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581章 银元和盐铁券

第581章 银元和盐铁券(1 / 1)

“大捷!大捷!齐国公率军三十万南征云贵,于曲靖一战复灭元梁王十万主力,阵斩五万馀,俘虏四万馀,梁王兵败自尽,我军已于冬月初克复昆明!

“并于腊月初三攻破大理,斩俘敌军六万馀,大理总管段氏一族悉数被擒,不日即将押赴京师,献俘阙下,云南各路传檄而定,收复云南全境指日可待!”

腊月十六,经过小半个月的加急快递,捷报终于跨越半个中国,于建国三年的年关之前送递京师,那名报捷的递铺兵手持捷报于西门进城,沿街纵马高呼,顿时引得城内人群一片惊呼和叫好。

“好,打得好啊!”

“大明万胜!”

“什么?大理段氏悉数被擒?还要献俘阙下!好,这可太好了,云南大理自汉末自立以来,唐有南诏,宋有大理,就连胡元都得供着段氏,让他们做那什么世袭总管,到头来还是得看我大明天朝。

“哈哈哈哈,巨唐和前宋都打不下的南诏和大理,竟被我朝一战光复,我观那段氏也不过尔尔,皆土鸡瓦犬也。”

一名在京的师范生和几名同学走在街上,听闻捷报顿时激动的高呼道。

而他旁边的同学却反驳道,“什么不过尔尔,还得是我大明天兵战无不胜,那段氏若真如此不堪,胡元又怎会让他们做世袭大理总管。”

“也对,是明军威武,大明万胜!”

“照这种打法,我大明疆土超越汉唐指日可待,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对了,汉唐的旧土如今还有哪些还未收复?”

旁边的另一人想了想才道,“南面应该只剩交趾未复了吧,东北倒是设了辽宁行省,河套的云中郡、九原郡也已收回,漠南的前元上都城也有我朝驻军,现在细细算来,恐怕也就只剩河湟(青海甘肃)、西域、还有高丽四郡之地未复了。

“不过高丽已成我大明藩属,恐怕今后不好再收回了吧?”

最开始说话的那个激进的师范生却冷笑道,“有何不好收回的,真想打他们还怕找不到借口?笑话,到时我亲自请缨去做汉使,绝不活着从高丽回来,这样朝廷便有出兵的理由了,说不得将来陈某还能名垂青史呢,哈哈哈哈。”

“”旁边两个同学顿时一阵无语,好家伙,你这是要学汉使去找人家碰瓷是吧

三名书生有说有笑的从街上走过,而在他们身后,就在他们刚刚路过的一家酒楼门前,高丽使臣崔哲却正好出现酒楼门口,将他们的议论声听了个满耳,顿时又惊又怒。

崔哲是来率领使团,到大明庆贺元旦的,每年都是如此。

他本来前几天刚到建康,就听说坊间流传一道新菜,据说是从宫中御厨那里传来的,用的是黎洲番薯制作的菜肴,就连皇帝陛下都爱吃。

他这两天刚跟鸿胪寺的官员报备完毕,立刻就赶来这家酒楼品尝那道猪肉白菜豆腐炖粉条,本来吃的正高兴,直到出了门口还在意犹未尽,结果刚出门就见到了这一幕,让他心里不是滋味。

一来那几个书生口中,说高丽随手可灭的态度,让他十分愤怒,但是又听到捷报,说大明在云贵灭掉十几万敌军,又让他惊惧不已,若是这三十万大军打去高丽,恐怕高丽也不一定能挡得住吧?

想到这里,他这才对跟在一旁的大明鸿胪寺官员说道,“赵署丞,贵国的士子貌似对我高丽颇有敌意啊。”

被称作赵署丞的赵致轩,不过是鸿胪寺司宾署,专门负责接待外国朝贡使者的正九品小官,然而他却根本不把高丽使者放在眼里,闻言顿时不屑道,“几个书生的戏言,又岂可当真,他们又不是官吏,说的话能顶什么用?崔使者不会跟几个书生一般见识吧?”

“哼,我自然不会跟寻常书生一般见识,不过我接下来还要继续逛街,赵署丞还要继续跟随吗?”

