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欧阳瑾有些意外。
“对,没有人比你更了解皇甫集团内部关于沉船的蛛丝马迹,特别是那份‘沉船遗珍考略’残卷的内容。”
“你需要凭借记忆,结合金簪海图,协助团队精确定位沉船,并识别核心文物特征。更重要的是,”
秦老语气凝重,“皇甫集团内部一直传说,那艘沉船的沉没并非完全意外,船上可能隐藏着更惊人的秘密,甚至与永乐朝一段被刻意抹去的秘史有关。”
“我需要你利用对皇甫集团内部文化和暗语的了解,帮助团队破译可能存在的陷阱或隐藏线索。”
“尤其是你提到过的‘明珠有泪’,这绝非简单的文物描述,很可能是一个指向核心秘密的关键隐喻或机关线索。”
欧阳瑾眼神亮了起来,用力点头:
“秦老,我明白,我会尽全力。”
“为了你的安全,也为了行动的绝对保密,”
秦老继续道,“你需要暂时‘消失’。对外,我们会宣称你因配合调查身心俱疲,在专案组的保护下转到省外某疗养院休养。”
“实际上,你会秘密转移到海上的一艘科考船上,那里有最先进的通讯和分析设备,也是‘拾珠’的前沿指挥所。行动开始前,断绝一切非必要联系。”
“明白!”欧阳瑾没有丝毫犹豫。
秦老看向林逸:
“小逸,你在指挥部的工作同样关键。你需要公开、高调地主持古墓发掘。所有流程必须严谨、规范、透明,经得起任何审查。”
“但同时,你要时刻留意指挥部内部和接触到的各方人员。皇甫骥倒了,但他在省里、甚至更高层的‘保护伞’和利益同盟者绝不会坐以待毙。”
“他们可能会派人渗透进指挥部,或者通过施加行政压力、质疑发掘方案、散布谣言等方式进行阻挠和破坏。”
“你的任务就是稳住明面,甄别暗鬼,为‘拾珠行动’争取时间和空间。”
“我会的,老师”林逸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但充满力量。
计划布置完毕,立刻进入紧张的筹备阶段。
林逸回到文保办,迎接他的是同事们复杂的目光——钦佩、担忧、好奇皆有之。
他迅速被省里下来的联合指挥部征召,担任技术执行组组长。
指挥部设在市博物馆临时腾出的一层楼,气氛严肃而高效。
林逸立刻投入工作,组织专家团队制定详细的古墓勘探与抢救性发掘方案。
他表现得专业、专注,甚至有些“书生气”的较真,对每一个数据、每一个流程都反复推敲论证。
方案论证会上,他引经据典,据理力争,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保护优先原则,赢得文物系统专家们的一致认可。
方案需要巨额资金和特殊设备审批。
省财政厅一位姓赵的副厅长,在审批环节上提出了种种“符合程序”的质疑,要求补充大量不必要的证明材料,明显在拖延时间。
“林组长,理解你们保护文物的急切心情,但程序就是程序嘛。这么大笔专项资金,总要慎之又慎,不能仓促决定,万一出了纰漏,谁负责?”赵副厅长在电话里打着官腔。
林逸心中冷笑,想起秦老的提醒。他没有争辩,只是平静回应:
“赵厅长说的是,程序合规非常重要。我们立刻组织人手补充材料。不过,古墓处于不稳定状态,时间确实不等人。据我们初步勘探,核心区域已有轻微渗水迹象,一旦延误导致墓室垮塌或文物损毁,这个责任恐怕”他恰到好处地停顿,将压力抛了回去。