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古人的智慧(1 / 1)

苏铭穿过箭楼的门洞,并未如观众所想那般豁然开朗。

眼前,是另一片被高墙合围的封闭空间。

他停下脚步,转过身,用镜头将四周的景象完整地呈现给直播间的每一个人。

“直播间里‘攻城方’的诸位,你们费尽千辛万苦,撞开或者烧掉了第一道闸楼的大门,又顶着箭雨冲过了月城,再攻破了这座箭楼的城门,最终来到了这里。”

苏铭伸出双臂,环抱向这片空间。

“前、后、左、右……四面都是高耸的城墙,墙上密布着数不清的箭窗和垛口,迎面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箭矢。”

“这,就是瓮城。”

“而你们,则成了瓮中之鳖。”

【……绝望。】

【这他妈要死多少人才能填进去啊?难怪古代攻城之后,士兵闹着要屠城泄愤。】

【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

【在火药发明之前,想打这种城池太难了。发明之后……嘿嘿,那就不好说了。】

【不是,主播是不是忘了一种最经典的进攻方式啊?】

苏铭看到弹幕,从瓮城侧面的马道开始拾级而上,正式走向永宁门的主城楼。

当他站上宽阔的城墙顶部时,整个西安城的风光尽收眼底。

“没错,还有一种攻城方法。”他点了点头回应道,“那就是——挖地道!”

“地道战术的起源非常早,而且因为在地下进行,极难被守城的军士发现。”

“但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挖地道也一样,执行任务的士兵,被称为‘穴师’。他们挖地道,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土方。这些土怎么处理,才不会被城墙上的哨兵发现,是一大难题。”

苏铭一边在城墙上缓步前行,一边解说。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挖出来的土装进袋子里,小心翼翼地运回后方。但地道的挖掘,也会导致地表因为土质疏松,而轻微塌陷或者开裂,这些细微的变化,在有经验的守将眼中,都是致命的破绽。”

“所以,更稳妥的办法是,地道只挖到城墙的正下方,但不挖通。”

“等到城墙下面被彻底挖空,攻城方会先用坚固的木柱子暂时支撑住。等到总攻开始的那一刻,一把火烧掉所有木柱,‘轰’的一声,整段城墙都会随之垮塌,防线不攻自破。”

“当然,如果非要挖进城内,那危险系数就直线上升了。一旦被守城方发现,攻守之势,瞬间易位。”

苏铭话音刚落,直播间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护城河:你当我死的?不就是防着你们挖地道吗?】

【不是所有城池都有护城河。】

【挖掘不难,难的是怎么保证几十上百米的地道不坍塌。】

【前面说城墙底部动不动就二十多米宽,这挖地道的工程量也相当不低啊!】

【太平军战法!太平天国的军队里好多都是矿工出身,挖地道是专业的!】

苏铭顺着城墙,走在海墁上:

“守城的人一旦察觉到敌军可能在挖地道,就会立刻想办法确定地道的具体位置。”

“一种方法是,当挖掘地道时,可能会意外切断地下的水脉,导致城内水井的水位下降或者变得浑浊,这就是一个信号。”

“另一种,就是大家说的‘瓮听法’。”

“守军会沿着城墙内侧,每隔一段距离就挖一口深井,在井底放一个大陶罂,也就是陶制的大缸。在罂口蒙上一张鞣制得很薄的皮革,然后派出军中听觉最灵敏的人,日夜不停地趴在上面监听。”

“因为敌人在地下挖掘的声音会通过土壤传播,在陶罂中引起空气共鸣,皮革就会随之震动,产生细微的响声。经验丰富的监听者,可以根据声音的大小和方位,精确判断出敌军地道的位置、距离,甚至挖掘进度。”

“执行这种任务的人,很多都是盲人,他们的听力,往往比常人更加敏锐。”

苏铭继续说道:“一旦确定了敌方地道的位置,守军的应对手段就多了。”

“最直接的,就是对着挖,你挖竖的,我就挖一条横向的壕沟,直接在你前面把路堵死,让你白费功夫。”

“或者从你的头顶往下挖,挖通之后,往下扔石头、倒火油,甚至用大型的鼓风机,把浓烟灌进地道里,活活把里面的穴师全部熏死。”

“在《墨子》里,还记载了一种更特殊的办法,叫‘罐不洁十余石’。”

“意思就是,把事先准备好的,几十石,也就是几百上千斤的屎尿粪水,找到敌人的地道口,一股脑地给灌进去,淹死敌军!”

【韦孝宽:这个我熟啊!】

【墨子才是真大佬,十二种攻城法,一堆守城法,个个都要命!】

【哈哈哈哈哈哈这不比金汁威力大多了?直接给淹死在里面了!】

【其实也可以放狗,让狗趴在地上听,狗的听力比人灵敏多了。】

【狗不会说话啊。】

【可以这么问,敌人挖进来了吗?(左爪)是,(右爪)不是。】

【噗——】

【鬼吹灯里描绘过一种‘瓮听法’,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聪明的古人!】

【古代落后的只是技术,不是智力!】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榆仙 在柯学世界守护最好的红叶 远古杂货铺 当东北撩精遇上霸总:姐迷不死你 只想躺尸的我被迫修仙 视频通古代,给皇帝们些现代震憾 东北民间鬼故事之枪爷讲往事 仙路搬砖 穿梭诸天的遗憾弥补者 重生嫡女掌权:冷宫惊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