“招待使者,自当责无旁贷。”赵致轩虽然嘴上答应着,可实际上他是不愿意跟着崔哲瞎转的,奈何上面下了命令,必须时刻监视高丽使团的一举一动,因此他也只能跟随了。

一行人出了酒楼,临近年关,大街上十分热闹,到处都是卖年货的商贩和买年货的百姓,还有不少闲人凑在一起讨论刚才的捷报,又有货郎挑着担子一边走街串巷一边吆喝。

“花生、瓜子、大红枣,黎洲干果嘞,咸香可口,不好吃不要钱啦~”

‘又是黎洲方物。’

崔哲闻言心中一动,才吃了黎洲的粉条,又见到黎洲的干果,看来大明真是从那黎洲弄来不少好东西。

只可惜他不知道黎洲的具体所在,只听说是在东海的对面,来回一趟有十万里远,没有明国那种大白船(军舰)和高超的航海术,根本无法抵达对岸,因此纵然觊觎黎洲的宝物,他们高丽也没有能力去探索。

想到此处,他立刻叫住那货郎,“你这卖的是什么黎洲干果?”

货郎见有生意,连忙放下担子介绍道,“花生、瓜子,大红枣,都是现炒的新鲜货,客官不买也没事,可以先尝尝味道,我跟你们说,这可是我从陛下的庄户那里学来的做法,一般人还做不出这个味道呢。”

崔哲一样抓起一些,顿时疑惑道,“这红枣也是黎洲的?”

“红枣不是,这花生瓜子才刚在大明种植一年,产量有限,我这里也不多,就搭着些红枣配着卖的。”

“原来如此,这东西怎么吃?”

“客官您象我这样剥开壳,或是用牙磕开,便可以吃到里面的瓜子仁和花生仁了,您尝尝。”货郎立刻给几人示范道。

崔哲学着吃了一些,果然十分美味,那瓜子和花生不知是如何做的,明明外面有坚硬的外壳包裹,里面竟也十分入味,瓜子咸香可口,花生蒜香浓郁。

其实就是先用卤料把瓜子煮一遍,再捞出沥干,用盐粒混在一起干炒出锅,如此瓜子才能入味,那花生也是同样的原理,这自然也是鲁锦传出来的现代做法,否则凭百姓自己摸索吃法,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出现。

“味道确实不错,此物如何卖法?”

那货郎看看崔哲等人的衣着打扮,又听到他那明显不是母语的中文,眼珠一转,立刻就想坑这厮一把,再一看崔哲旁边的赵致轩,看穿着就是大明人的样子,但却只看着他笑,似是猜出他要干什么,但又不打算插手。

于是货郎咬了咬牙顿时道,“瓜子三十文一斤,花生四十文一斤,客官您要称多少?”

“这么贵?”崔哲闻言顿时愣了一下,虽然对于他这个高丽使者来说,这点钱不算什么,可对于一般的百姓零食而言,这个价格可是有些离谱了,四十文都能买一斗米了,谁会拿四十文买一斤零食来吃。

“你卖这么贵,能卖的出去吗?莫不是在诳骗于我?”崔哲有些不信的问道。

那货郎见赵致轩并不揭穿,只在那偷笑,顿时底气更足,当即道,“瞧客官说的,建康是什么地方,这可是天子脚下,京师首善之地,城里住的非富即贵,你往大街上随便扔块砖,没准都能砸到某个达官显贵家的管事,怎么可能会卖不出去呢?

“再说这可是黎洲方物,才在大明种植不到一年,产量有限,自然卖的贵些,等过两年家家户户都种了,那多起来自然就会便宜许多,毕竟物以稀为贵嘛,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客官这个时候买,不正显得您和那些贵人一样厉害吗?”

崔哲闻言点了点头,觉得这货郎说的倒也有些道理,于是不再怀疑,当即道,“那就给我一样先称五斤。”

“好嘞,黎洲的花生、瓜子、大红枣嘞,一样五斤!”货郎扯着嗓子吆喝一声,立刻麻溜的开始称货,称好之后用草纸包成两个大包,再用细麻线捆好,一边递给崔哲一边说道。

“瓜子五斤150文,花生五斤200文,一共350文,客官您看如何?”

