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也换成了普通号码,联系他的人很少。
但暗地里,他却比在指挥部时更忙。
书房里,多了一套经过严格保密加密的通讯终端和资料分析系统。
他每天都与秦老保持至少一次的加密通话。
“赵立仁果然没闲着,和孙启明勾搭上了。”
秦老在加密频道里说,“他们想利用你不在,通过所谓的‘合规程序’和操控文保办那位王副,推行‘有限发掘’,为工程重启铺路。”
“王副主任…”林逸回忆着,“人比较圆滑,看重实际利益,专业能力中等。赵立仁他们看中的就是他这一点。”
“不错。”秦老冷笑,“所以,我们需要给他一点‘定心丸’,让他不敢轻易被拉下水。”
“怎么做?”林逸问。
“敲山震虎。”秦老语气沉稳,“明天,文物局会有一位重量级的副局长,以‘调研地方古建筑保护’的名义路过省城。我会安排他‘顺便’、‘不打招呼’地去一趟风华园指挥部现场‘看看’,并‘恰巧’关心一下主持工作的王副的情况。”
“这位副局长,当年是我在党校的同窗,最恨的就是对文物敷衍了事、偷工减料的人。而且,他脾气有点‘耿直’。”
林逸笑了:“明白了。王副主任会被吓一跳,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他不敢乱动。”
“另外,”秦老话锋一转,“你也不能真的休息。交给你一个‘病号’也能做的任务:研究这个。”
加密终端传输过来一份扫描文档,标题是:
《关于风华园地块及周边区域历史地理变迁与水系文献考》。
“这是…”林逸快速浏览。
“专家团队在古墓下层勘探时,意外发现了一些与墓葬主体时代不符的陶器碎片和夯土痕迹,非常零碎,但指向性似乎更早,可能早至汉代。”
秦老解释道,“结合你之前跟我提过的本地古老传说和零星史料记载,风华园这块地,在明代以前可能有更早的人类活动痕迹,甚至可能是汉代某个滨海聚落或小型戍堡的遗址。”
“皇甫骥当初疯狂压低地价、急于动工,除了古墓本身碍事,会不会…还有别的、我们不知道的原因”
林逸眼神一凝:“您怀疑…风华园地下,可能不止明墓这一层宝藏?皇甫骥或者他背后的人,真正想掩盖或得到的,也许是更深层的汉代遗迹?”
“直觉。”秦老说,“没有证据。但皇甫骥的贪婪和疯狂远超常理。你现在有时间,又有权限接触到一些深层的历史水文地理资料,不妨仔细挖一挖这块。就当是…换个思路,放松脑子?”
“好。”林逸立刻应下。这个任务正中下怀,既能满足他的学术兴趣,又可能挖掘出新的线索,而且完全符合他“病休研究员”的身份。
几天后,风华园指挥部。
王副主任正小心翼翼地陪同那位“路过”的文物局副局长视察现场。
副局长神情严肃,对每一个细节都问得很细,尤其对墓室渗水点的加固工程反复确认。
“王副,”副局长停下脚步,看着忙碌的考古现场,语气平淡却带着无形的压力,
“林逸同志病休这段时间,你担子很重啊。风华园是举国关注的重大发现,更是验证我们文物保护决心和能力的标杆。”
“任何决策,都要以保护文物绝对安全为第一前提,经得起历史和专业的检验。程序要合规,但绝不能成为不作为或打折扣的挡箭牌明白吗?”
王副主任额头微微见汗,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