尊敬且崇拜的看着自己,朱高爔笑了笑。
这一刻,他感觉自己所做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想着,最后朱高爔也让施粥的官员给自己也盛一碗粥,将其拿着一屁股坐在旁边跟义乌百姓们一起聊起了天……
“……”
一直到将碗里的粥喝完了,朱高爔这才跟百姓们说了一声告退,坐上了马车。
“……”
望着朱高爔离去的背影,义乌的百姓们眼睛紧紧的盯着,都有些发愣。
“越王殿下走了……”
“越王殿下真乃贤王,他肯定是有什么重要的大事!”
“那肯定!”
就在这时,一个汉子突然走到了之前朱高爔坐过的地方,将其喝过的那个碗小心翼翼的双手捧在手里:
“这是越王殿下用过的碗,我要将它带回去放在家里世世代代的供奉起来!”
说完,那个汉子抱着碗连忙跑回家了……
义乌百姓们:“???”
坏了,他们怎么没想到呢?!
…………
这边,坐在马车上的朱高爔不禁连续打了好几个哈欠。
此刻他还不知道自己刚刚用过的碗被义乌百姓们给供了起来。
更不知道这个他曾经用过的越王碗也成为了后世某个大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
之后的日子里朱高爔又前往了永康县,武义县,东阳县等各县进行巡抚,并且亲自施粥于百姓……
随着金华府一切都走上了正轨,朱高爔觉得是时候前往严州府巡查了。
期间,在越王朱高爔队伍前往严州的路上,他特意在金华府浦江县留了几天。
…………
进入浦江县后,一片热闹之景。
街道两旁,有茶馆,有酒楼,有工坊,有书院,有典当行,当然了,也有青楼……
“卖包子喽,香喷喷的肉包子!”
“豆腐脑,滑嫩爽口滋味好!”
“灵丹妙药治百病,跌打损伤一扫光,祖上八代秘方,专治理男人壮阳……”
“……”
街道之上,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到处都是商贩们的吆喝声与百姓们的闲逛……
当然也有一些百姓因为好奇而停下脚步,看看这从来没见过如此豪华而庞大的马车,还有马车后面居然跟着如此多穿戴甲胄的士兵了。
其中有一些消息灵通之人瞬间联想到了正在浙江各地区巡抚的越王,毕竟也只有亲王才有资格坐如此规格的马车了。
“……”
看着马车外的一幕,朱高爔也是颇为意外,这浦江县并不象义乌永康等县贫瘠,相反还十分的热闹,街道整洁干净。
虽然没有杭州府那么大与繁荣,但也是丝毫不逊色了。
不过略一思索,便有所悟了,此地离那杭州府不远,可以说是很近了,繁荣点也能说得过去。
这边,浦江知县衙门。
“!!!”
当浦江县令得知了越王殿下已经进入城中,当即大惊,随即急匆匆的来迎接了……
而朱高爔也只是跟其说了几句话,就让他该干嘛就干嘛去,好好的工作。
毕竟如今整个金华府还活着,没有被砍的官员们基本上都没有多大的问题。
…………
而越王的队伍也是直奔浦江郑宅镇!
此镇是由九大牌坊,宗祠,民居,书院古井,桥梁等三十多处建筑构成,虽然被老朱称为江南第一家,但规模其实并不算大,也被称为义门郑氏。
这也是自家王妃郑秀清的老家,书画之乡浦江县的郑氏家族,因此,朱高爔也特意去拜访了一下他的老丈人郑歉。
郑歉,郑氏家族如今的族长。
这个家族很是神奇,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个家族不光对子孙在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尤其强调勤俭持家和清廉戒奢,几百年来竟然都没分过家,一大家族足足数千人同住一个地方,并且同吃一饭,兄弟之间情同手足,和睦相处。
他们不但能够团结家族成员,还能与邻里百姓搞好关系,每遇灾年,就会主动开仓赈济灾民,为一方安宁做出贡献……
当初也正因如此,老爷子朱棣这才选择饶恕了浙江郑氏家族。
因为其中发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当初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去世后,太祖朱元璋为建文帝选拔德才兼备之人,郑氏族人郑济,郑渶因此也进入东宫班底,他们既感恩皇恩浩荡,所以对建文帝极为的忠诚。
自洪武三十五年后,燕王朱棣奉天靖难,南下擒龙,这些人护送建文帝逃离,下落不明……
最终有人告发建文帝藏匿在了浦江郑氏家族,于是老爷子朱棣派人去搜查郑家,到底有没有就不得而知了,最终反正没搜到。
而老爷子朱棣称帝后,认为江南之地的家族仍然对自己抱有很大敌意,所以他打算树立一个效忠朝廷的忠义典范。
而当时在江南郑氏威望颇大,正好符合,并且也可以为江南做一个最好的表率。
那最有效的表率是什么呢?那肯定就是通过联姻了。
于是,当时永乐皇帝四个儿子中唯一一个还没娶妻的越王朱高爔就迎娶了当时郑氏族长的嫡女作为越王妃。
至此,江南各大家族正式臣服于大明永乐皇帝。
“……”
等朱高爔的队伍到达了郑宅镇,族长郑歉早早的带领了全族来到了门口迎接……
“草民拜见越王殿下,巡抚大人!”
“拜见越王殿下,巡抚大人……”
下一刻,只见郑氏全族数千人集体行跪拜之礼。
“免礼免礼,都起来吧,不必多礼!”
朱高爔立刻下了马车,亲自扶起了岳父岳母,然后拱了拱手:
“小婿朱高爔见过岳父岳母!”
“!!!”
这一举动给郑歉吓坏了,只见这个老头连忙摆手:“殿下使不得使不得,您贵为大明的亲王,怎么能给草民行礼呢?”
“嗐,岳父,今天只有女婿来拜访岳父,咱们就不讲究那些了!”
“这……”
这时,岳母唐氏看不下去了,开口笑道:“好了,你也真是的,自家女婿好不容易来一回,你还那么见外!”
“好吧……”
郑歉想了想也是,但还是习惯性的拱了拱手,对着朱高爔笑道:
“殿下……里面请!”
“岳父岳母请!”
“……”
随后越王朱高爔就被请到了郑家待客的大厅之中。
说起来,这还是朱高爔第一次来老丈人家呢,毕竟当时娶秀清的时候,是直接在应天府成婚的。
岳父岳母也都是赶来的应天府。
一顿寒喧过后,老丈人带着朱高爔参观起了他们郑氏家族。
在参观的路上他看到了其墙上刻有很多的郑氏族规,出仕子孙恪尽职守,廉洁奉公,还有子孙出仕,有以赃银墨闻者,生则与族谱上除名,死则不入祠堂……
看到这些,朱高爔不禁感慨:难怪这个家族几百年来一直长盛不衰啊!
之后,在岳父郑家住了一晚之后,朱高爔就匆匆离开了。
毕竟他现在还要有要事在身,也免得被朝廷百官说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