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了思州田仁厚之后,李饮冰一边派出知府作为使者去招抚其他土司,一边又马不停蹄的亲自赶往遵义,也就是播州杨氏的地盘。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贵州的四大土司,五大势力,基本全被拿下。
嗯,四大土司有五个,这很正常对吧,主要是思州田氏自己分裂成了两个,除了北边的思州田仁厚之外,南边还有个思南田仁智。
同样的,这两个分家的田氏也各自嫁了一个女儿给皇帝,北边的田仁厚嫁的是孙女,主要是田仁厚年纪大了,快六十的人了,他自己的女儿早已嫁人,只有孙女辈的还有未嫁的女儿,田仁厚嫁的孙女名叫田若依,今年刚刚16岁。
南边的田仁智则是嫁的小女儿,田仁智才将近五十岁,他的几个孙女都还太小,连十岁的都没有,肯定不适合嫁给皇帝,倒是他自己还有个幼女未曾出嫁,名叫田沐卉,今年刚满17,倒是适合嫁给皇帝。
说起来这个田沐卉和田若依,两人还是远房的姑侄关系,姑姑和侄女一起嫁给同一个男人,也是造了孽了,嫁过去之后两人见面该如何称呼都不好论
和北边一样,思南田氏的地盘也被拆分成四个府,分别是镇远府、黎平府、榕江府、都匀府,条件也和思州田氏一样,撤司设府,允许田氏担任世袭副职,同时还必须让出一些土地和人口交给朝廷编户齐民。
除了田氏之外,播州杨氏那边的情况也差不多。
元末明初,播州的地界基本就和后世的遵义市范围差不太多,在元明两朝,播州都是一整块的行政区划,放到后世这块地方也被划为一个遵义市
但是为了搞推恩令,拆分播州杨氏的势力,鲁锦故意将这块地方拆分成了四个府,西北角的赤水、习水、桐梓三个地方被合并为习桐府;东北角的道真、正安被合并为真州府;西南角的仁怀、遵义、绥阳被合并为遵义府;东南角的湄潭、馀庆、瓮安被合并为馀庆府。
这么划分看起来确实碎了点,但等以后彻底改土归流之后再行调整也不迟,现在这么干无非浪费一点行政开支,多发几个知府的俸禄而已,但对朝廷控制播州杨氏还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原历史的明朝,播州一直隶属于四川行省,但鲁锦这次直接把播州也划到了贵州,这样做的考虑有二,一来参考后世行政区划,主要是经济方面的考虑,贵州本来就穷,全国各省得倒书着排,再把遵义这么大一块地方划给四川,那贵州就更穷了,不利于以后的发展。
二来播州杨氏既然被叫做‘贵州四大土司’之一,那就干脆放一块,也好方便朝廷管理。
杨氏当代家主名叫杨元鼎,元朝的世袭播州宣慰使,他们家祖上也是汉人,最早过来的是山西太原人杨端,在唐朝末年,乾符三年,率军入播州击败南诏国,被封为播州侯,之后就一直世袭统治播州,历代都将自己视为中原朝廷的藩臣,所以对于归附明朝这事,杨氏并无什么心理障碍,反正中原谁打赢了他们就投谁。
就播州那点地盘和人口,他们既无法争霸天下,就连割据一方都很难做到,也就是图个在当地做土皇帝,除了依附中原朝廷,做个土司之外,他们也没别的什么大志向。
现在元朝灭亡了,大明新朝过来招抚他,杨元鼎自然是愿意归附的,很痛快的就把元朝官印交了上去,唯一让他有些顾虑的是,鲁锦搞出来的这个半拉子改土归流,撤销播州宣抚司,改设四个府,由朝廷派遣流官,还要移民驻军,又让杨氏分出一些土地和人口,怎么看都象是奔着改土归流来的。
可偏偏鲁锦又允许他们保留世袭副职,保留一定的人口和土地,这说流不流,说土不土的,着实让杨元鼎纠结了一阵。
不过最后看在鲁锦求娶杨氏女为妃,还有那丰厚的彩礼,以及后面数十万大军的武力威胁下,杨元鼎最后还是答应了朝廷的各项条件。
就是最后嫁女儿的时候出了点小问题,嗯,也不能算是问题吧,主要是杨元鼎本人没有儿子,更没有孙女,他自己的女儿也早就嫁人了,自己家里没有合适的人选。
