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生闻言,微微颔首,眼中露出一丝赞许。
何沅君能想到这一层,可见其确是成长了,思虑也更为周全。
“你能如此想,甚好。”
“绝情谷地处隐秘,易守难攻,确是一处不错的安身之所。”
“裘千尺留下的武功皆是不凡,你勤加修炼,日后足以自保,也能护得公孙绿萼周全。”
“穆姑娘那边,我会替你转达,她定然能够理解。”
“日后若遇难处,可派人前往终南山古墓寻我。”
“多谢公子!”何沅君再次郑重道谢。
这一次若没有公子和夫人,自己非但不能解决掉爹爹武三通带来的麻烦,只怕还要落入公孙止的陷阱。
只一想到裘千尺的癫狂,何沅君便不寒而栗。
临走之前,李长生又特意以精纯的金丹法力,为公孙绿萼细细梳理了一遍经脉根骨。
法力过处,潜移默化地改善着她的体质,疏通细微滞碍,虽不可能有易筋洗髓丹那样改变灵根的效果。
但也足以让她日后在习武一道上,拥有远超常人的天赋与根基。
做完这一切,李长生便与李莫愁一同离开了这片已是物是人非的绝情谷,返回嘉兴。
何沅君带着公孙绿萼、樊一翁等人亲自送到谷口,目送他们二人远去。
一路不停,夫妇二人抵达嘉兴后,马不停蹄的来到穆念慈家。
他们将何沅君的决定以及其在绝情谷的遭遇告知了穆念慈。
穆念慈听闻,非但没有丝毫不快,反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如此甚好!”
“沅君妹妹有了绿萼那孩子需要照顾,有了绝情谷这份责任在肩。”
“就不会再沉溺于过往的情伤,也不会再轻易被那些虚情假意的男子所欺骗了。”
“这是她新的开始,我真心为她高兴,又怎么会生气呢。”
倒是一旁的杨过有些不开心地撅起了嘴,嘟囔道:“何姨母不回来了吗?过儿还想她呢”
他也很喜欢那位温柔会陪他玩的何沅君姨母,没想到竟被一个更小的小姑娘给“抢走”了。
穆念慈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安慰道:“过儿乖,何姨母有了更需要她照顾的小妹妹。”
“以后若有机会,娘亲可以带你去绝情谷看望她们,好不好?”
杨过闻言顿时重新展露笑颜,用力点了点头:“好!”
李长生与李莫愁将绝情谷的具体方位留给了穆念慈,又在嘉兴盘桓了些时日,夫妇相伴游览了一番江南的景色。
眼见荷叶田田,柳絮纷飞,算算时间,不知不觉间,这一年竟又过去了一大半。
终南山上,还有素心师太、孙婆婆、小龙女她们,还有太白洞天的欧阳锋、黄药师、洪七公等人,许久不见。
夫妇二人便向穆念慈与杨过告辞,离开了烟雨朦胧的江南,踏上了返回终南山古墓的归途。
重回终南山,踏入那熟悉而阴凉的古墓,李莫愁只觉得浑身一轻,仿佛卸下了千钧重担。
这一趟下山,时间虽然不是太长,但遇到了不少麻烦波折。
好在这诸多麻烦,连带着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都被彻底解决了。
以后,无论是穆念慈还是何沅君,都算是安顿妥当,再无后顾之忧了。
师父素心师太和孙婆婆见到他们归来,亦是满心欢喜。
只是这份欢喜中,少了过往那般浓得化不开的思念与担忧。
毕竟,李莫愁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需要她们时时牵挂、任性冲动的大弟子。
她已长大,有了可以依靠的夫君,有了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她们深知,她无论走多远,终究是会回到这个家的。
一行人热热闹闹地用了饭,席间洋溢着温馨的气氛。
饭后,李莫愁留下来,陪着素心师太和孙婆婆,细细讲述着这一路下山遇到的种种趣事与惊险,略去了那些过于血腥和令人不快的情节。
李长生则带着在他肩头蹦跳、同样显得兴奋不已的小红隼,离开了古墓,沿着熟悉的山路,直上太白峰顶的太白洞天。
过去接近一年的时光,太白洞天在李长生布下的“小聚灵阵”持续运转下,汇聚的天地灵气愈发浓郁精纯。
整个峰顶云雾缭绕,奇花异草生机勃勃,呼吸之间尽是沁人心脾的灵秀之气,真正有了几分超然物外、仙家福地的气象。
李长生轻松穿过嵌套的“云雾锁仙阵”与“庚金诛魔剑阵”,刚踏入洞天内核局域,欧阳锋、黄药师、洪七公以及周伯通四人便有所感应,纷纷从各自修炼的石屋中出来相见。
“公子!”
“公子回来了!”
四人上前见礼,态度躬敬。
就连一向顽劣跳脱、毫无长辈架子的周伯通,在李长生面前也收敛了许多,不敢有半分不规矩。
他面对李长生时,总有种当年面对师兄王重阳的感觉,甚至更加敬畏,这是一种对未知强大力量的本能敬畏。
李长生目光在周伯通身上一扫,便感知到他体内已然有了《万化归元基础篇》修炼出的法力流转。
虽尚浅薄,却根基扎实,看来这老顽童终究是靠着自己的本事,成功闯过了那“云雾锁仙阵”。
与众人寒喧几句,便在石屋前的石桌旁落座。
李长生简略说起了此番下山的经历,提及在嘉兴小住,以及在大理遭遇蒙古人阴谋行刺皇帝之事。
听到柯镇恶又回了嘉兴,黄药师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抚须淡淡道:“他与靖儿、蓉儿生活在一起,要回嘉兴并不奇怪。”
想到女儿女婿的性格,黄药师忍不住摇摇头,他比柯镇恶要更早离开桃花岛。
“柯镇恶能在桃花岛住上这些年才走,已让黄某颇为佩服了。”
语气中带着一丝理解,也有一丝对自己女儿女婿的无奈。
当李长生说起蒙古人意图在大理三月街行刺皇帝,以图搅乱大理,为南下铺路之事。
黄药师眉头紧蹙,沉声道:“大理与我大宋唇齿相依,互为犄角。”
“蒙古人狼子野心,最擅长的便是这‘斡腹’之策,绕道侧击。”
“若真被其突破大理,便可直插我大宋软肋,荆湖、川蜀之地危矣,则大宋腹背受敌,真正是危如累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