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朱高爔就一直派人去大坞村附近找向斜之地,包括他也亲自前往查找……
“……”
最终经过数天好不容易这才终于是找到了四处地势适合之地。
于是,朱高爔直接派人去通知义乌县令赵乃芳让其派来工匠过来凿土挖井,期间所产生的费用由他来出!
直到这个时候,还有县令赵乃芳前来后,义乌村民们这才知道这几天跟他们朝夕相处的人居然是大明越王殿下,巡抚大人。
“!!!”
这让他们非常震惊,其中一个汉子更是吓得不轻,因为前几天他们一起上山找井位之时,他用手拍过越王的肩膀……
虽然他们义乌汉子莽归莽,但也知道大明亲王是千金之躯。象他们这种草民是碰一下那都是大罪!
怪不得当时越王身边的那些护卫看他的眼神象要宰了他一样。
不久之后,一口井位被成功打穿,也是涌出了大量的水源……
“水!有水了!有水啦!”
“好多的水!!!”
这口井更是被现场义乌村民们围得水泄不通,全都喜笑颜开起来。
“哈哈哈,井龙王保佑,终于是出水了!”
“屁,什么井龙王,都是越王殿下的功劳,是他带人去找井位,挖井的!”
“对对对!”
随着第一口井成功出水,第二口井,第三口井全部出水……
这让义乌百姓们高兴坏了!
纷纷跪地大呼着越王殿下拯救了他们,越王千岁千岁千千岁的……
“……”
看着这一幕,站在不远处的赵乃芳对着朱高爔拱了拱手,拍起了马屁:“殿下,下官之前带人打了十几口井都没打出一口井,您带人找了四处居然就有了三处出水……”
“殿下真乃神人也!”
“行了,好运罢了。”
闻言,朱高爔笑了笑,又想到了什么 开口问道:“赵县令,我之前听百姓说,义乌县今年的粮食收成会不好?”
“回殿下的话……”
只见赵乃芳愁眉苦脸的叹了一口气:
“是的,因为今年浙江各地都大旱,其中金华府最为严重,不光是义乌县,附近各县几个月都没下过雨了,粮食收成恐怕得大大减半了……”
一听这话,朱高爔皱起了眉头:“到时候百姓们还要交粮?那还活不活了?”
“这……”
赵乃芳也是一愣,他作为义乌的县令,自然是十分清楚义乌情况的,此地本来就贫瘠,如今又遇到旱灾。
今年的粮食产量恐怕连去年的一半都达不到,要不是有红薯做保底,更不要说百姓们饱腹了,恐怕饿死的都有。
“回殿下,百姓们还有红薯……”
“光吃红薯可不行,赵县令,明天开始义乌开仓放粮,架设粥棚!”
一听这话,赵乃芳有些为难起来:
“这……殿下,可是义乌县库房……”
“粮食不用官府出,本王自掏腰包,你只需要在各地搭建粥棚就行!”
至于粮食问题,朱高爔完全不担心,之前从杭州商人那边得到了太多的粮食了,到时候直接往这边调就行了。
完成如今的浙江自己说了算,就算百官们知道了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要是哪个不怕死的敢说救济百姓错了?他朱高爔就敢当着老爷子的面砍人!
见到越王都这样说了,赵乃芳这个县令还能说什么呢,于是立刻拱了拱手:
“是,下官遵命!”
…………
三日后。
杭州府的五十万石的粮食被运了过来。
期间,朱高爔先是将金华府所有的大小官员都集中起来了。
此刻朱高爔坐在太师椅上,手中把玩着雁翎刀,看着下方站着的那些个金华府官员们。
“诸位……金华府大旱,饥民横行,还望诸位勉励之,如今本王从杭州府运来了五十万石粮食,各地架设粥棚,赈济百姓,不可有丝毫懈迨!”
“是,下官等人遵命!”
众臣们连忙拱了拱手。
“恩!”
见状,朱高爔点了点头,然后用冰冷的语气又说了一句:“诸位,要是让本王知道了你们其中有人如果贪污赈灾粮,拿着本王的赈灾粮购买首饰讨好自己媳妇女儿……”
“本王就活剐了他!”
“!!!”
“下官徨恐……”
话落,众臣们立刻跪地齐声说道。
“知道就好,尔等都好好干,本王不会忘记你们的!”
“是!”
众臣们连连点头,他们哪里敢有丝毫懈迨啊,要是真贪了,以越王以往的做法,这位爷可是真能活剐了他们。
…………
于是,第二天,金华府各县城门口也皆是架起了粥棚,还有周围士兵维持秩序。
“……”
与此同时,义乌县城门口同样也是架起了粥棚,飘弥着浓浓的粥香味……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其他县的粥棚基本都是四口大锅,然而义乌县确实多出了两个大锅,六口大锅。
每个锅都有半人多高,里面熬着香喷喷的麦香粥。
当然了,为了让百姓们熬过大旱,不可能给百姓特别稠的粥,但就这样的粥对于百姓们来说都是十分难得的美味了。
只见成千上万的义乌穷苦百姓,三五成群的领完一碗粥后,坐在地上一边喝粥,一边感慨着……
“没想到我还能喝到如此精良的粥。”
“官府总算是知道体恤咱们老百姓了……”
“什么呀,听说这些粮食都是越王殿下自己自掏腰包的,要让咱们渡过旱灾呢!”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了,我领粥的时候亲耳听那个赵县令说的!”
“如今各府都在传越王殿下是一位有名的贤王,此事果然不假啊!”
此话一出,周围的百姓们皆是大惊,不禁纷纷感慨起来。
心里皆是默默的感恩于越王 让他们不光有水喝了,也不再饱受饥饿。
就在这时,朱高爔的马车缓缓来到了城外,百姓们皆是认了出来,纷纷跪地感恩戴德。
“……”
朱高爔这才刚下马车,就看见百姓们皆是跪在了地上,连忙开口道:
“各位乡亲们,快快起来吧!”
“如今旱灾,知道乡亲们都不容易,所以我朱高爔代表朝廷拉来了粮食,乡亲们尽管放心,只要旱灾不过,施粥不停!”
话落,义乌百姓们都感动得不行……
“多谢越王殿下!”
“越王殿下的大恩大德……我等义乌百姓永生永世都不敢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