杨元鼎是播州杨氏第20代家主,在原历史上他就无后(没儿子),1370年死了之后,由杨元鼎还活着的父亲做主,把大权传给了另一支的杨铿,杨铿也是原历史上正式归附大明的第21代杨氏土司,只不过这小子如今才刚刚四岁,和鲁锦的长子同年出生。
好在播州杨氏家大业大,人口也不算少,现任家主杨元鼎虽然无后,但他还有不少侄子侄女,于是当即从侄女里挑选了一个合适的姑娘,名叫杨敏君,今年刚好18岁,正好嫁给皇帝。
然后就是水西安氏,嗯,不过现在这个时间段,还没有‘水西安氏’这个称呼,因为水西土司都是彝族部落,他们没有汉姓,历史上水西第一个姓安的,其实是奢香夫人的独生子‘阿期陇弟’。
是奢香把这个儿子送到南京太学读书,阿期陇弟在太学毕业之后,朱元璋钦赐其三品朝服,并赐安姓,然后阿期陇弟就改名‘安的’,从此水西才有了第一个姓安的,从那以后才被人叫做水西安氏。
水西安氏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朔到罗氏鬼国,故而也有将他们叫做水西罗氏的,不过他们也不姓罗,这些彝族部落大概是在三国时期被诸葛亮收服的,可能就是演义里‘七擒孟获’的原型,罗氏鬼国也在三国时期被蜀汉封为罗甸国王。
现任水西土司的彝族首领名叫阿画,是水西彝族的第六十五代君长,正式官职是元朝册封的顺元宣抚司宣抚使,及黔南八番诸司的长官也是他,掌管彝族四十八部,论地盘和实力,和播州杨氏比起来也不弱几分。
同时这个阿画,也是贵州四大土司当中,唯一一个非汉族出身的。
他还有三个儿子,长子名叫乍俄、次子叫陇内、三子叫霭翠,老三霭翠还有个彝族名字叫陇赞阿期,这人也就是后来奢香夫人的丈夫,换句话说,奢香就是阿画的儿媳妇。
由于水西彝族土司的情况,和其他三个土司略有不同,所以大明对其招抚的条件也和其他三个土司略有不同,同样是联姻,同样是撤司设府,同样是让地交人,编户齐民,同样是世袭副职,但在贡赋上面则更加照顾。
对于其他三个土司,鲁锦是直接按编户税收的几倍来收贡赋,但对这些彝族土司则不做强硬的过高要求,最低只需和编户的税额相等即可,再多的话就看他们自己心意。
怎么说呢,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彝族土司太过老实心眼子太少,强硬要求的话,他们又不会偷奸耍滑,凑不够鲁锦要的税,就只能强行反抗了,到时候反而会把他们逼反。
相反,如果对他们多照顾一些,这些彝族土司又很容易拉拢,他们甚至是贵州四大土司当中最容易编户齐民,最容易汉化的那一个。
因此当得知大明的使者前来招抚的时候,等听完了大明开出的那些条件,阿画只是略微一尤豫,就立刻答应了下来,因为在原历史上,本来就不是大明主动招抚的他们,而是他们自己主动派使者去要求归附大明的。
而在这个时空,鲁锦都派使者前来招抚了,他们就更不会拒绝了。
另外还有一点,也是水西彝族与其他三大土司不同的地方,比如播州杨氏,就非常看重自家在播州的权势,而水西这些彝族土司压根就没什么政治抱负,不论谁当皇帝,他们都无所屌谓,他们也不在乎能封多大的官,他们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只要朝廷别太难为他们,比如征收重税之类的,他们也不想惹怒朝廷,也愿意安分守己。
说白了这就是一帮日子人
鉴于此种情况,使者也专门提出了几个比较好的条件,等今后撤司设府之后,朝廷会稳定的给他们提供食盐和铁器供应,不会再象以前吃盐那么难,同时也不会缺了他们的铁器,比如炊具和农具。
另外朝廷还获得了几种适合山地种植的高产作物,也就是玉米、土豆、红薯那些,也愿意送给他们这些彝族土司,不论是朝廷派移民来教也好,还是他们派人去京城学习也罢,这都是可以的。