不等货郎把话说完,崔哲身旁的随从就递来一枚银光闪闪的硬币,顿时让那货郎眼前一亮。

“呦,五角银龙!当五百文,您等着,我给您找钱。”货郎麻溜的接过银元,立起来放在嘴前用力一吹,嗡——,银元顿时发出一声清脆悦耳的颤音,货郎见状更加欢喜,连忙掏出钱袋,摸出一沓子花花绿绿的盐铁券,数了一百五十文递过去。

“收您五角银龙一枚,找零150文,客官您拿好。”

崔哲看着随从和那货郎之间的交易,顿时若有所思,他们所使用的银元,是大明在今年下半年才刚刚开始发行的。

正面是字,最上面是‘大明中央银行’,下面则是阿拉伯数字的‘公元4053年’的年号,正中间才是繁体汉字加小写阿拉伯数字的面值,背面则是一副五爪团龙图案,银元侧面还有一圈机器滚花,故而又被百姓亲切的称为‘银龙’。

银元一共分为大中小三种面值,大的为壹圆,直径35毫米,重27克,比民国的袁大头直径要小一些,袁大头39毫米,但重量相等,所以看起来要更厚实一些,又被百姓称为‘大银龙’。。。。

按照大明新朝颁布的新度量衡,一公斤等于二市斤,每市斤重500克,等于十两,所以一两应该重50克,不过金银仍然使用旧制,按每斤十六两计算。。

不过这种银元一经发行,就受到百姓的十分喜爱,哪怕它比一两银子要少,百姓也喜欢,因为目前市面上,大明的货币本来就存在问题,主要问题就是盐铁券的价值被高估,白银的价值又被低估。

朝廷官方的定价是一千文盐铁券兑一两白银,但实际上民间根本就兑不到一两白银,这个时候的白银因为稀少,购买力远比明末或清朝的时候要高,还没后来通货膨胀,白银贬值那么严重。

而这个时候,朝廷推出一种只有八钱银子的银元,正好填补了白银和盐铁券之间的空白生态位,一千文盐铁券兑换一块银元(八钱银子)就刚刚好。

再加之这玩意含量稳定,币值统一,面值丰富(三种面额),和盐铁券的纸钞配合起来,使用非常方便,不用再象以前那样,拿一杆迷你小秤去称银子,找钱的时候也不用再拿剪子将银子剪成碎块。

到头来商家收到一堆碎银子,这些碎银子容易丢不说,还要商家自己拿到熔银的铺子铸成银锭,这中间还要商家自己承担一笔火耗费用。

现在则完全省去了这些麻烦,直接一看银元面值,便知道是多少,不用再称重量,找钱因为有大小三种面值,再配合盐铁券纸钞,也方便的很,不用再剪成碎银子,自己也不必承担溶铸银锭的火耗,因此尤其受到小商贩的喜爱。

而对于那些大商贾而言,这银元好是好,但他们还是更喜欢大面额的盐铁券,比如面值十元的盐铁券,一沓子便有一千块银元的价值,对于远距离的大额交易来说,这玩意明显比银元更方便。

揣一千块纸钞在身上根本看不出来,就很安全,你换一千块银元试试?足有54斤重,这特么谁带的动

另外说一句,大明如今的纸钞盐铁券还是非常坚挺,一来大明废除了以往宋元两朝的折旧差价,不论你的盐铁券再旧再破,只要拿到供销社或者银行就能立刻兑换足额的新钞,根本没有宋元所谓的折旧费。

折旧费这玩意本来就不该让百姓承担,不然自己手里的钱越用越少,谁还愿意用。

二来这玩意和实物食盐绑定,食盐又是日常生活生存的必须品,只要你还需要吃盐,就不怕盐铁券换不来货真价实的东西。

三来朝廷还允许用盐铁券交税,这就更促进了盐铁券的流通,百姓愿意用,敢持有和储蓄,这盐铁券自然也就坚挺了。

崔哲看着那货郎喜滋滋的收下五角的银元,心想要不要把大明这套货币体系也搬到他们高丽去,毕竟好不好用,百姓愿不愿意用,那是真能看出来的,而在原历史上,朝鲜就曾从大明大量进口过铜钱,因为他们自己铸造的铜钱铸不好,所以崔哲会有这种想法其实也正常。

“客官您慢走,吃好了下回还来找我买。”交易完成,货郎将钱袋收好,吆喝一声当即重新挑起担子健步如飞,七拐八绕之下,很快就消失在街头。

崔哲只是一眨眼的功夫,那货郎就不见了踪影,他顿时暗叫不好,自己八成被这货郎给坑了。

不过正当他想着要不要派人把那货郎找回来时,就听到城东方向突然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

当当当??的钟声,音调还高低不同,似乎是在奏乐。

他顿时好奇问道,“那是什么?”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什么真假千金?我女儿她是仙二代 麻荒梦 刚应聘,女总裁竟是我吃软饭的对象 权力巅峰:我的强大背景曝光了 续命爱情 被读心后,霸总他当众撕了白月光 前任婚礼当天,我摊牌了 谁让他当佣兵的! 重生1957:我的香江实业 权势巅峰:从省纪委秘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