而当阿画得知那土豆最少也能亩产数百斤,还能在旱地,山地种植,又能当主粮食用的时候,顿时大喜过望,不仅答应要把刚满17岁的宝贝女儿阿诗玛嫁给皇帝,还说要让她两个哥哥,也就是阿画的两个儿子一起跟随,送妹妹出嫁,顺便去京师谢谢皇帝的大恩,然后回来的时候把那什么土豆玉米带回来。
使者闻言顿时大喜,连连答应,于是水西彝族也被成功招抚,从此归顺了大明。
而水西彝族的地盘,也被划分四个府,分别是毕节府、普安府、安顺府、镇宁府这四个府。
如此一来,最后就只剩下一个中间的水东宋氏,贵州四大土司当中,只有水东宋氏的地盘最小,又正好位于几大势力中间,因此水东宋氏的地盘也就不再进行拆分了,直接被划成了一个贵阳府,同时也是贵州行省的省会所在。
水东宋氏同样是汉人出身,祖籍河北正定,隋末唐初的时候迁到贵州,唐初的时候宋氏首领任蛮州刺史,开始世袭统治贵州,宋代的时候任节度使,贵州经略安抚使。
宋末元初的时候,贵州宋氏发生分裂和内乱,当时的宋氏家主宋隆济,联合水西的彝族土司一起抗元,结果宋隆济被自己的侄子宋阿重所杀,并率部投降元朝,被元朝封为顺元侯,随即被任命为顺元安抚使。
到元末明初,也就是鲁锦这个时候,水东宋氏的当家人已经传到了宋阿重的孙子这一辈,当代家主名叫‘宋蒙古歹’,姓宋,名蒙古歹,嗯,一看是元朝的赐名。
在原历史上,水东的宋蒙古歹和水西的阿画主动派使者向大明请求归附,之后宋蒙古歹又被朱元璋重新改了名字,改名叫‘宋钦’。
不过这个时空就不用朱元璋来改了,听闻大明使者前来招抚,宋蒙古歹主动请求归附,同时请求使者为其改名,使者为其改名为宋明义,表示其深明大义,同时也有效忠大明的意思。
宋明义顿时大喜,也连忙答应了使者的一切条件,同时还表示愿意将自己的侄女宋若璃嫁给皇帝做妃子,这小姑娘还没隔壁那个阿诗玛大,今年才刚刚16岁,不过在古代也算是成年了。
至此,贵州的四大土司,五大势力,全部归附大明,大明虽然来了三十多万大军,但却未用一兵一卒,只靠几个使者便成功平定了整个贵州,虽然还未能完全改土归流,但改土归流这事本来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成的。
现在已经打好了基础,将来再慢慢往贵州移民,同时推广新作物,普及汉语教育,再不停的筑城修路,最多两三代人之后,贵州的改土归流必然可以成功。
至于最后贵州的省会为何还是选在贵阳,其实这问题也根本没得选。
首先是贵阳有一块还算不太小的狭长盆地,放在贵州也算比较好的一块地了,其次它位于贵州省的中间位置,又地处交通要道,从贵阳可以通往云南、四川、湖南、广西,算是四省通衢之地,也是四个省的十字路口,历史上贵州的第一条铁路,黔桂铁路,就是从贵阳通往广西柳州的,从这就能看出其地理交通上的重要性。
最后当然也有政治上的考量,贵阳位于四大土司交界的位置,朝廷将省会设在这里,可以坐镇‘中央’,把四个土司隔开,方便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同时在这里驻军也能同时威慑这四个土司,可谓一举多得,因此这省会还真只能设在贵阳。
毕竟朱元璋和朱棣也不是傻子,他们当初选择把贵州的内核放在贵阳,自然也是有其一番考虑的,鲁锦直接照抄总不会有什么大错。
九月上旬,四大土司全被平定,朱亮祖等人也正式率领大军踏上了贵州的土地,不过这下就省的作战了,沿途还有当地土司配合引路,三路大军直接一路相安无事的就赶到了黔西南的普安府。
而云南的梁王巴匝剌瓦尔密,当他得知明军大军向云南进攻的消息时,也立刻派出手下大将达里麻,率领十万大军前往曲靖迎战,曲靖就是云南的门户,如果这里都守不住的话,那后面也不用守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